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康熙教子戒除妒嫉

人氣 17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5月09日訊】如果說一個人的妒嫉,可以引發巨大的災難、殘酷的戰爭,絕非危言聳聽。《封神演義》中,申公豹看到元始天尊讓姜子牙去封神,憤憤不平的他,從此迷了心竅,亂了心智。在一念妒嫉的驅使下,申公豹惑言巧語迷惑了許多修道人,使他們放棄專心修行,下山助紂,最終葬身正邪大戰的各種陣法中,可憐千年道行毀於一旦。妒嫉之心的危害,招致的罪惡小到危害人際,喪人性命,大到使人發動戰爭禍國殃民。

康熙大帝作為統領滿漢蒙的一代聖君,在他文治武功的帝王生涯中,也遇到了眾多強勁的對手,風雅賢儒的高德之士。康熙帝以他寬大的胸襟一一包容,對勁敵悍民做到懷柔遠人、以德服人,對賢士做到不嫉賢妒能。康熙帝晚年總結一生的思想時,特別對皇子談到了妒嫉的危害。

康熙帝訓曰:「凡人持身處世,惟當以恕存心。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此皆自己實受用處。若夫忌人之成,樂人之敗,何與人事?徒自壞心術耳。古語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意思是,大凡人生在世,應當心存寬恕。看到別人得意的事,要心生歡喜;看到別人失意的事,要心存憐憫。這些都會使自己實實在在的受益。如果妒嫉別人的成功,喜歡看別人的失敗,這有甚麼好處呢?只是自己心術敗壞而已。古語說:「見到人得,如同己得。見人失去,如同自己失去。」能夠這樣保存身心,上天一定會護佑這樣的人。

在大清的帝王之家,康熙帝教育皇子,並沒有以他的彪炳功勳為首,而是推行「人生於世,最要者惟行善」。或許對於他,有善德才能頤養身心,有善德才能除惡建功,福祉社稷黎民。因此教育皇子建議他們要熟讀經史。他認為:「聖人經書所遺如許言語,惟欲人之善。」聖人經書中留下的正理,都是為了使人變得更善。

在他的眼中,「神佛者皆古之至人,我等禮之、敬之,乃理之當然也。」對於這些古代道德修養達到很高境界的神佛,對他們施禮、尊敬,都是理所當然的。 康熙帝勸誡皇子,要多記人之善,而不記人之惡,對於那些幸災樂禍的人,康熙帝認為是極其怪異的人,是有悖人性的人,一定會被災難盯住,惹禍上身。

每每在改朝換代時,往往會出現類似亡國之恨繼續延燒的禍亂局面,遺民不服新政就是社會最大的問題之一。從歷史留下的典籍,可以看到康熙帝一生不妒前朝皇室,也不妒漢人世家士族。康熙帝的至誠仁心,多次帶領百官親拜明朝朱元璋皇陵,大度的胸襟使明朝的皇室子孫都心甘情願的臣服。康熙帝禮遇遺民,命有才之士做官,對百姓實施輕傜薄賦,永不加賦,這些政策使民間最硬骨的遺民也都深受感動。

明朝宗室後裔石濤(出家為僧法號:元濟),看到康熙治下國泰民安,物埠民豐,繪製了一幅《海晏河清圖》,在康熙帝南巡期間送給他,並讚:「堯仁總向衢歌見,禹會遙從玉帛呈」。由衷的以堯禹比喻、盛讚康熙,並以「臣僧元濟九頓首」的大禮,禮拜康熙。康熙帝的不妒,也像是大清的正氣清源,保持著社稷的康泰。這股來自道德修養的清正之氣,上可撐社稷富庶太平,下可澤被子民安福健康。

康熙的不妒,也在清朝的歷史中,帶來許多額外的插曲,其中之一的就是《朱子治家格言》。這本只有624個字的家訓,影響了大清四萬萬的平民。這本書的作者朱柏廬既不是狀元翰林,也不是皇子太傅,他只是潛心治學的「諸生」,就是一個讀書人。這個享有盛名的朱子,康熙帝多次徵召他入宮,都被他拒絕。康熙帝的大度容人並未因此生氣,朱柏廬也沒有受到「抗旨」的影響,繼續安心的治學著作。回顧歷史,康熙帝的盛世基業,奠下的不妒沃土,使一介平民都會有所作為。這段花絮,在近300年的歷史中,也只是浪花一朵,卻也是洶湧澎湃的歷史大戲中,不可缺少的一朵。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江澤民其人》:操控國安部脅迫六常委
【歷史系列片】真實的江澤民(十一)
心底無私天地寬
妒嫉心害人害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