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細說百年傳統

人氣 475
標籤: , ,

【大紀元2015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道)又到端午節了(今年是6月20日),吃粽子、賽龍舟是香港傳統習俗。不過除了各區聲勢浩大、開心熱鬧的龍舟競渡賽事外,有著東方威尼斯之稱的香港迷人漁村——大澳,還保留一項有過百年歷史的獨有龍舟活動——遊涌。當地居民在端午前後,請神像上船舉行龍舟遊涌(又稱遊神),巡遊各水道之間,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是當地最重要的盛事,承傳至今。

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漁村——大澳,還保留一項有百年歷史的獨有龍舟活動——遊涌。(宋祥龍/大紀元)

走進大澳,這個位於大嶼山西北部的千年古老漁村,濃濃的海蝦味撲面而來,水面一排排古老的用木柱支撐的高架屋——棚屋烘托出獨特的漁鄉風情。因2011年大澳端午龍舟遊涌被列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緣故,這裡的端午節氣氛特別濃厚。一週前,宣傳龍舟遊涌的各式小旗,已經遍布這個香港僅存的、最古老的漁村。

每逢端午節,連在外工作的大澳居民,也要回大澳一起觀賞大澳端午龍舟遊涌。(余鋼/大紀元)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活動共分兩天,包括「採青」、「接神」、「遊涌」和「送神」。端午節前一天,即黃曆五月初四早上,大澳3家漁行,扒艇行、合心堂、鮮魚行會員前往大澳4間廟宇即楊侯古廟、天后廟、關帝廟、洪聖廟請出小神像,接返各行會供奉拜祭。各行會極重視傳統,會等待最早成立的「扒艇行」帶領才進行儀式。

大紀元視頻:大澳龍舟游涌精華片段

遊涌祈平安曾助驅瘟疫

端午節當日,他們會把神像放在「神艇」,到楊侯廟後的寶珠潭山邊採集青草,然後將草放進龍口,稱為「採青」;然後由龍舟拖著神艇沿狹窄的水道「涌」巡遊,沿途為水中的幽魂化衣,也就是焚燒金銀衣紙,棚屋居民也同時朝覲巡遊的龍舟焚香拜祭,祈求合境平安;接著3艘龍舟會為神明表演競賽,最後將神像送回廟中,儀式才算完結。

香港大澳傳統龍舟協會主席、扒艇行負責人樊森記表示,這項傳統已有約100年的歷史。當時大澳發生瘟疫,他的祖先就以「遊涌」方式,沿大澳水道巡遊祭祀,其後疫症果然消失。(宋祥龍/大紀元)

香港大澳傳統龍舟協會主席、扒艇行負責人樊森記表示,這項傳統已有約100年的歷史。當時大澳發生瘟疫,死了很多人,他的祖先就以「遊涌」方式,夜晚由龍舟拖著載有神像的小艇,沿大澳水道巡遊祭祀,其後疫症神奇消失。

大澳3家漁行,扒艇行、合心堂、鮮魚行會員前往大澳4間廟宇即楊侯廟、天后廟、關帝廟、洪聖廟請出小神像。圖為楊侯廟。(宋祥龍/大紀元)

大澳男丁自小扒龍舟

雖然歷經百年,不少漁民仍以大澳龍舟傳統為傲。樊森記指當地人甚至認為端午是「比過黃曆新年還要重要的節日」,「以前相當熱鬧,比現在多一倍」,不過近年來隨漁業下滑,不少大澳漁民移居外地,熱鬧氣氛不如以往,不過就多了不少大陸遊客來體驗大澳傳統。

在大澳,家家戶戶的男丁自小就開始扒龍舟,已經是當地的特色,故每逢端午遊涌時,無須特別訓練,男丁夠人就開船,跳上龍舟遊涌,「因為從小玩到大」,樊森記更讚這種水上運動,比踢足球更好,因為後者容易受傷。

大澳棚屋烘托出獨特的漁鄉風情。(宋祥龍/大紀元)

