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閣:康熙教子細節修養的故事

人氣 17

【大紀元2015年03月12日訊】凡人生在世,多想功成名就、事業有成者眾多。在所有這些事業中,最大的莫過於成就帝業。帝業之偉,又莫過於平定天下,以仁政心繫百姓福祉,予社稷萬民之福,教化德心安居樂業。當然,任何事業有成,都有他的基點和支撐。當人們回首看看風雲跌蕩的清朝歷史,聖主明君康熙帝不僅奠定了清朝的盛世基業,由他編撰或建議編修的著作,經過300多年的歲月,影響至今。

300多年前,歐洲傳教士白晉以在中土的所見所聞,向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如實匯報了康熙帝特別注意對皇子的教育,施以德育的同時,也進行與皇子年齡相稱的各種文武訓練,文教以經史、詩文、書法等;武教以騎射、火器、游泳等,「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

由康熙帝親述,雍正筆撰的《庭訓格言》,從中使人看到康熙帝的道德遺恩,澤被清世;也使人看到康熙帝成就帝業的基點,注重日常的道德修養,尤其對諸皇子的諄諄教誨,今天讀來,令人感佩敬仰之餘,也引人自行收斂規諫。

一念之微,天理人欲

在康熙聖訓中,特別講到「一念之微,天理人欲」的訓言。康熙帝說:「人的思想,哪怕是極微小的一念,如果不是在思考天理,就是在思考人欲。因此心中存有私慾,就是放縱,不一定只有為追求物質利益,縱情享受才是放縱。心一放縱便是私,不用等到放縱自己的慾望之後,才被稱為私。」

因此,他說:「古人治心,防範於念頭、情產生之時。因為此時,用很小的力,就會收到巨大的功效。」他引用《尚書》中所說的:「即使是聖人,假如放任罔念,也可能成為狂人;即使一個狂人,如果能及時克制惡念,也可能會成為一個聖人。」動善動惡念頭雖微,但康熙帝特別以「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為鑒,諄諄告誡皇子。

涵養仁心,做人之本

在「涵養仁愛,戒除躁忿」一則中,康熙帝說:「凡人平日應當涵養此心。昔日我罹患腳疾,轉身艱難。腳稍一動,必須要靠兩邊的近侍攙扶,稍一放手,便疼痛難忍。儘管如此,我想這是自己招來的難,因此與左右兩邊侍從談笑自若,並不生一毫的躁性和怨氣,更不會苛責他人。二阿哥在德州生病時,一天我去看他,碰巧看到他正在發怒,與近侍生忿。於是我對他說:『我們身為皇室貴族,患病自有很多人扶持任使,就這樣還不能心滿意足。假如太監或是窮人,一旦生了病,還能使喚誰?即使生氣又能向誰出氣?』」

凡是人都有七情六慾,難免會因為不順之事,生氣動怒發火洩憤,更何況位於人極尊位?但康熙帝沒有那麼做,而是很明確的要求必須涵養仁心,因為「天道好生。人一心行善,則福履自至。」康熙帝觀察清朝及古時的一些王公大臣,發現很多以打仗建立軍功的人,因為殺人眾多,其子孫不會昌盛,逐漸衰敗。因此認為「仁心」是做人的根本。從二阿哥對下人生氣這麼一件小事,康熙帝都會適時的教育他,並特別記在庭訓中,以供後世參照。這也說明,仁心基業能使人高瞻遠矚,遺惠後世。

去除安逸,勤政不怠

出生在皇宮的皇子,由於身份尊貴,從小就得到近侍的全方位照顧。但康熙帝為了戒除皇子的貪玩和安逸,因此定下諸位皇子早上三點就要到無逸齋學習經史。一直到晚上七點,中間康熙帝還要兩次檢查皇子課業,要求極為嚴格。康熙帝的嚴格,也表現在他閱讀奏章的態度。庭訓中,康熙帝講到:「近來,刑部呈送的公文中有一個錯字,我就用紅筆加以改正,並頒發下去。各部、各院的奏折我也都一一通覽,外邊的人以為我未必都能全覽,每每多有疏忽。因此,我在批閱所有的奏章中,一旦發現錯字,我都加以改正;翻譯極差的文章,我也都進行刪改。當年,國家有戰事時,每天送上來的奏折有三四百本,我都親自通覽,無一遺落。現在,一天送上來的奏折只有四五十本,全部通覽有何難處?做任何事情,無論大小,都不能有一點懈怠、拖延的想法。」

這些出自於《庭訓格言》的修養細節,在康熙帝偉大的帝業中,只是微不足道的點點滴滴,不足以概全康熙帝作為一代明君聖主的過人境界,但足以見一代帝王為國為民為子留下的殷殷心血。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康熙帝「立德」於大清,為萬民開泰平;「立言」於後世子孫,百世流芳;立功於青史,韜略偉岸,千古彪炳,享譽古今。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王友群:中共為何要消滅所有教會大學?
中共罪行錄之二百零一:打倒黑幫分子趙樹理!
張菁:五十年代初上海農村為何發生農民抗議
王友群:中共第一個世界冠軍為什麼自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