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但丁降世750年

藝術名作中的偉大預言《神曲》(下)

張小清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1822 年,布面油畫,189x246cm,巴黎盧浮宮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5年06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綜合報導)在意大利本土之外,《神曲》亦成為藝術家不竭的靈感之源。僅1800至1930年間,以之為題材的繪畫、雕塑就有200餘件之多,有「最後的浪漫派」之稱的法國插圖畫家居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更賦予這部偉大詩作以新的生命,當事人甚至評論他和但丁有心靈感應。在本文最後,讓我們按「圖」索驥,到這部偉大詩篇和預言中做一番「發現之旅」。

1. 史特拉丹奴斯的《地獄》插圖

丹‧布朗受《神曲》啟發的小說《地獄》並未將眼光局限於但丁的家鄉佛羅倫薩,書中也提到了佛蘭德斯畫家史特拉丹奴斯(Stradanus,即Jan van der Straet,1523–1605)所作《神曲‧地獄》第八歌的插圖。這裡是地獄的第五圈,憤怒和懶惰者正在受罰,而兩位詩人正由惡魔菲烈基斯(Phlegyas)撐船渡過冥河。插圖中一些魔鬼的形象體現出歐洲北方的繪畫傳統。

《煉獄》第八歌《與逝世的陰魂幸福的會見》,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但丁寫道:

「在人世時,他是一個傲慢的人物;
他的一生沒有留下一點美名:
所以他的鬼魂仍在這裡暴跳。
世上有多少人現在還自以為
偉大的帝王,結果將留下千古的罪名……」

2. 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渡舟》

進入19世紀,《神曲》特別是《地獄》篇是浪漫主義藝術的盛行題材。據估算,1800至1930年的同題材美術作品有200件之多。

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822年的《但丁之渡舟》(The Barque of Dante,又譯:但丁渡冥河,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描繪迷失的靈魂在河中掙扎,形象的慘烈和畫面的舞臺感顯示了浪漫派對真實的追求。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1822 年,布面油畫,189x246cm,巴黎盧浮宮藏。(公有領域)

3. 威廉‧布萊克的《神曲》插圖

在英國,1825年,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受命繪製 102幅《神曲》插圖,1827年他去世後留下的作品有的並未完成,但都滿含慈悲,集中表現了罪、罰、報應和救贖等主題。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繪製的《神曲》插圖。(公有領域)

「邁諾斯(註1)形容可怖。咬牙切齒地坐著,
在進口處審查罪行;依照他自己
纏繞的圈數判決他們,打發他們下去。
我是說,當那生而不良的陰魂
來到他面前時,便把一切
都招認;而這位洞察罪孽者
考慮了地獄的甚麼地方與那罪相當之後,
便用尾巴在自身上纏繞
那麼多的圈數,恰如他要他下去的度數。
在他前面總是站著一群陰魂;
他們挨次走去受審判;
他們述說,和傾聽;然後被捲下去。」

(註1:邁諾斯是宙斯和歐羅巴之子。但丁模仿維吉爾,將地獄判官的職務委於他。)

4. 羅丹的雕塑《地獄之門》

法國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曾說,他出門從未忘記帶上《神曲》。羅丹決定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形象素材來表現但丁的著作。1880年的雕塑《地獄之門》(Gates of Hell)受到吉貝爾蒂設計鑄造的佛羅倫薩聖若望洗禮堂「天堂之門」的影響,表達了絕望、痛苦與懲罰的主題。

法國浪漫派雕塑家讓―巴蒂斯特‧卡爾波(Jean-Baptiste Carpeaux)的雕塑《烏戈利諾和他的兒子們》(Ugolino and His Sons)作於約1860―1861年,塑造了《地獄》篇中的慘烈景象,體現出米開朗琪羅的影響。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shutterstock)

