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元宵節的恩義內涵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3月06日訊】古代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是天官賜福的節日,百姓在上元節燃燈祈福平安吉祥。古時,人們於元夕之夜放煙火、猜燈謎、吃湯圓。唐代時,上元節的燈會上,還會出現樂舞、百戲等眾多的表演,人們在亮如白晝的燈火下,盡情盡興一起「踏歌」歡舞。

史載,唐睿宗先天二年(713)元宵節,皇家在安福門外舉行有千餘婦女參加的踏歌舞會,人們在高20餘丈、燃著5萬盞燈的美麗輝煌的燈輪下載歌載舞,盡情盡興的跳了3天3夜,場面極為壯觀。當時很多大唐的詩人都寫詩讚歎,如劉禹錫的《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兒連袂行」;「新詞宛轉遞相傳,振袖傾鬟風露前」。時光雖然遠去,從這些簡短的記載,可以看出古人的娛樂雅興,相比今人,有過之而無不及,更有格調和創意。

辛棄疾一首《青玉案-元夕》中的詩詞:「眾裡尋他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道出了元宵節中,人們的純情和浪漫。所以自古,元宵節這一天也牽起了很多的良緣美眷。

南北朝末年,太子舍人徐德言預言國家將亡,到時夫妻必會在戰亂中失散。為了將來能夠團圓,徐德言把一面銅鏡分成兩半,一人保存一半,並約定每年的元宵節拿著破鏡到京城去賣,當作兩人相見的信物。陳滅亡後,樂昌公主被俘虜,落入權貴之家,成為隋朝功臣越國公楊素的寵妾。但她信守約定,每年元宵節時,命僕人叫賣這半個銅鏡。也在京城叫賣破銅鏡的徐德言得知後,在樂昌公主的那面破鏡上,傷心的題了一首詩,意思是雖然夫妻都還在,卻已無法再團圓。楊素知道此事後,為他們夫妻的恩義和信守所動,於是贈送了大量的財物,讓樂昌公主回到了徐德言的身邊。這段「破鏡重圓」的典故,應兆元宵節的團圓之瑞,使夫妻的情愛、恩義今生再續,綿延不斷。

被後世讚為「東方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家湯顯祖,在他寫的《紫釵記》中,才子李益於元宵夜賞燈,遇到才貌俱佳的霍小玉,兩人一見傾心,隨後以小玉誤掛梅樹梢上的紫釵為信物,喜結良緣。不久,李益高中狀元,但因得罪欲招其為婿的盧太尉,因此李益被派往玉門關外任參軍。李益與小玉灞橋傷別。後盧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門參軍,更在還朝後將李益軟禁在盧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負心。在俠士黃衫客的慷慨相助下,兩人得以團聚重逢。最後真相大白,連理重諧。元宵節締下的情緣,留下的真摯和執著,也像是元夕之夜萬盞明燈中的一盞,耀人心地閃爍明亮。

從元宵節的起源到流傳下來的詩詞典故,這些都能讓人看到這一節日的新穎活躍,又不失端莊風度。想想一群社稷之民,從皇宮到民間,共度佳節,共享天倫。才子佳人更是在一道道謎題前,大展機敏睿智,於燈火闌珊中流淌風采。今天看來,當時的傳統並不意味著封閉和束縛,也不意味著八股和刻板,也不意味著守舊和粗俗。真正的傳統是開明的包容的,真正的傳統是有禮有節的自由和喜悅,真正的傳統也是基於德的高雅和格調,充滿了才智和生活的智趣。

一個橫貫千百年的傳統節日,在時間的演繹中,留下了豐富的傳統古韻,燃燈敬佛、燃燈祈福;也傳遞了人的心儀和純情,在一個要求「德」和「禮」的時代,特有的浪漫情懷。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周曉輝:美日菲關係再升級 北京罕見未抗議
袁斌:伊朗空襲以色列事件的四大看點
石銘:張家口當局迫害法輪功仍特別嚴重
【名家專欄】中共干預美國大選意欲何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