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前高管:活著是衡量成功最好指標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凌妃編譯報導)今年34歲的卡樂任(Kevin Colleran),曾任臉書(Facebook)高階主管,是一名相當有成就的年輕科技人。但是,一場車禍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在5月16日巴布森學院的畢業典禮上,他告訴學弟妹:人無法改變任何事情,活著就是衡量一個生命成功的最好指標。

卡樂任自美國麻州的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畢業後,便加入臉書成為該公司前10名的員工。在臉書時,他成立廣告銷售團隊,成為全球廣告銷售高管,因此賺進了很多錢,接下來他便完成人生大事——結婚。

卡樂任現在是風險投資公司Slow Ventures的合夥人,該公司擁有8,000萬美元的投資基金。但是,好景不長。據《商業內幕》5月16日的報導,2個多月前,卡樂任幾乎失去一切。

今年2月27日,卡樂任外出買早餐,在經過波士頓積雪如山的街道時,一部卡車朝他而來,他正想跑時,卻已被撞上。

可是被撞後,卡樂任自行走開了,看起來若無其事。不過兩小時之後,他就開始嘔吐,並被緊急送到醫院。醫生說,他顱內嚴重出血,如不立即開刀,就會在幾小時之後腦死。

當卡樂任還清醒的時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拍,然後寫上「大日子」(Big Day)幾個字後上傳臉書。接著,他便問醫生說:「我沒有健康險,是不是一件很糟的事?」

經過這次恐怖的經驗,他了解到生命中有些事是非常重要的。他說:「手術後,我醒來,看到我太太和家人站在我身邊。我馬上拍張相片,然後上傳臉書。我很高興我還活著,還能夠把我的故事與朋友分享,因為我發現自己並不能改變任何事情。」

5月16日卡樂任被母校邀請擔任「2015年巴布森學院畢業典禮」的校友致詞演講。他領悟到,活著就是衡量一個生命成功的最好指標。他告訴學弟妹:「現在,我不希望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被公車撞到。但是,我希望你們過著無悔的日子,建立你們的職場生涯,發展你們的友誼與人際關係。且一定要記住,人無法改變任何事。」**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能在加州硅谷高科技產業工作一直是許多擁有計算機背景的人所夢寐以求的,尤其是一些知名企業,如:谷歌(Google)、蘋果(Apple)以及臉書(Facebook)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臉書工作的各類職務薪資一覽。
  • 總部位於加州門羅帕克(Menlo Park)的臉書(Facebook)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社交網站之一,它不僅在員工給薪方面大方,也提供不錯的硬體設備與免費食物。在許多全美最佳企業的排行中,臉書也總能上榜。但是,組織和人一樣,不可能是完美的。有報導整理出在臉書上班的員工認為臉書最不「讚」的理由。
  • 美國201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全球之冠,其擁有許多專利、具備創新經濟與強勁供應鏈的「先進產業」更是為全美經濟產值貢獻了17.7%。一份最新的報導整理出全美擁有「先進產業」高科技公司最多的城市,其中以加州硅谷的聖荷西-桑尼維爾-聖塔克拉拉地區居首。
  • 科技業界,無論是企業主或是主管階層,仍以男性為主導、女性暫少數。儘管有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創投者的投資表現並不如男性,但在業界,還是有許多表現優異的女性創業家,她們建立屬於自己的事業,並運用科技跨足不同產業。
  • 舊金山住房大不易眾所周知,不僅房價昂貴,就連房租也是全美城市之首。美國房貸利率信息網站HSH.com三月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說,在舊金山租一間一房的公寓每月租金中位數高達3,460美元。其實,不僅如此,就連想在舊金山住酒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報導稱,一家科技公司的年會因租不到酒店房間,就改租豪華郵輪。
  • 臉書(Facebook)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據expandedramblings.com的數據,臉書每個月有13.9億的活躍用戶,這個數字超過2014年中國的總人口數,等於是全世界每100人當中就有19.1人是臉書使用者,而這個數字還不斷攀升。
  • 俗話說:「經商如打仗,商場如戰場」,商場上的競合關係永遠讓局外人看不透。回溯2011年,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和微軟(Microsoft)的即時視訊軟件Skype是對合作愉快的夥伴。但現在,Skype已經被臉書悄悄「分手」了。
  • 連續6年獲選《財星》雜誌「50大最有權力」的商業女性,「臉書第一夫人」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先生於5月1日(星期五)晚間去世,享年47歲。
  • 從內心湧出的真誠的禮貌、對人的尊重和感恩,打通人與人之間的心徑,也打通了通往機會和成功的路徑。
  • 絨毛玩具
    當我們不再受困於私念的執著和佔有的束縛時,我們會感到更自由,我們更能游刃有餘地去「愛」,去給予,從而容易發現原來快樂和幸福常在我們左右,處處蓮花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