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撤離成中國經濟夢魘

微軟、松下撤離「世界工廠」 專家料進一步衝擊疲弱經濟

人氣 1058

【大紀元2015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報道)羊年前後,著名外企微軟(Microsoft)、星辰(Citizen)、松下(Panasonic)、日本大金(Daikin)等紛紛撤離中國大陸,將工廠遷往東南亞或回流本國,凸顯中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有財經分析人士認為,中共經濟泡沫嚴重,外資晚跑不如早跑。

著名外資企業撤出名單。(大紀元製表)

80年代起,在中共政府的優惠政策吸引下,大批外商包括港資、台資等進入中國市場,「先佔市場再尋求最大利潤」。到90年代,世界500強幾乎都來華投資,並以驚人速度完成「跑馬圈地」的過程。據今年1月29日中共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在中國進出口總值中,外商投資企業的貢獻佔55.48%。而香港對大陸的投資額更佔內地吸收外資總額的68%。

不過,如今外企風光不再。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出現一波外企撤出潮,2015年,在中國經濟大幅放緩、製造業衰退下,知名外企加劇撤資大陸,香港首富李嘉誠亦一早拋售中國和香港資產,投資海外,更將旗下公司遷冊海外。外企「中國夢」破碎背後,亦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頹勢和複雜的政治環境。

Citizen微軟等外企紛撤出

中國新年前夕,日本知名鐘錶製造商星辰(Citizen)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有限公司宣佈清算解散,千餘名員工一夜間被解除勞動合同。

與此同時,矽谷科技巨頭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計劃關閉諾基亞東莞和北京工廠,並加速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工廠。微軟在東莞和北京兩地關廠,共將裁員9,000人。

其它一些知名外資企業,如松下、日本大金、Sharp、TDK等計劃將製造基地回遷日本。Uniqlo、富士康、船井電機、三星電子等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大陸的步伐。

「外資撤離潮還會繼續,而且3、4年前已經在發生了。」瑞信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對外企撤資大陸並不覺得奇怪。「我覺得這是中國製造業競爭能力下降的一個基準,折射中國這幾年在成本上,包括工資的上漲,包括一些政策方面的改變,只是到今天這段時間比較集中的一個爆發期。」

他補充說:「從這幾年東莞的蕭條就可以知道,現在東莞留下來的企業只有它最輝煌時候的兩成。」

商會:港企基本都是蝕本

外資龍頭也撤出,在大陸設廠的港資企業日子更加難過。在東莞大朗開五金廠的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說,實際上蕭條從2008年就開始,東莞高峰期保守估計有港資工廠約八千家,近年已劇跌至六千家。而珠江三角洲一帶最多時有5萬家港企,近年來已逐步淘汰至2、3萬家。預計今年再有約3%港企面臨倒閉或者遷移的困境。

「訂單不足,外圍市場不理想,歐洲貨幣、日元跌,購買能力差。雖然美國經濟復甦很好,但不代表來中國下單。在過去人民幣升值,工人很難招聘的情況下,中國競爭力弱了,現在落單去其它東南亞國家,越南搶走了很多單。」劉達邦說。

「以前高利潤年代已經結束」,進入中國大陸投資20年的劉達邦指,目前在大陸的港企基本上都是虧本,「能夠維持已經不錯,有3-5%的利潤就開心到不得了」。

他表示,已經將市場重點從大陸市場轉向海外,過去兩年已經部署在美國參展。他坦言,李嘉誠早前撤資是一個風向標,「其實李先生他那邊的企業業務,他早就全世界都有,可能他現在最近這三幾年著重在外國的投資,比起在國內投資多了,這個不奇怪,可能他本人不看好國內市場。」

李嘉誠撤資遷冊風向標

香港首富李嘉誠近年來不斷拋售大陸、香港資產後,大舉部署海外投資,今年1月9日他突然宣佈重組,註冊地從香港遷至海外。除了經濟因素外,外界普遍認為亦和目前的政治環境有關。

昨日在長和系業績會上,有記者問到內地樓市,李嘉誠說:「坦白講,內地控制物價、供求,但有一點大家沒有看到,就係中央未試過對貪污這麼認真(對待)。」他不願意回答自己和中央的關係是否出現變化。

