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肝癌篩檢利器將問世 定期追蹤防範肝炎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綜合報導)肝病為臺灣的「國病」,統計全臺約有300萬人是B型肝炎患者,對岸中國大陸B型肝炎帶原者更將近1億人。中華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經過多年研究,研發出篩檢肝癌的技術,13日與普生公司簽署技術轉移。肝臟是無聲的器官,當病患發覺疼痛時,通常肝病已很嚴重,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哲光建議,肝炎患者應定期檢查。

肝癌高居臺灣十大癌症發生率第3名,更是癌症死因的第2位。部份的B型肝炎患者可能會轉變為肝硬化或是肝癌,如何有效控制病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發的「篩檢B型肝炎病毒Pre-S突變」基因晶片技術,是快速的診斷工具,透過抽血檢驗,就能知道患者是否為肝癌高危險群。

Pre-S區域位於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基因中,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蘇益仁與成功大學教授黃溫雅研究團隊發現,Pre-S區域若出現缺失突變,會導致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增加約60%。研究團隊認為,透過Pre-S區域缺失的預防篩檢,提前發現罹癌風險,將成為新一代肝癌檢測指標,這項技術轉移預計下半年可上市。

肝炎定期追蹤可防範

林哲光對中央社記者表示,肝臟沒有神經,即使發炎也不會疼痛,早期想要從症狀偵測出肝病,其實很難,等到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茶色尿等症狀時,通常已從肝炎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他說,曾收治一名49歲、罹患C型肝炎的廖姓男子,2012年12月至肝膽腸胃科追蹤,當時超音波並無異常,近3年後,患者從新聞得知C型肝炎有干擾素等治療方式,回門診欲接受治療。

林哲光說,從超音波顯示患者有肝纖維化現象,經抽血檢查意外發現甲型胎兒蛋白偏高,再以電腦斷層確診為肝腫瘤併血管侵犯,目前只能以標靶藥物治療。他說,臨床上常遇到罹患肝炎的病人,因為沒有定期追蹤積極預防,導致最後肝炎惡化成肝癌,造成憾事,呼籲慢性肝炎患者應每6個月回診檢查,併肝硬化者則建議每3個月回診追蹤。

「只要定期追蹤,肝病並非想像那麼可怕」,他表示,一名74歲的林姓婦人,因B型肝炎併肝硬化,但她固定每3個月回診,有次透過超音波發現肝臟有3公分的陰影,經核磁共振確診為肝癌,幸虧及早發現,經由無線電頻率燒灼治療後現已痊癒。

責任編輯:林琮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