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源於黃帝?除擋風雨也遮蔭庇護

作者: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1952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傘的國家,早期被稱為「簦」。據說傘的由來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黃帝,被稱為「華蓋」,後來成為皇帝和官員車輦上的「蓋」或稱「羅傘」,而百姓使用的雨傘據傳是春秋時期魯班的妻子發明的。

晉朝崔豹著《古今註.輿服》:「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像,故因而作華蓋也。」

這裡說的「華蓋」,實際上是吉祥雲。傘狀的五色祥雲被認為是上天護佑中華人文始祖黃帝而出現的。因此後來歷代帝王出行時都帶傘蓋,除了吉祥用意,還是皇權的象徵,代表蔭庇天下黎民。

古時的「傘」被稱為「蓋」,是宮廷儀仗中不可缺少的儀仗之一,規定嚴格,地位不同,傘蓋的大小、顏色均不一樣,不得超越違制。

在《晉書‧輿服志》(《晉書‧志第十五》)中記載,傘的用料、色彩、尺寸就像頭上的烏紗,身上的朝服一樣,因官職大小,而有不同的規格。如漢代規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傘,三品以上的官員用青傘,而宋代則天子用紅黃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等。

而遮陽擋雨的、可撐合的傘據說是春秋時期魯班的妻子發明的。《玉屑》上記述,第一把雨傘就是魯班的妻子云氏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

據傳,魯妻因為看到魯班每日早出晚歸,還要被烈日曝晒、大雨澆淋,十分心疼,便萌生製作一種能遮陽擋雨之器具的念頭。後來她嘗試將竹筒劈成細條讓其張開,在上面蒙上獸皮,便創造出傘,並有一大一小兩把,大的在工作時架在身邊,小的則可隨身攜帶,使魯班就算出門也不怕碰上豔陽暴雨,無處躲避。

《傘物記源》記載,古時的傘初多為絲帛製作,紙發明後便出現紙傘,漢代後,人們採用較為廉價的塗上桐油的紙來製雨傘。唐宋時,紙製油傘開始普及民間。到清代,出現了精工彩繪的花傘。

因為傘有象徵榮華富貴的意思,所以古時民間婚禮迎娶中也有打傘的習俗。竹為傘骨,紙作傘面,圓圓的傘面意喻美滿;「油」字諧音「有」,「紙」字諧音「子」,正體「傘」字是「人」字之下有多個「人」字,寓意多子多孫。而竹子及紅色有避邪之意。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需為新娘撐起紅色的油紙傘。@*#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滋養慰籍著朝朝代代。中國文化教人安天知命,順應自然,重德行善。「仁,義,禮,智,信」是人們一直尊崇的傳統美德。寬容,禮讓,以德報怨,更是令人敬仰的謙謙君子,歷朝歷代都有許多因寬容而為世人所敬重者,史書上的記載數不勝數。
  • 韓信(公元前230年-前196年),是西漢開國名將。他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為大將軍、率領漢軍暗渡陳倉、收復關中、拿下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最後滅楚興漢。他身兼「王侯將相」之才,被楚漢人評價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韓信在中國歷史上以其卓絕的用兵才能著稱,後世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也被稱為「兵仙」、「戰神」。
  • 母親節,這個起源於西方的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雖然經歷了千年,到近代有些許變化,且各國時間不盡相同,但這個感恩母親的節日至今經久不衰。其中體現出人類本性中的善,對母愛的謳歌,對年長者的尊敬。這和中華神傳文化中的孝是相通的。中華五千年出現的偉大母親更是數不勝數。
  • 軒轅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和帝舜,史稱「五帝」。而在三皇五帝統治的歷史中,堯帝統治時期可以說是最好的時期。無論是孔子的評價,還是史籍的記載,都對堯帝的統治推崇備至。《史記》中形容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許多瑰寶,賦予人們許多處世的哲學與智慧。音樂是其中之一。中國古人藉由音樂,體現出人世間的優美、崇高與生命睿智,其中蘊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與道德觀,講究的是與「天地相通」的境界。音樂是活的,是有靈魂的。好的音樂可以規正人的道德,表現善念。而不正的靡靡之音則會讓人迷失心智。
  • 帝舜是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帝舜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化的道德始祖,他所倡導的倫理道德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雖歷經5千年滄桑,仍然閃耀著光彩。正如《史記》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幾乎人人都做夢,但在人類文化中,無論古今中外,對夢的了解,始終是一個謎。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夢,遠在商朝就有占夢官專門為宮廷與貴族來解釋夢,並認為夢境會反映出吉凶禍福。
  •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代人急功近利,總想做件大事,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一夜致富。從不把「小事」放在眼裡,卻不知道大事是從小事積累而來,同時,不重視小的錯誤也會造成大的失誤,成「千古之恨」。五千年傳統文化給後輩留下很多典故,闡述了「滴水穿石」的道理。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