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加拿大華人社區分租房多 居住環境不盡人意

出租公寓日益擁擠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李平多倫多報導)加拿大分析數據顯示,多倫多公寓樓中2人或多人共享房間的比例上升。這一現象在低收入家庭、新移民、留學生和多人口家庭中尤為突出。在華人社區,一套公寓房中住幾家人、共用廚房及衛生間的情況並不少見,居住環境不盡人意。

加拿大全國家庭調查(NHS)2011年的數據顯示,多倫多每5家租戶中,就有近1家租戶居住環境十分擁擠,即單位空間居住人口太多。

其中,溫哥華這一比例為15.6%,Abbotsford-Mission區這一比例為14.9%。加拿大全國這一平均比例逾10%。據United Way Toronto的分析顯示,多市高層公寓2人或多人共享房間比例,從1981年的8%上升至2006年的17%。

加拿大統計局和加拿大按揭與房屋公司(CMHC)對住房擁擠定義是,住房不符合國家居住空間標準(NOS)。根據NOS標準,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有一個房間,但成年配偶、2名18歲以下同性別子女、2名5歲以下不同性別子女可共享1個房間。根據這一標準,單身公寓只適於1人居住。

部分華人幾家人擠一套公寓

移民加拿大15年的地產經紀熊先生剛來時,就是跟另一家合租一套2居室公寓。 他說,許多華人移民都曾有過幾家人住一套公寓的經歷。10幾年前,從中國大陸來的主要是技術移民,當時的技術移民都不是很有錢,很多人剛來時都是2家、或3家合租一套公寓。不過都是暫時過渡階段。生活穩定之後,大家就陸陸續續買了房子,或者擁有獨立的空間,很少有長期擠住一起。

有些低收入的家庭和單身人士居住環境仍然很差。有些新移民老人既沒有養老金,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不得不住在出租屋裡,與他人共用廚房、廁所的情況很普遍。也有的家庭租一套2居室或3居室的公寓,把多餘的房間分租,裡面住2、3家人的並不鮮見;有的甚至連客廳也住滿了人。

李先生在士嘉堡有1套3居室的公寓出租,裡面長期住著3對年輕夫妻,都是一些留學生。後來租給一個菲律賓裔家庭,也是一個多子女的大家庭。李先生說,由於居住人口太多,房子管理很難,裡面損壞很嚴重。

70多歲大陸移民蘇太太本來跟女兒、女婿住一起。由於跟親家合不來,只好搬出來住。她通過朋友幫忙,在士嘉堡找到1套3居室公寓,分租其中的1間。這間房是被房東將客廳改裝而成。

這套公寓還住了另外4個人,彼此之間都不認識。裡面共有2個廁所,主臥室有單獨的廁所,其餘的4個人共用一個廁所。所有的人都通過一條窄窄的通道進到廚房,大家需要輪流做飯,生活質量可想而知。

陸奶奶為了照顧患病的老伴,從兒子家搬出來單獨住。他們住在兒子給他們買的一套3居室的公寓裡,為了節省開支,他們老兩口住主臥室,其餘的兩個單間分租給一對母女。雖然人口不是很多,但是彼此生活都受到影響。

患病的老人患坐骨神經痛,因為疼痛難忍,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聲,疼痛嚴重時還會大喊大叫。母女倆有時半夜三更都會被這位老人的喊叫聲吵醒。兩位老人也感覺不方便,覺得母女倆來來往往的客人太多,影響使兩位老人的生活。

哪類人居住擁擠?

卑詩非盈利住房協會(NPHA)高級政策分析師羅伊(James Roy)說,居住環境擁擠的,甚麼人都有。有的是一大群學生共同生活在一幢屋子內,有的是一些文化背景的人,喜歡多代同堂擠在一起生活,像這類人居住空間擁擠,是自己選擇。

多倫多大學社工部高級研究員帕拉迪斯(Emily Paradis)女士說,還有些居住擁擠並非個人自願選擇,而是被迫為之,如有的家庭無法支付像樣的居住成本,只能選擇小居室供一家人居住。

帕拉迪斯研究小組2010年一項多倫多貧困社區高層公寓居住環境調查發現,根據統計局標準,半數家庭居住環境擁擠,其中多數情況是父母和1名或多名子女同住在一室公寓內。哥皮克裡斯納說,尤其新移民更有可能是這種情況。

為何居住擁擠?

造成這一現象原因眾多。帕拉迪斯說,一是人們都喜歡和自己的同類聚居。其次房東可能會索要加國房東推薦信,如果是新移民就沒法提供,只能找擔保人(同意房租拖欠時支付房租的人)。另一種情況是,如有家庭有親人剛剛移民抵加,要麼是為其提供擔保,要麼讓他們暫住在自己家裏直到他們找到居所。

哥皮克裡斯納說,還有一個原因是租房成本上升。尤其對於低收入和新移民家庭,找到穩定和收入相當工作很困難,很難負擔像樣的租房。多數新移民家庭選擇這種擁擠居住環境,是覺得這只是暫時的,等幾個月找到穩定工作後再改善居住環境,但不幸的是,並非總能如願。要想改善居住環境,就業是關鍵,只要資歷得到認證,找到工作,就能搬出這種臨時居所。但這一過程可能比人們想像的要漫長。

居住擁擠負面影響

哥皮克裡斯納說,居住擁擠,不僅不利居室環境,還不利居住在其中的人。居住擁擠環境,磨損和破損就多,油漆過快脫落,整個大樓就會看起來很邋遢破舊。而大樓內的居民,多將此地作過渡臨時居所,也就不願向物業管理投訴,使得整個環境得不到及時修繕。大樓內是否過度擁擠,有時候從外觀就可看出,如陽台上堆滿家具或回收品等雜物,很可能說明室內居住人數太多,空間不夠用。

他說,多個家庭生活在一幢房子內,可能導致關係緊張。如有的人怎麼也合不來,但又沒其他選擇,等到矛盾進一步升級時,最終就會燒到自己。父母們總說,移民到加拿大是為了孩子有更好未來,但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孩子沒有安靜的學習空間,周圍有其他同齡孩子,很有可能學習懈怠,影響學習成績,結果事與願違。

解決方案

帕拉迪斯說,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新建更多廉租福利公寓。各市府需制定 「包容式區劃」,即新開發項目應包含一定比例的經濟或補助單元。這一方法在現階段應是最有的效短期解決方案。哥皮克裡斯納也贊成這種混居模式。

他說,福利住房問題是,如一幢樓被規劃為廉租屋,就被帖上低收入標籤,給人產生一固定印象。但如採取混居模式,居民之間就不會清楚彼此之間具體經濟情況,除非是非常了解彼此底細。

帕拉迪斯提出的其他解決方案包括租金與收入掛鉤的廉租屋。哥皮克裡斯納則認為,政府提供更好的就業計劃,也能幫助人們擺脫困境。此外,租戶權利、就業要求和加國生活方面的更多信息和教育,也很關鍵。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