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背叛忠孝 貪戀女色

作者:華翰
font print 人氣: 2925
【字號】    
   標籤: tags:

吳三桂在少年時代,因行忠孝,故能青雲直上,飛黃騰達。後因貪圖女色,背叛忠孝,隨即毀滅,子孫均慘遭殺害,後果慘烈!忠孝實為做人之本,不可須臾背離之也!

據《明史》記載,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七天後,李自成就率領百萬大軍出西安、渡黃河,分兵兩路長驅北京。此時關外滿清數十年的襲掠,已經讓明王朝北部邊防搖搖欲墜。而1641年,明朝又遭遇「三百年來未有之饑荒,父子相食」的境況。1644年一年之內,紫禁城的龍椅上,坐過三個皇帝。直接促成這一歷史的人物,正是吳三桂。

吳三桂能夠成為影響歷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發跡史。其父吳襄,是明朝將領。史書中記載有吳三桂「少年救父」的「忠孝」事跡,說:吳三桂在數萬清軍的圍困中,率數十個家騎(自家的騎兵)出城,成功救父,雖然吳三桂有受了點傷。當時吳三桂父親吳襄率騎兵偵察時,被清軍圍困,吳三桂此舉(成功救父、並受傷)可以說無愧於「忠、孝」二字。

崇禎十二年,吳三桂在27歲時,被任命為寧遠團練總兵,從此效力朝廷,更倍於前。在次年五月,與清兵在杏山的遭遇戰中,吳三桂一得到警報,立即出動三千人馬「長驅直過杏山」,「與賊血戰」。最後,他的軍隊「大獲全勝」。

此後的松山、杏山戰鬥中,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凡三戰,松山、杏山皆捷」。在錦州被圍之際,吳三桂在眾運糧官「驚心奴儆」的情況下,親自「督運米車」,成功躲過清軍的監視,在過年期間,將糧食運入錦州。《明檔》記載:他自當總兵後,「忠可炙日,孝感人心,(因以前之忠孝義行,天人同欽,故此能行好運)每逢大敵,他都身先士卒,絞殺虜級獨多」。

但是,在決定明清戰爭命運的松山決戰中,吳三桂前後的表現,卻判若兩人。在初戰中,洪承疇在小勝後,上報朝廷的奏章中稱讚:「吳三桂英略獨擅,兩年來,以廉勇振飭遼兵,戰氣倍嘗,此番斬獲功多。」

然而,在此後決戰中,他卻未能和主帥兼老師的洪承疇同命運,反而擅自撤逃。儘管他佈置有方,成為戰爭中損失最小的一部,以至清太宗也讚歎他:「吳三桂果是漢子!得此人歸降,天下垂手可得矣。」

然而無論如何,一向被明朝視為「敢戰」的他,在決戰中卻逃之夭夭,李自成東渡黃河,向北京進軍後幾天,崇禎就曾在德政殿,召集大臣商討:調吳三桂入關事宜。其時崇禎徵召全國兵馬「勤王」,幾乎無人響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朝廷惟一能夠調動的機動力量。然而吳三桂接到勤王的聖旨,從駐守的寧遠(今遼寧興城)到山海關一百二十公里距離,竟然走了八天。此前,金軍入侵北京周邊時,鎮守寧遠的袁崇煥,為解金兵之圍,曾以精銳一晝夜兼程即趕赴北京。而此次吳三桂卻「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然後才親率精兵殿後,這其中就有政治上的權衡。

事實是,當吳三桂遲遲抵達河北豐潤,崇禎皇帝已於前日自縊於煤山。此時,吳三桂感到,再去勤王,已沒有實際意義(皇帝已自縊),便馬上撥轉馬頭,會師山海關。

明人看重「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在與清軍抗戰的最前線寧遠,城內至今保存著祖氏兄弟在明帝批准下修建的雄偉石坊。上面「忠貞膽智」、「登壇駿烈」所讚頌的,正是在抗清前線與清軍死戰數十年,被俘降清,之後反清投明,最後再次在絕境中無可奈何就縛於清軍的祖氏兄弟。

與祖氏兄弟相比,吳三桂顯然差太多。他曾冒死殺入清陣,拯救父親,卻也「衝冠一怒為紅顏」,而與父親的生命決裂;他曾在與剽悍的八旗兵作戰中,贏得明清雙方讚頌,卻也在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時刻,拋棄恩師統帥全身而退;他曾在錦州城下用對清兵的戰鬥,來回應恩主加親戚的祖大壽來信招降,表現出在明王朝危難時,對朝廷的忠誠。於是李自成試圖以政治方式招降吳三桂,曾「令諸將各發書招三桂」;在三月底,攜帶四萬兩白銀,前往山海關,賞賜已經14個月沒有軍餉的吳部;並再次派人「攜帶萬兩白銀和黃金千兩,給吳三桂,併發書信,表示給他封侯」;同時令吳三桂父親吳襄,寫信招降吳三桂。恰在這時,又出現了劉忠敏搶劫陳圓圓的變數!