和布萊克的插圖一樣,《地獄之門》亦未完成,而羅丹為這件作品所做的雕塑多達227件。大門頂部是以相同姿態垂下手臂的《三影子》,深淵中冒泡的岩漿裹挾著眾多的形體,包括人們熟知的《吻》——不倫的保羅與弗朗切斯卡,高居上方的「思想者」正是但丁本人。

羅丹,《思想者》,作於1902至1904年,青銅,高180cm,巴黎羅丹博物館藏。(shutterstock)

5. 布格羅的《地獄中的但丁與維吉爾》

古典主義畫家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1825–1905)曾繪製過很多神話和宗教題材的寫實繪畫,但受印象派和前衛運動的排斥,有生之年並未獲得欣賞。布格羅的《地獄中的但丁與維吉爾》(Dante and Virgil in Hell)描繪了《地獄》第七歌的內容,在那裡,兩詩人遇到煉金術士、造假者、作偽證者和騙子。畫中,異教徒和煉金術士卡波喬正被大肆騙取財產的詹尼‧斯基基噬咬。

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地獄中的但丁與維吉爾》(Dante and Virgil in Hell),作於約1850年,189×246cm,布面油畫,巴黎奧賽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6. 萊頓爵士的《流放中的但丁》

出生在英國的萊頓(Lord Frederick Leighton,1830―1896)從布格羅和卡巴奈(Alexandre Cabanel)等法國畫家身上吸收了古典主義的營養,《流放中的但丁》一作使他在英國名聲大噪,並於1868年被選為英國王家學院院士,十年後又被任命為學院院長。萊頓是英國19世紀後期影響最大的古典主義畫家。

1302年,在政治分裂的意大利,但丁被判處終身流放,此間他周游了許多城市。掌權者答應他,只要他宣誓懺悔、繳納稅款,就可以被赦免,但他拒絕,最后在流放中死去。萊頓此畫中,但丁堅毅、靜定而超脫的神情,與周邊浮華喧囂的塵世形成鮮明的對照。

7. 居斯塔夫‧多雷的《神曲》銅版畫插圖

在19世紀同題材藝術中,為這部經典名作賦予新的生命的,還數居斯塔夫‧多雷在1857至1867年間創作的135幅銅版畫(亦稱蝕刻版畫)插圖。多雷擘畫這套作品時只有23歲,第一冊由其自費出版,馬上獲得巨大成功。多雷的畫作細膩、浪漫而神秘,他將自己放在但丁位置上的「超能力」,引來當時的批評家評論說,他和但丁一定都曾經魂遊地獄,並且兩人能心靈相通。

多雷在《天堂》第十二歌插圖中描繪了天上發光的靈魂組成的層層光環。(公有領域)

多雷的畫作集合了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琪羅的形體、北方繪畫傳統中壯闊的風景以及一些大眾文化的元素,能用極細的線條編織出強烈的立體感和光感,構建出不同空間的體驗,隨時喚起震恐、無望或難以言宣的崇敬與欣悅。此後《神曲》配加多雷插圖的不少於200個版本,其中包括正體和簡體中文版。

《地獄》第十四歌《第七圈:第三環 蔑視上帝者》,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今年4月,藉由閱讀但丁而走出中年危機的美國作家羅德‧錐爾(Rod Dreher),將自己的博文結集為《但丁何以能救你一命》(How Dante Can Save Your Life)。該書選用德拉克洛瓦的畫作做封面,節錄了但丁詩作裡的心靈智慧,並且闡明,《神曲》的描繪與當今世界如此類同,也因此有如此多的可借鏡之處。

錐爾寫道:「迷失的現代人從各種自助手冊中尋找指引,基督徒們購買語調虔誠的治愈系書籍。不要這樣做。拿起但丁來閱讀吧,因為但丁是深刻的,但丁是正確的。」

編後語】「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在但丁降世750年後的這個夏日,讓我們隨著他的偉大詩篇做一番「發現之旅」。當靜下心來細細體會,你會發現它是如此深刻的一部預言——將神啟和真相告訴世人,既是但丁被賦予的使命,也是《神曲》流傳不衰的原因。