李嘉誠近幾年已經大舉進軍海外,承認海外投資機會很多,說自己30幾年前到外國投資,很多行業都有賺錢的機會,「比如火車,香港沒有火車給你投資。」

大陸知名財經分析員牛刀認為,李嘉誠的選擇是一個風向標,「會有大量富豪跟隨他的腳步,撤資大陸和香港。」

同時,借貸難、請人難,中共政策多變,加上反貪等政治環境的不確定,令外企「逃」在當前。

劉達邦透露,曾經試過在當地以購買的土地作抵押,想向銀行貸款500萬人民幣用於工廠營運,但銀行按揭非常保守,審批程序相當複雜甚至離奇,連法人代表的妻子、父母都要簽名同意,而且利息高達9-10厘,比香港約4-6厘的利息高出不少。「在國內借款,還要把家人拉下水,這個非常不習慣。」

若要撤資,亦需要一大筆錢,即使申請破產結業,也困難重重。劉達邦說,很多港資企業申請結業,卻遭到中共當局處處刁難,而且程序繁複,各個政府部門關關都要給錢,「要遣散員工,很大筆開支,稅局、海關、環保全部都要搞定以後,才能結業。」

東莞百家工廠或倒閉

外資撤走令大批中國代工企業失去訂單,被逼關閉。上月,手機零件製造商東莞市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老闆欠債1.35億元人民幣「走佬」,400名員工失業。從事雜牌手機製造的東莞兆信通訊因資金鏈斷裂倒閉,一千多名員工失業,董事長高民自殺。

業內人士估計,新年前後東莞至少還有上百家大型工廠倒閉或停產。此外,被稱為製造業之都,以生產製造眼鏡、鞋子、打火機聞名世界的浙江溫州,也正逐漸失去光環。

專家:外資趁早撤離

分析人士認為,2015年大陸經濟存在資金外流、製造業不振、房地產業下滑、外資撤離等四大負面因素,令中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

大陸知名財經分析員牛刀認為,外資撤離大陸,說明對中國經濟已經沒有信心。其次,中國經濟完全是一個大泡沫,泡沫一破,肯定大件事,「這個時候走,比任何時候走都好。」

他舉例,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新年國情咨文中表示,計劃在中國撤回製造業,2012年撤回比例是39%,2013年撤回70%,2014年撤回100%。美國製造業復甦,就是因為製造業從中國回歸。

他指,中國經濟至少90%靠外資,中國資金主要靠美元,現在美元大批撤回,人民幣大貶,「中國經濟非常危險。外資一旦撤離,對中國經濟是毀滅性的打擊,人才、技術、資金都走了,中國還剩甚麼?下一步就是大規模的失業和倒閉潮。」

外企留在中國的風險增加

2014年9月,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GSK)被裁定受賄,罰款近30億人民幣。大陸媒體此前報道,江澤民親信、原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黃峰平收受GSK 250萬人民幣。(PETER PARKS / AFP)

除了經濟環境不景,目前外企在中國大陸亦面臨政策風險。過去一年,中國刮起一場「反壟斷風暴」。2月10日,全球最大手機晶片廠商之一的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被中共當局開出了60.88億元人民幣巨額罰單。這次宣佈裁員9千人的微軟,去年底也被指「逃稅」,須補繳8.4億元人民幣稅款。

自去年8月以來,微軟、高通、平治、寶馬、佳士拿、三星等至少30家海外企業,紛紛被列入中共當局反壟斷調查的名單。英文《大紀元》曾以上述反壟斷罰單為例,總結出一個現象:被懲罰的企業都是與中共前黨魁江澤民集團有過幕後交易。

如今這些內幕被大陸傳媒放料報道出來,例如1995年被指由江澤民親自牽線進入中國市場的微軟,最早由中共官媒披露「非法避稅」的消息;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行賄江派相關的上海衛生部門官員被曝光後,被罰款30億元人民幣。如德國福士汽車(Volkswagen)的合作夥伴一汽集團,接受調查組談話的管理層合計多達150人,50多名高管落馬,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是江澤民發跡地。

江習鬥延伸,外企紛紛出事。(大紀元製表)

分析認為,這也是這類企業要頻頻外逃的原因之一,因為當年利益交換的模式已經結束;習近平當局透過反壟斷與反逃稅打擊外企,亦是清理江派要員與親信的訊號。

責任編輯:何嘉林

相關新聞
紐時:葛蘭素史克前中國主管被控賄賂
三星:中國競爭力失 印度將成世界工廠
葛蘭素史克被罰近$5億 疑得罪中共官二代
衛報:葛蘭素史克前老闆將被遣返英國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