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教子以義 受官府褒獎

作者:鄭介文

人氣 17
標籤:

李氏教子以義 受官府褒獎

漢代的李穆姜,南鄭(今屬陝西)人,是安眾縣令程坻的妻子。(此文的「程坻」,在《華陽國誌‧先賢士女總讚》、《後漢書•列女傳》中,作陳文矩,而明代呂坤《閨範‧慈繼母》中,則作程文矩。)程坻當縣令不久,便死於任上。這樣,程家生活的重擔,便壓在了程妻李穆姜的身上。

程坻的前妻,生了程興、程敦、程覲、程豫等四個兒子後,不幸去世。李穆姜嫁給程坻後,成了程興等四個孩子的後母。不久,她自己也生了兩個兒子。丈夫在世時,這個家庭,倒還相安無事。等到程坻去世後,這個家庭中的矛盾便日益突出起來。

前妻所生的四個兒子,因為李穆姜不是他們的生身之母,便一天天嫌惡起她來。而李穆姜卻一如既往,對他們慈愛溫和,十分愛護他們。

有人見李穆姜家中如此情景,便勸導她說:「那四個兒子對你如此不孝,你何不與他們分開,遠遠地離開他們呢?」

李穆姜回答道:「我正想以『義』來引導他們,讓他們自己慢慢地變好。怎麼能分開過呢?」她始終不肯與前妻的那四個兒子分開。

李穆姜不分親生與非親生,平時供給六個兒子,都是按照他們的年齡大小,年齡最大的待遇最優厚,其餘的依次減少,年齡最小的兒子,儘管是她的親生子,供給也最少。平時甚麼事情,都是按這樣的辦法處理,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地教育著子女們。

長子程興生了重病,李穆姜親自為他調理湯藥,烹飪食物,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以至自己因憂勞過度,而日益憔悴。程興的病過了好長時間,才慢慢痊癒。這時,由於天長日久的真心相待,前妻的四個兒子受到了感動。

程興病好後,對他的三個弟弟說:「繼母的仁慈之心,實在是出自她的善良本性,我們兄弟幾個,不識繼母的好心,我們做事真是如禽獸一般!繼母待我們這樣恩重如山,我們的罪過,實在是太深重了!」於是,兄弟四人主動到縣衙中,陳述繼母李穆姜的德行以及自己的過錯,主動請求官府對自己加以懲罰。

縣令將此事上報給太守,太守十分讚賞李穆姜的行為,予以褒獎。又特意免除對這四個兄弟的懲罰,讓他們改過自新。為了表示對李穆姜的褒揚,太守還特意下令,免除了她家的徭役等。

在李穆姜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六個兒子們,都很有出息,而且品行端正。

李穆姜享年八十多歲,臨逝世前,還告誡六個兒子們:要遵照祖上的囑咐,對她進行薄葬,不要受世俗習慣的影響。(《後漢書‧陳文矩妻傳》《華陽國誌‧先賢士女總讚》)

崔氏母子向百姓傳授孝道

崔氏,不知其名,北魏時人。她生性嚴明而高尚,且教子有方,並能以身作則,教人以孝道,因而在史籍中,留下了感人的事跡。

崔氏嫁給清河縣(今山東臨清縣東北)人房愛親為妻,丈夫早逝,崔氏與兒子們相依為命。她熟讀經史,賢惠知禮,丈夫死後,便擔起教子讀書的重任,親自教授《詩經》、《禮記》等典籍。

兒子們在其精心地教育下,不僅學到了知識;更主要的是懂得了立身處世的道理。崔氏的兩個兒子房景伯及房景先,後來,都成了名士。

因崔氏家中生活貧困,懂事的房景伯,很早就開始替人代寫文書等,賺錢養家。弟弟房景先見哥哥辛苦,剛剛十二歲,便也跟母親提出:要出外工作,貼補家用。崔氏見他還小,不肯答應。房景先再三請求,終於得到母親允許,白天砍柴,晚上誦讀經史,不僅減輕了家中的生活壓力,學問也大為長進。在崔氏的教育下,她的家成了一個和睦親愛、尊老愛幼的美好家庭。

房景伯、房景先,後來都立朝為官。房景伯任清河太守時,只要碰到疑難案子,覺得難以決斷,便總要向母親請教。崔氏常為他出謀劃策,排難解疑。

有一次,有個百姓的兒子十分不孝。房景伯的屬下,都主張乾脆把他抓進官府,治他的罪。房景伯於心不忍,但也深為其不孝而傷感,便照例回來,請教母親崔氏。崔氏對房景伯說:「俗話說得好,耳聞不如目見。這個老百姓生長山野,沒有見過禮教是甚麼樣子,所以不懂得孝敬長輩。何必要責罰他呢?你去把他的母親接來。跟我一起住,叫他的兒子跟在你身邊:讓他看看你平時如何孝敬我的作為,他也許會自己改掉錯誤。」

房景伯依從母親的教誨,將這百姓母子兩人,接來同住。崔氏和百姓的母親,兩人一道進食時,房景伯恭恭敬敬地伺候兩位老人家;而不孝順的兒子,則站在旁邊,親眼看著房景伯怎麼侍奉長輩。就這樣,還沒有到第十天,百姓之子就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主動悔過,要求和他母親一道回家去。崔氏對房景伯說:「雖然他表面上看來已經自己感到慚愧,但還不知道他的內心,究竟有沒有真正悔悟,暫且不急著讓他回家,讓他再過些日子看看吧!」

就這樣,百姓母子倆,在房景伯家中,一直住了二十多天。這時候,那個不孝順的兒子,真正從內心裏悔悟了,他主動叩頭謝罪,直至頭上都叩得鮮血直流。那個百姓的母親也大受感動,痛哭失聲,請求放他們母子倆回家去。崔氏見不孝子已經真正悔過,便讓他們母子兩人回家去了。

這位不孝子,徹底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不僅如此,而且他的孝順行為,後來還遠近出了名。

崔氏就這樣以自己家庭的行為,使一位不孝之子變成了有名的孝子。

(《魏書‧房景伯、房景先傳》《魏書‧清河房愛親妻崔氏傳》@*

責任編輯:梁馨

相關新聞
古今治平之要     在「三足」
古代「弘傳文化  興教辦學」的故事
穿華服的子路為何要換裝?
法官心中    須常存仁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