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致遠:小留學生問題頻出為哪般?

張致遠

人氣 718

中國大陸來美的小留學生日益增多,很多小留學生面臨一些適應方面的問題,但大多是屬於自理能力和適應方面,包括如何與寄宿家庭相處、融入學校環境,以及學習等方面的問題。但近日幾名十幾歲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由於涉嫌綁架、折磨和毆打其他幾名小留學生,闖下大禍,被警方逮捕,保釋金高達300萬元。此案的成因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思考,成為華裔社區議論紛紛的話題。

「小留學生」一般都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他們在中國、在父母親那裡是溫室裡的花朵。來到美國以後,原來的「掌上明珠」成了要自己遮風擋雨的露天花草。在父母羽翼原先不顯山不露水的缺點,在異國他鄉環境裡就顯露出來。更有甚者,一些學生追求物質享受、名牌滿身、出手闊綽、行為豪蕩,令很多旁觀者吃驚。這種現象在美國的孩子中是很少見的,美國孩子就算家庭富有,很少出現這種炫富的情況,他們都以獨立自主為榮,更不會輕易地拿父母或家庭的東西來炫耀。

或許,這種現象在小留學中並不是主流,然而微風起於青萍之末,我們不禁要問,是甚麼原因使這幾個孩子走到這一步,自身、家庭?抑或是現代中國教育、社會體制的環境因素?

道德下滑 現代教育功利化

中國人的傳統歷來重視孩子的教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說的是讀書人的道德、人品、禮儀境界高。但現在這句話的真正內涵很多人卻認識不到,或嗤之以鼻,關心的是「讀這個書能不能上好學校、找好工作、掙大錢」。在中國功利大環境下,教育體系市場化、功利化了,素質教育、品德教育只是說說而已;而所謂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典範雷鋒被揭穿是道德造假,在執政者處心積慮搭建的道德楷模轟然倒塌後,近代,人們更是對道德充滿幻滅感,對功利更加渴望地追求。

浮躁的社會和對財富的不正當認識也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環境,「我爸是李剛」等社會的畸形現象也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心態,家長們盡力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卻沒有充分重視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應試教育的壓力和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口號下,父母口中充斥著「這個不准、那個必須」的口頭語,孩子們很小年紀就在題海中掙扎、在特長班中苦練,目的就是要出人頭地,或是實現在父母身上沒有實現的所謂的成功目標。

多彩的童年變成競爭的硝煙和不堪負荷的眾望,溫柔敦厚的詩教已成絕響,瀰漫著的是戾氣和焦躁。可以說,近日綁架同儕的案件不是偶然。看看大陸媒體就知道毆打情敵、同學這類事情已是司空見慣,只是這次發生在美國,才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傳統中國與西方的教育理念

傳統教育從《三字經》、《弟子規》開始,就教導為人之道、進退之儀,《朱子家訓》第一句「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講的也是從小事開始,整理身邊事物、維持自身整潔。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回答記者他獲獎最大的幫助就是幼兒時期學到的東西,比如吃飯時不要說話,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要學會和他人相處,要幫助別人等。諾貝爾獎得主的獲獎感言與中國傳統重視灑掃應對等生活教育的方向不謀而合。

現在世界對教育有了更多的共識。「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世界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說:「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灌輸,而是讓人發現人性的本質。現在有一個危險的傾向,就是經濟的壓力會使教育的水準和人類道德的標準下降。教育的本質絕對不是把大腦灌輸滿,而是鼓勵和激發他們的靈魂和心智。」

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點出了教育的本質目的。對於那些送孩子飄洋過海來美留學的家長們,或許優良的教育不是那麼遙遠,言傳身教、健全人格,成就大寫的「人」字或許比掌握一些技能對人生更有深遠的意義;而對已經負笈求學的小留學生們,適應環境,鍛煉自我,吸收美國文化的精華,養成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則不枉走這一遭。如此,則個人幸甚,家庭幸甚,民族幸甚。◇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老留學生為男女小留學生進言
菁英儲備學校 小留學生的首選
台職棒簽賭竟有假明牌  前縣議員及小留學生 誆黑道賠3億
菁英 F1小留學生春季班一月開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