* * * * *

延伸閱讀:多雷《神曲》插圖欣賞
下文解讀均摘自:王昊天《解讀〈神曲〉》,原載《正見網》。
多雷《神曲》插圖的線上博物館:http://www.worldofdante.org/gallery_dore.html

1. 《地獄》第二十六歌《第八圈:第八斷層 惡謀士:攸利西斯》:

《地獄》第二十六歌《第八圈:第八斷層 惡謀士:攸利西斯》,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在那裡面受著苦刑的
是攸利西斯和代俄密特;他們這樣地一起
在火刑中奔跑,好像以往在暴怒中奔跑;
他們在火焰中還為木馬藏兵之計呻吟,
那一計騙開了城門,羅馬人的
高貴的始祖不得不從那裡逃出。」

2. 《地獄》第三十一歌《下降:圍著深淵聳立的巨人們》:

《地獄》第三十一歌《下降:圍著深淵聳立的巨人們》,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我的導師說道:『這個驕傲的魂靈
竟想試用他的力量來反抗虯夫(注2),
因此他得到了這種報應。』」

(注2:虯夫即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宙斯或朱庇特。)

解讀:從這段詩文中可知,巨人是典型的無神論者。因為不相信神的存在,在其思想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妄想和天鬥,和諸神鬥。他的狂傲不可一世,對神的大不敬,使其囂張的行為,帶來的褻瀆神的罪孽,便永遠在萬劫不復的地獄最深處受刑。

參閱:解讀《神曲》(三):「巨人」的喻意

3. 《煉獄》第七歌《疏懶的帝王們》:

《煉獄》第七歌《疏懶的帝王們》,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那裡我還和那些人住在一起,
他們身上沒有披著那三種聖德,
卻知道並奉行另外的那些美德。
但是假如你知道而且能夠,
請你指點我們一下,我們好儘快
走到『煉獄』真正開始的地方。」

解讀:這裡的三種美德,即喻為「真、善、忍」,因為沒有經過「真、善、忍」宇宙根本法理的熏陶,沒能親自見證這一法理的美好,儘管還在遵守人類的道德,但暫時還不能從這「萬劫不復」的人的狀態中解脫出去,足可見這三種美德的威力與重要,直接涉及到生命是否能獲得拯救。

參閱:解讀《神曲》(二):地獄之旅

4. 《煉獄》第八歌《與逝世的陰魂幸福的會見》:

《煉獄》第八歌《與逝世的陰魂幸福的會見》,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讀者,這裡要用銳利的目光看那真理,
如今把它掩起的面幕真是稀薄,
要往裡面窺探確實是容易。」

解讀:這段詩文,其實但丁的本意是想告訴讀者,他的詩作就像是紗幕後的一片真相。如果讀者能夠用心閱讀,就會明白,上天賦予他的使命,就是告訴人們真相。因為天機不可洩露,所以但丁採用了大量的隱語和象徵手法,為了讓讀者明白生命的真相,又大量引用了宗教典故。人們不明白一個意大利的詩人,一個尊崇基督的人,為甚麼要頻頻地引用古希臘的神話?其實就是為了形象生動地展現世俗眾生生命背後的真實景象。

參閱:解讀《神曲》(四):但丁何以榮登天界

5. 《煉獄》第十五歌《天國的寶藏:容忍的異象》:

《煉獄》第十五歌《天國的寶藏:容忍的異象》,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然後我看到被怒火燃燒的人們,
用石頭打死一個青年,他們互相
不斷高聲叫喊著:『殺死他,殺死他!』
我又看到他漸漸癱倒在地上,
因為死亡的重量早在把他壓下,
可是他的眼睛一直看著天國,
露出那種使人生出憐憫的臉容,
在這種苦難中向至高的『主』禱告,
求他寬恕那些迫害他的人們。」

