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 將把人類生活引向何方?

人氣 814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婧德國報導)未來機器人會控制人類嗎?如果說,好萊塢大片中人類被自己製造出來的機器人統治的情節只是博得觀眾一樂,那麼當世界頂級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以及比爾·蓋茨和在線支付系統PayPal創始人艾倫·穆斯克這些科技大佬發出「人工智能將毀滅人類本身」的警告時,讓人擔憂的事情可能真的有可能發生了。

目前在德國鋒頭正健的工業4.0,也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正是將人工智能全面帶入人類的生活,並且連成一個龐大的網絡。雖然離比爾·蓋茨預言的「未來家家有機器人」還差了好幾步,但在科技和網絡技術大爆炸的時代,發展速度通常會讓人的想像跟不上步伐。

而讓普通消費者著迷的是,工業4.0將帶來目前還完全無法想像的終極購物體驗。

那麼工業4.0到底是甚麼?會給生活帶來甚麼變化?又會給人類帶來了甚麼挑戰?

未來的終極購物體驗

如果你是上班族,有一天你想換輛新車,因為顏色不合你心意,車內裝備也不全。於是你拿出手機點開App,輸入對新車的要求,手機馬上把要求傳給汽車製造廠。幾週後,為你量身打造的車送到門口,且價格合理。

如果你是家庭主婦,那麼你買了冰箱後首先就是「告訴」它,裡面應有甚麼東西,冰箱日後會自己比較,是否該補上蘋果汁?是鮮搾還是勾兌的?牛奶是否還夠?最愛吃的蔬菜該買了?冰箱自動向廠商發信息,比如買蘋果汁4瓶,第二天貨就到家門口了。

在每個人都在喊忙的時代,這樣的購物體驗無疑讓人驚喜。

「智能工廠」:機器和零件對話

新型購物體驗只是生產鏈一系列變化後的結果。工業4.0的目標是,把傳統製造業轉型成電子型製造業。說白了,就是把計算機控制技術全面引入到製造業裡,不僅將工廠打造成「智能工廠」,而且還要把工廠和客戶使用的電器連成一個網絡。

先說說工業4.0的基石「智能工廠」。這個概念如此重要,以致於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在2014年漢諾威工業展上解釋了「智能工廠」的意思,也就是說,生產程序不需人工管理,零件和機器之間可自己進行交流。

比如傳送帶上的零件「告訴」設備以下信息:我是何時造出來的,我應該被送到哪裏去,應該用哪種參數來處理我。機器自動調整,來加工零件。而以前,調整機器是人工操作的。

當然零件無法說話,工人需給機器設備、產品、原材料配上傳感器、存儲器和通訊器,之後產品和設備之間就可交流信息了。這可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減少錯誤率。

把家和工廠連成一體

單單有智能工廠還無法讓顧客體察到變化,只有將顧客使用的電器和工廠聯網,讓工廠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數據交流完全自動化,才能達到上面提到的購物體驗。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虛擬世界的網絡連在一起,成了一個巨大的整體。

工業4.0從何而來?

工業4.0是德國人靈光一現創造來的形容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詞。2013年4月舉行的漢諾威通信和信息技術博覽會上,德國正式推出新工業戰略計劃,工業4.0平台。

兩年後,在今年漢諾威博覽會上,德國經濟部長加布裡爾(Sigmar Gabriel)宣佈,工業4.0計劃有了突破,第一批產品已經上市。

德國人如何趕超了美國人?

兩個世紀前德國人曾是工業界翹楚,擁有很多重要發明,但後來隨著軟件技術的發展,德國被美國超過。如今德國人重新在工業4.0問題上反超美國,德國人是如何做到的?