陳圓圓對於吳三桂決策的改變,不容被歷史忽視。在將山海關交付李自成手下後,前往北京途中,吳三桂得知父親吳襄被捕,反應起初是並不在意:「此脅我降爾,何患!」然而當得知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掠走後,終於咬牙切齒:「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見人耶!」當下立刻反軍攻克山海關,並覆信吳襄,聲稱「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於是,吳三桂因為一個女人,而投降了清朝!

吳三桂降清以後,在山海關之戰擊敗了李自成。多爾袞以順治皇帝名義,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令吳三桂以下各將領和吳軍全部剃髮,這標誌著吳三桂已經徹底投降清朝。身為明將多年不接受清朝招降的吳三桂,於是迅速完成了從降李到反李,從借兵到降清的複雜過程。吳三桂被人唾棄、被稱謂「反覆無常,見利忘義」之人。

由於吳三桂徹底背棄忠孝之道,激起天人共憤,從此以後,他便迅速江河日下,進入日暮窮途。

不久,順治皇帝對吳三桂極力要求入緬甸消滅永歷皇帝的目的,評價說:吳三桂堅決要求消滅永歷皇帝,無論是招降緬甸、攻擊李定國還是招降白文選,都是出自他的策劃。但是他的策劃,哪裏是為我們國家考慮!「彼之為宣力,皆所以自為也!」

後來,康熙也懷疑吳三桂有異心。「吳三桂這個人,因為反覆無常,見利忘義而備受人們譴責。」並堅持認為:「吳三桂蓄謀已久,今若不早除之,使其養癰成患,何以善後?況其勢已成,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制之,可也。」

1681年,吳三桂叛軍被全部肅清後,吳三桂憂忿而死。吳三桂的子孫後代,最終被徹底殺光!

附錄:【歷史人物辭典:吳三桂】

吳三桂(1612~1678年)清藩王。字長伯。江蘇高郵人。明以武舉襲武官,擢總兵守遼寧。李自成破京師,他乞清援破北京,敗李自成。旋降清,受封平西王。入陝川雲貴,殘酷鎮壓起義軍和抗清軍,滅南明,殺永歷帝。受命守雲南,與尚可喜、耿仲明為清初三藩,形成割據勢力。康熙間三藩叛亂,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年號昭武。因屢敗於清,憂忿而死。(事據《清史稿》)@*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商朝的紂王,是個非常暴虐的國君。人民對他非常痛恨。當時,周國是商朝的一個附屬國。周國的國君周文王,是一位仁德之主,他精心治理國家,積極準備力量,決心消滅紂王,以解救百姓的倒懸之苦。他很得人心,因此許多諸侯國,都背離商朝,歸附了周國。
  • 商湯看到夏桀殘酷地壓迫人民,百姓怨聲載道,於是就暗暗聯絡各地諸侯,積聚力量,準備推翻夏朝的殘酷統治。
  • 這六個權臣奸佞做事,將古往今來的壞事都做絕了。所以,天下人痛恨他們到了極點,把他們斥為「六賊」。
  • 左儒據說:「如果君王做事合乎道理,朋友做事違背了道理,那麼就要順從君王,誅殺朋友;如果朋友行事合乎道理,君王做事違背了道理,那就只好站在朋友一邊,違抗君王了。」
  • 樂二十二年(紀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其長子朱高熾登位,即明仁宗。次年五月,仁宗暴卒,在位不足十月,享年48歲。
  • 宋太祖趙匡胤做大將時,曾在澶州侍奉周世宗,當時曹彬為周世宗掌管著茶和酒等。趙匡胤有一天向曹彬要酒喝,曹彬說:「這是公家的酒,我不能給您。」
  • 夏完淳被關進南京監獄以後,抱定以死報國的決心。明朝的降臣洪承疇,以為他年少可欺,親自出庭審訊他,要他歸順清廷做官。夏完淳卻故作不知,大聲說道:「我聽說大明有個『忠烈大臣』洪承疇,他為了國家已英勇獻身。我要向他學習,決不能因年紀小,而不以身許國。」
  •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一些賢明剛正的君主,他們對我國歷史的發展,起過十分珍貴卓越的積極作用。清初的康熙帝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歷史人物。
  • 由於楚莊王勢力浩大,所以他吩咐申舟:不必向宋國提出借路的請求,逕直而去。宋國得知後,認為這是楚國在侮辱本國,感到不可忍受,就把申舟殺死。
  • 岳飛年輕時,就很有志氣節操,穩重寬厚,寡言少語,家境貧寒,而學習勤勉,特別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和《吳起兵法》等書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