行為偏差兒童的輔導(九)

自卑感造成的行為偏差兒童(5)
font print 人氣: 156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自卑感的兒童類型之四,〈我不好,你好?〉的兒童:

灰心、絕望、無助、自暴自棄是其行為目的。

(一)主要的候選人︰

1、一再失敗的兒童,包括低成就的兒童,智慧不足兒童,學習障礙兒等。

2、一再被斥責為愚笨的兒童。

3、被老師或父母過高的期望〈父母老是拿左鄰右舍的同學的好成績,或自己家中成績優秀的兄弟姊妹,來與該童比較,使他感覺永遠不如人〉而一再挫折的兒童。

4、兒童環境巨變:如國中生改編至升學班,突然面對許多優秀學生的競爭,功課嚴重落後至倒數第一、二名。或父母離異,父母均不要該生,父親做生意忙,常常出國,在家時常常責罵該生、該生面對如此無可奈何的境遇,形成「我不好,你好?」〈無可奈何〉。

(二)主要的行為問題︰

1、主要行為特徵:絕望、灰心(powerlessness)

2、表像行為是:(逃避、退縮的行為;精神疾病)
(1)、 逃避(每天8:30才來上課)、退縮的行為(下課時間不理人,自己看故事書)、不參與(班級事一概不參加)。

怠惰(上課不專心、睡覺;家庭作業拖拖拉拉,寫到三更半夜)、愚蠢(無目的地亂舉手);荒繆(晚上上網色情網站聊天室電玩至淩晨)。

放棄(走路沒精神。別的同學侵犯他也不在意,不會站出來為自己說話。);無所謂(對處罰不在意、不改進;不在乎別人的約束;對所有的功課均無所謂,不在意成績)。

自卑、孤獨(回家時,只有打電動及看電視);躲在教室的牆角(用「不知道」來塘塞所有的「為什麼?」的問題)。

(2)、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焦慮性疾患、變態恐懼症、飲食困難、酗酒、嗑藥。

(三)處理對策︰

1、沒有失敗的教學〈成就感教學〉:

運用串連法〈chaining〉、褪除法〈fading〉、行為塑造法〈shaping〉等教學法,保障兒童學習過程沒有失敗的經驗,只有成功的經驗。這類兒童已經喪失自信心,任何挫折的經驗都會加深無助感。保障學生學習過程不再失敗是絕對需要的。

2、認知改變:

(1)努力取向的價值觀:筆者把人類的價值觀,分為能力取向的價值觀及努力取向的價值觀。前者看重事情的結果,並把成功與失敗和個人的能力劃上等號,因此這種人會非常注意成功與失敗。能力取向價值觀的人,稍遇挫折便一敗塗地、自己了斷。後者看重過程不問結果,即是所謂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因此培養學生的努力價值觀,可以幫助他抵抗失敗的傷害。臨床經驗中,相當多數的父母太過注重兒童的成績,因而在有意無意中培養出學童能力取向的價值觀,使得兒童挫折容忍度極低,稍不如意便灰心喪志。

(2)再歸因訓練︰
一般而言,失望灰心的兒童通常都已發展出自我擊敗的歸因,即任何成功都歸之於外在因素造成,反之任何失敗經驗都歸之於自身的責任。對這種自我擊敗歸因的兒童,成功的經驗對他無濟於事,而任何失敗經驗卻會加深絕望的想法。根本解決之道是改變其自我擊敗歸因變成自我貼金的歸因。所謂自我貼金的歸因是,成功經驗歸之於自身的努力或能力,而失敗的經驗歸之於外在的因素,如運氣或工作難度。雖然自我貼金的歸因並非健康的歸因,但是為了拯救極度失望的兒童,不得不用此重藥。

(3)指導學生作自我比較,而非相互比較。自我比較有兩個方法:其一是設定可達成的目標,要求該生努力達成;其二是和昨日我相互比較以求進步。此二種方法均可培養學生之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動機。

(4)命運(受命所運)與運命(運轉命運)。命運無法改變,但是接受命運的方式是可以改變的。

(5)利用該生的優點做灘頭堡,攻破「我不好」的感覺。指導好行為並立即增強該行為,以期待改變對未來的期望。

3、若已經發展成精神疾病〈憂鬱症〉,需找精神科醫生治療。

(待續)@*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英國校園行為有偏差的學童人數日益增加。根據英國政府的統計資料,英格蘭地區小學,每學期每天約有二百三十名學童因為不當行為被禁止到校上課,六個人甚至遭永久退學。教育專家憂心表示,報告凸顯英國校園面臨嚴重教育管理危機。
  • 單車小子很了不起,彰化縣一名陳姓學童有行為偏差的問題,幸好他遇到經營自行車旅遊的許先生願意給他機會,放手讓他看管自行車,小朋友變得認真顧車之外,還學會了特殊的騎車技巧,讓老闆大開眼界。
  • 【大紀元3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市三日電)台中地方法院檢察署基於預防犯罪,補助台中市圓愛全人關懷協會,辦理國中生社區生活營,藉由「零發脾氣」耐心與精神,輔導生活習性高度偏差的國中生回歸主流。由於辦理成效良好,今年將從兩所國中擴大為五所國中,幫助更多迷途羔羊回歸主流。
  • 【大紀元5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四日電)桃園永平工商女學生被性侵,影片被貼上網路流傳一事,教育部在第五屆私立學校諮詢會第四次會中討論,決定要對學校祭出減班處分,將扣減餐飲管理科四班,減班後如另查有超收新生情事,將依私校法規定嚴處。
  • 〔自由時報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中市一名高中男生,因言行偏差和媽媽發生肢體衝突,他跑到醫院驗傷,要求社工安置,母子大戰還鬧到警局,不過也因此發現他是注意力缺陷過動兒,醫師表示已錯過治療黃金時間,讓媽媽自責不已。
  • 嘉義榮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黃敏偉表示,小新因家庭生長背景缺乏關懷、讓他產生了不安全感,缺乏自信心;這時笑臉迎人的少婦,讓他有親切感,而偷藏高跟鞋的行為,主要在吸引少婦注意,希望因此得到更多關懷。
  • 家有男孩的父母注意了,許多人認為,親子關係不佳與基因及孩童本身的個性有關,但最新研究顯示,家庭環境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親子關係不良將導致男生更易出現偏差行為,影響較女生來得大。
  • 【大紀元3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8日電)嘉義縣警察局少年隊今天帶領8名行為偏差國中生至社區作公益,協助2名獨居老人打掃家園。少年隊長王豐榮表示,這8名迷途少年本性並不壞,盼他們從付出過程,激發善良本性。
  • 【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0日電)年少輕狂難免一時迷失,輔導有偏差行為的學生,一直是教育單位的難題。台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想到好辦法,結合社區友善商店,讓少年跟著「師傅」學習,順便培養職業技能。
  • 根據德國最新研究結果,父親工作時間超長,男孩行為偏差的機會高。研究人員認為,歷來政策專注於母親的工作和家庭責任取得平衡,而給與較多的彈性,但這項研究結果揭示,政策上應獎勵父親和母親均等機會,共同分擔育兒及工作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