這裡要提到工業4.0需要的兩個先決條件:強大的軟件技術和實力雄厚的製造業。軟件方面,坐頭把交椅的是美國。但在製造業方面,德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技術上,「德國製造」在全球都是優秀的代名詞。

德國不僅擁有奔馳、寶馬、大眾等著名汽車品牌,還有大量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製造企業,它們在各自行業中佔據世界領先地位,是德國製造業的基石,因為不被大眾所知,通常被稱作「隱形冠軍」。

相比之下,美國好像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軟件,但沒有強大的「硬件」--製造業工廠來大顯身手。

數據安全:動動手指就可讓工廠癱瘓

工業4.0目前還基本停留在設想階段,還沒人能具體預測未來發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從目前來看,最起碼已經能看出兩個隱患。

第一個就是數據安全。一條生產線上所有零件和設備都連網,雖然省時省力,但外來攻擊只要攻破網絡的一個地方,就可把整個系統癱瘓。另外,經濟間諜更易得手,他們不再用費盡心機地打入企業內部,贏得信任,之後盜取數據,而是從外部,在計算機上動動手指頭就可以了。

第二,廠商會得到有關顧客消費習慣、口味和健康的數據,這些數據有可能被不法商家非法轉賣。顧客個人隱私再一次被壓縮。

德國大企業歡迎 中小企業觀望

對於建立「智能工廠」,德國大企業舉雙手贊成。比如德國的支柱產業汽車製造,生產過程中分工已非常細,達到了很高的自動化程度,再近一步走到工業4.0這個全自動化階段,可說是水到渠成。

但德國中小型企業對此興趣不大。瑞士DZ銀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年銷售額在5000萬到1.25億歐元之間的德國中小型企業中,有百分之四十二表示,其發展計劃中未考慮實現全自動化。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有些企業連半自動化都未實現,或某些工序必須手工製造,那麼全自動化不見得有意義。

第二是擔心數據流失。對於一個中型企業來說,如果這些數據被對手得到,那麼這家企業的競爭優勢將蕩然無存,也就是去了存在的根基。

失業人口是否會增加?

在一個智能工廠中到底還需要多少真人,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專家能說出具體預測。員工數量減少一半或者40%,都是有可能的。

同時,工廠裡需要更多的監視和維修這些機器設備的工程師。新增崗位需要相當水平的知識,以前的員工是否都可成功轉型,還不好說。而且失去的崗位數量和新增數量相比,誰多誰少,也沒有定論。

如果因為工業 4.0而造成從業人數減少,那麼整體消費水平下降能力下降,對生產廠家也是一個不利因素,這樣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專家建議,政界、經濟界和消費者保護組織應該一起從競爭角度、社會角度、勞工市場角度以及消費者保護的角度全面思考問題。

自動化會把人類社會帶向何方?

好萊塢大片中經常出現機器人發展到一定程度,反制人類,要把人類毀滅的故事。這種事情是否會發生?說能的拿不出證據,說不能的也沒有反證。

不管怎樣,未來發展的趨勢已經很清楚:機器人會掌握大部份人類社會的信息和資源,而且也逐漸在學會邏輯思維,可能有朝一日,人類即使做出一個非常簡單的決定,也要依賴人工智能的分析。誰在指揮誰,真的說不清了。

人工智能、工業4.0好像是未知的遠方,神秘莫測,奔向遠方的車已經積蓄了能量,緩緩滑上了道路,就要進入加速時段了。但是前面是金光大道,還是崎嶇山路,甚至是百丈山崖,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附錄:

工業4.0將帶來甚麼?

一次變革能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定有其特殊之處,專家們的預測,實現工業四點零後,有以下的好處和隱患:

好處:

• 未來十年裡,經濟增長300億歐元
• 生產率提高30%
• 生產行業40%的崗位被削減
• 生產行業會產生39萬個新崗位(工程師和軟件開發者)。
• 量身定做的產品價格下降,和批量生產商品一樣。
• 到2020年,全世界將有五百億個機器設備以及電器聯網,其中包括工廠設備、汽車和家用電器等。

隱患

• 網絡安全隱患大,黑客更容易讓整個工廠癱瘓
• 經濟間諜更容易得手
• 消費者的信息容易被非法轉賣
• 個人隱私空間更小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責任編輯:余平

相關新聞
硅谷專家揭示再生能源蘊藏機遇
智能反被智能誤?智能家居普及談利弊
霍金警告:上帝粒子恐摧毀宇宙
為愛堅強 《萬物理論》講述霍金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