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朝不可思議童謠大預言

八月無霜塞草青 童謠預警大唐禍在即

文:陶以暉
font print 人氣: 87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底蘊深厚,許多的預言名作,甚至是歷代「童謠」中充滿了神秘智慧,預警未來,關懷生眾,千百年後的人還是覺得莫測高深。

中國歷朝,一直都有童謠、讖語、民謠或石碑刻字,向人間暗示未來的吉凶禍福的徵兆,而且在歷代史籍中多有記載,甚至記入正史中。例如,《史記‧周本紀》記載,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可見「童謠」預言在中國起源甚早。

從周朝往後看,每個朝代都能見揭示朝代興亡更迭,或暗示禍福起落、人事成敗的童謠。這些神秘的童謠,多在社會戰亂、自然災變的前頭傳出世間,尤其是在朝代末世最多。

中國歷代的童謠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尤其是有關一個朝代國祚的存亡、一個時代的動盪變遷。中國的童謠,涵涉政治題材的童謠以中國神傳文字特有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巧趣又神秘、時明又時暗的預言,字表看似淺白暢口,其實內含真意深隱,真相總是另有所指。實際上,指涉政治人與事的童謠常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一種容易在民間傳播開來的讖語,一種未來的預言。

人說從「童謠」中可以看歷史!從歷朝末世童謠預言的應驗來看,可說它是上天給人的間徵兆。事過境遷,往事留痕。回首看「童謠」,在中國歷代童謠、讖語中,您看到什麼天意?冥冥不見解,因果安排有天意!早一步預警現天機……

唐末童謠: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舊唐書‧黃巢傳》、《新唐書.五行志》都記載了這一首唐僖宗時的童謠:「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實則預言了唐末代社會將來的大動亂。

這童謠說:「金色蛤蟆…天下反」,暗指將有什麼事發生呢?古人稱蛤蟆有叛逆性,發怒叛逆時就成「妖蟆」會吞掉月亮;在古代,蛙類也是宗廟祭祀的供品之一。「金色蛤蟆爭努眼」,啊,金黃色蛤蟆大睜怒眼(公元努眼,是口語)將要造反逆叛皇室;亂事從哪起?「翻卻曹州天下反。」就要從曹州起,大亂天下,且將危及宗室的命祚。蛤蟆色金黃,象徵亂事領頭和「黃」有關。史家們認為金色蛤蟆意指黃巢,從史實結局看的確如此,但是為何「金」色指黃巢?可能和黃巢的一首詩有連帶。

黃巢本來意在功名,可是在長安科舉考試中落榜了。落榜後,黃巢寫了〈不第後賦菊〉這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詩中寫了殺氣騰騰的「黃金甲」,道進染指長安京城的野心。想到落第的黃巢,很難不想到他落第後寫下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此句話。「金色蛤蟆」和落第黃巢有了直接的連結。

僖宗在位時唐朝發生了黃巢之亂,這是唐代亂事中,歷時最久,範圍最廣,影響最深遠的一次,長達十年的時間,唐朝領土中十多州都受到暴亂剽掠,《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黃巢軍隊還縱兵四掠「吃人」*。野史稱因黃巢之亂造成的死亡總計達830萬人,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唐僖宗倉皇從長安出走成都。而後,唐朝被藩鎮篡奪政權走入歷史。

黃巢(公元835年-884年)和王仙芝都曹州(公元今山東一帶)人,都是走私鹽販子首領。黃巢是曹州冤句人。王仙芝等於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聚盜起於濮陽(今河南境內)造反,攻剽城邑,自稱將軍。黃巢應聲發號起於家鄉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領著走私者、黑幫盜匪作亂,軍團分子多凶狠暴惡。

野史有「黃巢殺人八百萬」之說。黃巢從曹州發號叛亂。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黃巢入江西,攻浙東,開山路700里入福建,克廣州,又回師北上,克潭州,下江陵,直進中原,並於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攻克洛陽。旋於十二月(公元881年1月),攻下潼關,占領長安,入京城稱帝,禍延半壁江山,切斷唐室江南大運河的經濟命脈,動搖了唐的國本,沈重打擊唐朝的政權。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攻下帝都長安自立為帝,嚴重蘄傷了唐朝的根基。黃巢之亂後,唐朝皇室一蹶不起,最後黃巢的降將朱溫篡奪了唐朝政權。史家們追根溯源說:唐室實亡於黃巢之亂。

綜看唐僖宗直到唐末年的歷史,童謠「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的的確確應驗。

唐末童謠:八月無霜塞草青,將軍騎馬步空城。漢家天子西巡狩,猶向江東更索兵。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王仙芝已死,其敗部和黃巢兵力結合,亂事更加擴大。黃巢從山東轉戰南方達到廣東,廣東據海進可攻退可守,再由廣州回攻北方。

次年,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間,長安流行這首童謠:「八月無霜塞草青,將軍騎馬步空城。漢家天子西巡狩,猶向江東更索兵。」《新唐書‧五行志》中有記載。

據史書解釋,「八月無霜塞草青」、「將軍騎馬步空城」實是暗勸僖宗應快速逃出京城長安。為何這麼說?霜露未降、青草未黃,一片天涼好秋景啊。莫忘!這正是關鍵時刻的轉捩點了!八月秋深,九月秋的盡處就要降霜了,「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接著季候就走入冬天。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物極必反,這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智慧,童謠也用了這種對比前瞻的手法。待到肅殺之氣擬結而霜降,那時亂事已經臨頭。「八月無霜塞草青」其實暗示潛在的惡勢正在增長中,快醒!這正是關鍵時刻的轉捩點了!