據說,大澳現存的棚屋排列是遷就從前遊神時的路線而興建,分為一涌、二涌、三涌。不過,樊森記表示,隨時代和環境變遷,水位變淺,現今遊涌路線亦有些不同。「以前遊涌要遊一涌、二涌、三涌,要接近3小時,但現在只遊寬闊的大涌,只需兩小時就完成。」

當中也有不少禁忌,如女性不准上船。樊森記指,雖然有些漁行改變傳統,甚至有龍舟賽還有女子組,但他們堅持不變。「因為女子有些時候不方便,所以我們的神龍不給女子碰,因為傳統是這樣的。我們絕不會改變傳統。」

當龍舟及神艇通過水道時,大澳的吊索橋會被拉起,讓隊伍順利通過。(余鋼/大紀元)

另外,有趣的是,當龍舟及神艇通過水道時,大澳的吊索橋會被拉起,讓隊伍順利通過,同時亦因為神明經過時不得有任何人站在祂們之上。而且遊涌不能觸碰到棚屋,否則認為不利,對划艇手亦有考驗。

造龍舟技術面臨失傳

大澳現在所用的3條龍舟和3條神艇,是2011年申遺時,專門找來本村老師傅親手打造而成,非常珍貴。但現今這些師傅日見年邁,有的還失去聯繫,而年輕人不願意入行,令後繼乏人,「近20、30年做木材,沒有接班人。製作龍舟恐怕要失傳了。」樊森記頗有些擔憂。

他指,目前香港龍舟幾乎全部在大陸製作,但大澳傳統龍舟的做法,和坊間有不同。包括龍根用3條,耐用靈活,而一般只是兩條以減低成本;大陸龍頭多數用小木頭,而和大澳龍頭用整塊大木頭雕刻而成,無論是耐用性和美觀均有差距,後者需要更多的時間。

現今擺放在楊侯廟的大澳古龍舟頭,有數十年的歷史,其木頭的質地相當堅硬,歷經風吹日曬,也保留完好。(宋祥龍/大紀元)

大澳至今還保留數十年前的古龍舟。目前在楊侯古廟,就放了至少3個幾十年前的龍舟頭,大小不一,可見龍舟文化在當地的普及。不過,當時的龍頭沒有現在雕刻精美,也沒有上色,但木頭的質地卻相當堅硬,歷經風吹日曬,也保留完好。

樊生表示,大澳龍舟要請神、送神,選用的木材亦屬上等木,是樊生口中的「神木」。如龍頭、龍尾用樟木,中間是柚木,划柄等部位,則用昆典(又名鐵木),屬於高級木材。但現今好木難尋,亦是造好龍舟一大難題。

龍舟平常放在楊侯廟外,但龍頭和龍尾另外保管,直到端午節才正式請出龍舟。(宋祥龍/大紀元)

工人們忙著護理龍舟。(宋祥龍/大紀元)

盼年輕人承傳龍舟傳統

一條龍舟可用8、9年,3條本地龍舟至今亦有4、5年,再過3年就要換新的。樊森記就希望龍舟傳統可以承繼下去,亦希望更多年輕人來參加。

現今大澳龍舟,每條可坐32~36人,具體參加人數要到端午節當天才定。原本都是本地居民參與,不過近幾年,大澳傳統龍舟協會也開放了龍舟6個名額,給中學生來體驗扒龍舟。不過,要提前一週經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報名。

龍舟遊涌儀式

1. 採青︰健兒先把龍舟划到楊侯廟附近山邊,採下青草放進龍口,象徵賦予生命。
2. 接神︰龍舟拖著神艇,依次序到楊侯廟、新村天后廟、關帝廟及洪聖廟,眾人帶祭品入廟,擲聖盃以得神明認可,迎接4廟代表菩薩的神像並暫置於神艇內。
3. 遊涌︰各行會的龍舟拖著載有菩薩神像的神艇巡遊各水道。
4. 龍躉︰各行會的龍舟停泊處,小神像會暫安放於此,予人供奉。
5. 送神︰結束活動後,龍舟拖著神艇送神像返回廟宇。

責任編輯:玉林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香港端午節龍舟賽
組圖:香港龍舟競渡賀端陽
港端午節多區舉行龍舟賽事
第21屆紐約國際香港龍舟節開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