解讀:一個生命要想進入天國,成就天國世界裡永久不敗不滅的永恆生命,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忠貞於自己的信仰,無論面對多麼嚴峻的險惡處境,無論承受世間多大的痛苦,都要堅守信仰,因為這是對神的承諾。創世主之所以欣慰,在於並不是世間所有的人都陷在迷中,還有很多清醒的嚮往善良的好人,值得去救度,他們善良的心和行為,值得進入天國享有永恆的生命福分。

參閱:解讀《神曲》(九):天使的職能

6. 《煉獄》第三十歌《俾德麗采譴責但丁》:

《煉獄》第三十歌《俾德麗采譴責但丁》,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他竟把自己的腳步轉向他處,
走上一條不正的道路,追逐著
令他得不償失的浮世的榮華。
即使我取得了靈感,在夢中,
或是用另外的方法招他回頭,也都無效;他簡直不關心這些。」

7. 《天堂》第五歌《誓約與自由意志;上登水星天》

《天堂》第五歌《誓約與自由意志;上登水星天》,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願世人決不要以玩笑的態度許願;
要忠誠,在這樣做的時候不要盲目,
像耶弗他在許他第一個願時那樣(注3);
他說一聲『我做錯了』,比守了誓言
卻做了更糟的事,更為合宜。」

(注3:《聖經‧士師記》記載耶弗他冒失地許下一個異教的願:得勝回來時哪個人最先從家門出來迎接他,就將其獻作燔祭。結果最先出來迎接的是他的獨生女。)

解讀:這些詩文,讓人領悟到誓約的重要,因為它源於上蒼賦予人類的自由的心願,因此不能隨便輕易地發誓。因為一旦發誓,而又做不到和上蒼的善心相符合時,便是在褻瀆神的意志,所以很難補償。而因一時受騙而立下的毒誓,只要能從新走回正道,維護正義,符合上蒼善良的心願,邪惡的印記便會可以消除的。

參閱:解讀《神曲》(五):誓言

8. 《天堂》第八歌《金星天》:

《天堂》第八歌《金星天》,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至善,使你正在爬登的全個天國
轉動和滿足,並以他的意旨
在這些巨大的天體裡發出力量……」

解讀:善在更高境界的表現,就是能夠維持整個自然的規律,天體的變化,一切的有序,無不源於善的巨大威力。無論世間,還是宇宙中的星體,所有的一切,能夠自由、有序地運轉,而避免災難性的碰撞,都是來自於善的演化。

參閱:解讀《神曲》(六):善的威力

9. 《天堂》第二十八歌《天上的天使們》:

《天堂》第二十八歌《天上的天使們》,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假使宇宙的安排,
完全依照我在這些圓輪裡看到的秩序,
那我已滿足於我所見的事物。
但是在那感官的宇宙裡,
我們可以看到,一切旋轉
若是離開中心愈遠,就愈神聖。」

解讀:在但丁著作的《神曲》中,尤其《天堂》篇,曾多次寫到關於「旋轉的天體」,並發自內心地讚美與感歎。這位時時刻刻旋轉的宇宙天體,在眾多的預言中,也都留下了他神聖的蹤跡,反映出法輪大法洪傳這樣一件大事將要在世間發生——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通過夢境、詩文、神話傳說以及其它一些敘述等等流傳下來,都是為了福祉後人,讓人們不要忘記了生命所等待的。

參閱:解讀《神曲》(七):旋轉的天體

10. 《天堂》第三十三歌《最後的幻象》:

《天堂》第三十三歌《最後的幻象》,多雷插圖。(公有領域)

原文片段:

「我的完全在休止狀態中的心靈,
就這樣固定不動,專心致志地
凝望著,而在凝望時輝煌起來。
因為人在那輝煌燦爛的光明前,
會變成這樣,他永遠不可能
從那裡移開眼光去看另外的景象。
因為善,那意志所追求的目標,
完全集中在那光明裡,在它之外
有缺陷的東西,一到裡面就成完整。」