果然,次年,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黃巢佔領洛陽,旋於十二月(公元881年1月)一日,攻下潼關進逼長安。當黃巢攻入淮南消息傳到長安,當朝宰相盧攜被降職是晚服毒自殺。十二月五日,傳聞亂兵入城,倉促下僖宗狼狽逃往成都避難,只有少少的從行者,整座長安城儼然是空城。當日,黃巢旋即攻下帝都長安,乘坐金色肩輿被他的將士簇擁著入城。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翌日,自立為帝,國號「大齊」。

僖宗逃往四川後,派使者到江東調兵救駕,事實與童謠「漢家天子西巡狩,猶向江東更索兵」若合符節。

黃巢入了京城當了皇帝,一時實現了「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美夢,可是長安得到的卻是一場浩劫的回報,黃巢也自取滅亡。黃巢的部隊兇暴無紀律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黃巢在第一次入侵長安又被唐軍趕出長安,他再犯長安控城時,對於百姓歡迎唐軍切齒痛恨,下令屠城。

屠城之後,黃巢的部隊失去了食品來源,軍隊甚至俘人為食。此時,唐朝眾將開始合兵逼黃巢出長安,黃巢在眾唐將手下遭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在雁門節度使李克用壓力下,黃巢棄長安東逃。

敗退出長安後,黃巢一度圍困陳州,陳州刺史趙犨死守不退。黃巢的軍隊缺糧嚴重,竟然擄掠百姓、戰俘、以及戰死的士兵屍體,都送入巨石磨坊,作成「軍糧」。《舊唐書》、《新唐書》記載,黃巢「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資治通鑑》記載「賊掠人為糧」,縱兵四掠遍及數十州,都受到此吃人毒害。

天道雖無聲無息,然而中國古人早已觀察到地上人事與天道相感相應,如影之隨形。人間事象之禍福成敗,尤其是關乎一個大群體的命運,事發前總有天啟之徵兆。童謠讖語可不也是慈悲的上天給人間的預警?!

*附註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人大饑,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噉之。

《資治通鑑‧第二二五卷》: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並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咸被其毒。
@*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瘟疫和其它天災,旱、水、蟲、風、地震等一樣往往對人類和人類的歷史起著關鍵的作用,在人間的社會、秩序、社會變動與重大事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縱觀歷史,是人主宰著人類的命運,還是蒼天主宰著人類的命運?這裡我們選登一些歷史上的瘟疫事件。
  • 在中國古代除了像邵雍、黃檗、李淳風、劉基這些大預言家的作品之外,歷朝歷代還有許多預言是以碑銘石刻,或者是童謠民諺的方式流傳的,多數都與興衰禍福、朝代的更替有關。像近日北京就有童謠在傳,「有個胡同叫富強,裡頭住著趙紫陽。甲申末月紫陽落,乙酉初春共產亡。湖濤瘋,江浪狂,死前還在演雙蝗。春有主,不須慌,一院奇花返故鄉。」這裡擇錄一些歷史上的童謠供大家借鑒。
  • 世道興衰,改朝換代早有定數,在《永樂大典》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唐末黃巢造反早就是上天注定的故事:
  • (shown)縱觀中國歷史,從有明確文字記載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不少的預言以童謠、詩歌、石碑等形式流傳。這些預言往往都是以類似於字謎或其它的形式讓人悟,而不直說。
  • (shown)世間上的大事,冥冥之中皆有定數。歷史上的大事也只是按照事先的安排發生進行的。唐末的「黃巢之亂」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 (shown)中國歷史上,許多大事件發生前都會出現帶有預言文字的石頭......
  • 童謠在現代指兒歌,而在明代以前,所有童謠幾乎都是政治童謠,預言或揭示某些朝代的興亡更迭、歷史人物的成敗禍福,以及社會戰亂、自然災變的前兆或驗證等。大體呈現出亂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的特點。
  • 讖謠是中國古代政治預言,是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在史籍記載和民間流傳中都顯得神秘玄妙,似有靈驗,歷朝雖久禁而不衰。
  •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底蘊深厚,許多的預言名著、甚至是童謠中充滿了神秘智慧預警未來,千百年後的人還是覺得莫測高深。本文選出不可思議的有關中國各朝代的末世童謠預言,並以分篇逐載。
  •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豐富,底蘊深厚,許多的預言名著、甚至是童謠中充滿了神秘智慧預警未來,千百年後的人還是覺得莫測高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