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灝年:中國現狀似晚清 民國光復在此時

人氣 120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明鏡芝加哥報導)7月19日,光復民國(大陸)工作委員會(簡稱「光復委」)芝加哥協進會在華僑文教中心宣布成立。現旅居舊金山的中國大陸歷史學家辛灝年教授特意前來祝賀,並手指會徽說:「這個徽章是大陸的青年在國內設計的,大家捐錢,利用到臺灣旅遊的機會找到臺北的工廠生產。如果光復民國在大陸沒有影響,沒有造成懷念民國的思潮,我們的青年如何去設計它。」
 
芝加哥協進會會長郭自生介紹說,「光復委」去年10月10日首先在舊金山成立,芝加哥協進會是與之獨立的智庫型研究機構,提供光復民國(大陸)工作的思想、研究、建議等。
  
作為光復委顧問,辛灝年表示,中華民國是孫中山革命推翻滿清創建民國而來的,因為滿清腐敗專制、沒有民主、沒有民權,也沒有民生的發展,「我們今天面臨的時代就是孫中山面臨的時代。」
  
辛灝年特別指出,今天中共1979年開始推行的改革開放其實和晚清1865年的開放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晚清的改革開放叫「洋務運動」,從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後到1911年,整整46年。

中國現狀類似晚清

  
辛灝年介紹,晚清的洋務運動,慈禧太后的目的是達到長治久安:慈禧太后長治,人民久安不造反;共產黨從1979年一直到現在,提的口號就是改革開放,長治久安。
  
「洋務運動之前,中國和幾千年的農村一樣。可是慈禧太后的洋務運動把中國幾千年沒有的這一切都創造出來了。大上海從哪裏來? 慈禧太后把上海縣升為上海道,把它作為洋務運動的特區,就像中共把上海和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特區一模一樣。晚清時候,上海不到30年成為世界四大名都之一。這樣一個從無到有的改革開放的成就,共產黨怎麼跟它比?」
  
「晚清只改經濟不改政治的洋務運動第30年和日本打了一場甲午戰爭,全軍覆沒,原因是建設海軍的六百萬兩白銀被慈禧太后拿去修頤和園了,所以軍艦上沒有砲彈,彈殼裡裝的是黃泥巴。這些腐敗是因為經濟改革的成果控制在專制政權手裡,民生沒有得到發展。共產黨的改革開放也是一樣,讓少數紅二代先富起來,造成貧富對立,人民不滿。」
  
「改革開放目的第一是讓利於民,第二是讓權於民。只改經濟不改政治的改革做不到這兩點,所以康有為、梁啟超要求變法。由於慈禧太后不願改革政治,殺害了『(戊戌)六君子』。共產黨的改革開放也是一樣,讓少數紅二代先富起來,貪污腐敗引發人民不滿,造成『天安門事件』,殺害了2萬6千人。」
  
「晚清的改良派從1902到1911十年中一直希望慈禧太后實施憲政,她一再推遲。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認為這樣腐敗專制的滿清政府一定要推翻。革命一起來時,除了兩個改良派外其他所有的改良派都投向了革命的大潮,造成滿清亡朝。」
  
「所以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時代,就是孫中山所面臨的時代。」
  
「共產黨把人民當敵人,人民也把共產黨當敵人。蔣介石說了一句話『亡共在共』。今天『亡共在共』的日子快要到了。經過30年的反思,大陸出現了民國熱,當一個思想一個理念成為社會主要潮流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大變就要到了。中華民國是大陸人民追求民主的方向。大陸人民光復了民國,還怕臺灣沒有前途嗎?」

經濟發展掩蓋了對共產制度的不滿;「民主亂象」掩蓋了民主的光輝

  
郭自生表示,近幾十年裡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發展起伏,已經讓各方認識到,完全放任型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制度並非良方;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是混合型經濟制度,包括國家資本和私人資本,兼具計劃和自由經濟的特色,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要方針;而中共政府1979年開始的改革開放,造成「權貴資本主義」,使得貧富加大,民眾不滿。
  
袁立平博士在分析各國民主制度和發展中提到,大陸的經濟發展掩蓋了對共產制度的不滿;臺灣的民主雖有長足的進步,但在進步中的一些變化和動盪,常被說成是「民主亂象」,讓「民主」的招牌蒙上了灰塵。
  
網路時代,人民知道更多時事,也更容易發表意見,內容多簡短直接,但多偏激,於是許多人認為這是「民主亂象」。袁博士卻認為這是又一波力量來推動社會走向更加民主,但需要更 「即時」及更「直接」的投票過程,來有效整合大量的偏激思想。四年一次的投票,己不合乎現代快速變化的社會;民代選後被說客,金錢及黨派所控制,亦不符人民期望。投票過程可利用網路的功能來大幅改進,才能掃除「民主亂象」,讓「民主」再恢復光輝及光亮。
  
臺北經文處組長張志強及華僑文教中心副主任葉子貞特意來到現場表示祝賀。◇

相關新聞
歷史學家辛灝年:大陸出現民國熱
驅逐馬列 恢復中華 光復民國委員會成立
著名史學家辛灝年:大陸「民國熱」方興未艾
《最後的侮辱》辛灝年寫蔣介石真實評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