「要達到那崇高的幻想,我力不勝任;
但是我的慾望和意志已像
均勻地轉動的輪子般被愛推動……
愛也推動那太陽和其他的星辰。」

解讀:但丁把當時的所見記載下來,真正想告訴人們的是:在一位聖主的帶領下,宇宙天體和世間都將發生巨大的改變。這一切的改變,有序的組合,均源於這位聖者的慈悲和威德。在聖主呵護其子的同時,並和他們一起,把慈悲撒在世界各地。

詩文中的愛,即可以理解為東方人所認為的慈悲。因為慈悲的本身,體現出的就是一種巨大的能量,不僅能夠推動天體的運轉,而且也能夠喚醒迷失中的世人,能夠讓人有信心嚮往光明與永生。

參閱:
解讀《神曲》(八):世界的秩序
解讀《神曲》(十):愛的真諦**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索尼中心劇院內,熱情的掌聲連綿不斷,亭臺樓閣似仙境,一片天音入耳清,壯觀的天幕,曼妙的舞姿, 動、靜、雅、和、剛柔相濟,人們的心徜徉在純善純美、如詩般的意境中,生命深層的感悟和啟迪,遠古的誓約,今世的尋求……在都市人無盡的喧囂、忙碌和無奈中,神韻猶如一曲濁世中的清音,在人們的心中響起、激蕩,指點迷津,警醒世人:「蕩蕩天門萬古開, 幾人歸去幾人來。」
  • 在但丁登入天堂和那些為了信仰而殉道的聖徒交談時,曾多次出現了「新娘」一詞。
  • 《神曲》更重要的精神價值,在於為俗世的芸芸眾生指出生命的最終目的,和一條淨化之路。詩中但丁以第一人稱敘述在西元1300年春天幻遊三界的神奇經歷,他融合了古代傳說、歷史、神學、詩歌中所暗示的關於來世的一切,構成了這部空前的著作。
  • 天堂存在嗎?地獄存在嗎?古往今來的諸多信仰者對此堅信不疑,他們相信行善者在死後將升入天堂,而行惡者將被打入地獄,接受各種刑罰。14世紀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就描述了從地獄到天堂的歷程。與虔信者相反,還有不少人打著科學的旗號否認天堂和地獄的存在。他們認為科學沒有證明的,就不能確認其是存在的。然而,如果科學發現天堂和地獄的確是真實的存在呢?
  • 自從1997年韓國寺院首見傳說中三千年一開的佛國聖花優曇婆羅花後,十幾年來,婆羅花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競相開放。2012年10月份,大陸長春一民眾家中發現了400多朵盛開的婆羅花。佛經中曾說,婆羅花開,標誌著轉輪聖王下世傳法度人。神佛以婆羅花開的方式慈悲告訴世人:末劫將至,大難在即,救人的大法正在洪傳,瞭解真相法輪功,生命才有美好的未來。
  • (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綜合報導)電影《達芬奇密碼》(Da Vinci Code)的同名原著出版十年後,美國作家丹·布朗(Dan Brown)的新作《煉獄》(Inferno)已於當地時間14日(週二)在歐美上市。
  • 在中世紀末的歐洲,意大利出現了一位偉大的作家但丁,他的巨著《神曲》深刻地反映了他超凡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成就,對人類終極命運的洞察,但丁的眼光遠遠地超出了同時代的人,和中國傳統的佛家文化非常相似,《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份,每部由三十三首「歌」組成,加上全書的序曲,總共有一百首歌之多,計一萬四千多行。全詩分為三篇:地獄,煉獄,天堂,寓意人類由貪圖慾望犯罪而墮入——地獄受苦;更由信心而層層洗滌罪惡——煉獄而淨化,最後由愛而獲得了救贖——進入天堂。但丁在《神曲》裡表達,唯有信心和愛,可以引導人進入天堂。
  • 天生有點小神通,從小可以看到另外空間的王百祿,喜愛打坐,求道之心很強,長大後尋尋覓覓,接觸許多修煉法門。尋師求道三十一年,他終於如願以償,喜得法輪大法,找到心目中的師父。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