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遊記.遊水裏社記(鄧傳安撰,1823年的日月潭遊記)

作者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37
標籤:

◎ 導言
清朝道光三年(1823 ),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前往水沙連(埔里盆地)考查漢人違法侵墾的情形, 事後他將這次的見聞寫成《水沙連紀程》一文。 完成任務之後,回程時,鄧傳安順遊了位於日月潭的水裏社,並寫了《遊水裏社記》, 水裏社,即今日的水社,是日月潭最繁榮的遊憩景點。 鄧傳安在二百年前所寫的這篇遊記,讓我們得以回味當時居住於日月潭一帶邵族的風土民情。讀此文, 對照水裏社今昔的變化,讀者應會有幾許歷史的懷想與感觸。

鄧傳安的原作是以古文書寫,我翻譯成為現代中文,以方便讀者欣賞。本文所選的插圖為日治時代的日月潭老照片, 用以做為閱讀的參考。清朝時代的漢人習慣以「生番」、「化番」、「熟番」等歧視字眼稱呼台灣原住民族, 已不合時宜。翻譯時,用字依鄧傳安的原文意義,對台灣原住民族並無不敬之意,敬請讀者諒察。

旅遊最令人覺得舒適的是有山有水的景點,而水中有山,景色尤佳。

水中有小沙洲,或者一山一谷,都不如杭州西湖的孤山,一座孤島處在水中那般的秀麗。

至於江蘇省鎮江的金山、焦山聳峙於長江,可以俯瞰大江壯景;然而江浪驚濤駭湧, 涉險登山遊覽,遊者心情無法歡暢,反而讓人更羡慕清澄的湖泊與幽靜的深谷才是真正的優美勝地。

藍鼎元著《東征集》所提到的「水沙連」,就是一座山孤處於湖泊之中。水沙連的潭水不知從何處來, 在這裡匯聚成為一座湖泊,長幾十里,寬約長的三分之一。湖水的顏色分為紅色及青碧色,因此被稱為「日月潭」。

珠山(今拉魯島)屹立在潭水之中,高約一里,周圍約五里。藍鼎元欣喜來到此地遊覽, 將自己比喻為陶淵明筆下誤入桃花源的武陵人。我羡慕而嚮往遊覽日月潭已經十幾年了。 幸好有機會因為調職而東渡台灣,又因有公事為由而可以前來此地一遊。我實在與日月潭的山水有緣份啊。

日月潭的「蟒甲」(獨木舟)(圖片提供:tony)

於是我從埔裡社辦完公事後,就來到日月潭遊覽,住宿一晚,划舟遊湖。

這裡的獨木舟,稱為「蟒甲」(或稱甲舵),狹長狀,因為挖空樹幹的緣故, 只有木槳划船,不用划竿,在湖面起划動水槳,緩緩行進。

湖水有兩種顏色, 交界處色澤分明,如有一條界限;湖水很深,但十分清澈,可以看見底部的沙子,魚兒在水裡迅速游動。

現在已是初冬季節,日月潭四周的山巒一片青翠,宛如夏天。整個潭面都滿佈菱角和芡實。 浮在水面上的白色蓮花,宛如內地六月的菊花。

我從北面乘舟向南行,繞到山的後方,將船靠岸。拉起衣服,穿過草地,往爬上,不過幾十步, 看見一畝地的美人蕉,然後又看見約一畝地的萬年菊,有紅色、黃色,互相輝映,都是野生蔓長。山上的木果也是自然天生的, 石榴已經凋謝,林檎果還可以咬食。這裡風清雲淡、鳥語花香,讓人驚喜而忘記疲勞,只可惜荒山野地沒地方可以坐著休憩。

珠山(拉魯島)(圖片提供:tony)

藍鼎元的遊記曾說,當地番人在珠山島上環繞著島嶼居住,並架竹木以草承土, 浮在水面上耕種,《府志》也有記載這種浮田耕種的方式,如今都已看不到了。

只看見水中架著木板,靠近島嶼的岸邊,做成倉寮,以方便貯存稻子而已。其實番人不懂得耕種,連肥沃的土地都棄置不耕種, 又怎麼會使用這種浮田來耕種呢?

從山腳下眺望日月潭,不曉得浮田真正的原委;而眺望遠山, 又不知山稜的脈絡走向如何。我打算爬到山頂看的更深遠,然而雜草高長,樹林茂密,找不到上山的路徑, 只好惆悵的折返;繼續令人划著船環繞著日月潭的珠嶼,船舟緩行遊湖,以滿足我這尋幽訪勝的心情。

從舟上望見靠島的屋寮,掛著許多髑髏頭,聽說是來自水沙連北港一帶的生番頭顱。根據考證,乾隆五十二年(1787), 水裏社的番人毛天福因協助官府討伐林爽文而受賞;《台灣府志》記載:雍正四年(1726),水沙連社的番人骨宗作亂, 出草殘殺百姓,台灣兵備道吳昌祚出兵討伐,擒獲骨宗,搜出八十餘顆頭顱。水沙連的番人,先前效忠政府,後來卻從事叛亂, 前後情況有不同的變化。這麼多的髑髏頭,是野番的頭顱,還是老百姓的頭顱呢?來此地遊覽,若說心中沒有戒心, 又何必要有武裝護衛跟在身旁保護呢?

日月潭(圖片提供:tony)

唉!台灣乃是一座海島,而島上竟有這麼一座潭,而潭中又有這麼一座島,周遭風景如畫,四季如春,身處其間, 這是夢幻?是真實?是仙境?還是凡間呢?

從藍鼎元最初來此一遊,寫《紀水沙連》一文,至今將近一百年了。 如果能讓從前那些艱險的山路能夠逐漸整修,變成平坦的道路,使遊客可以接連而來,歡喜留戀於日月潭的風光, 然後依據此地的天然景色,增設人工遊憩設施,山頂、湖岸,都設有觀景台、涼亭,長長的閣樓、層層的階梯、彎曲的廊道, 有美樹、奇石、荷花點綴其間,那麼長江下游以東、浙江西部的那些著名的湖光山色景點還能獨自享有山水美名嗎?

山水有靈,必定不會讓日月潭永遠被棄置於版圖之外。我姑且將它記載下來,提供給以後的遊人參考。

(鄧傳安作於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Tony翻譯,摘錄自《台灣古文遊記選注》,略有修訂。)

旅記日期:2013.10.11  

旅行地圖(圖片提供:tony)

責任編輯:施宜葆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註】本文所選錄的日月潭老照片,原始圖片來自國立台灣大學特藏資源展示系統《臺灣老照片》,
網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search.jsp

日月潭湖岸的邵族部落。(圖片提供:tony)

邵族婦女與獨木舟。(圖片提供:tony)

邵族杵歌。 (圖片提供:tony)

拉魯島(珠山)今貌(2013年,拍攝地點:日月潭遊湖途中)。(圖片提供:tony)

日月潭今貌(2013年,拍攝地點:文武廟)。
(圖片提供:tony)

日月潭浮嶼(2013年,拍攝地點:水社親水步道)。 (圖片提供:tony)

水裏社(水社)今貌(2013年)。(圖片提供:tony)

水裏社(水社)今貌(2013年)(圖片提供:tony)

相關新聞
新北市石碇.摸乳巷古道.山羊洞登山步道
新北市石碇.四分子古道.月扇湖山.月扇湖大岩壁
南投魚池.日月潭之旅(1)日月潭.拉魯島.伊達邵
南投魚池.日月潭之旅(2):水蛙頭.大竹湖.孔雀園.文武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