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故事:橫渡恐懼之海(4)

作者:陳破空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籌劃八五學潮 遭遇江澤民

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於我,是更廣闊的天地。攻讀研究生階段,學業相對輕鬆,我有更多時間,探索中國未來,尋覓知音同道。時值八十年代中期,中國社會正處開放,校園空氣活躍。中共黨內,由改革派人物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政;政治老人鄧小平隱身幕後、垂簾聽政;政府管制,相對寬鬆。

我常聚集眾多研究生,探討國是,抨擊時弊,憧憬民主。到1985年,在我身邊,已經聚集起一大幫志同道合的好友,出自不同的科系。因為活躍,我被同學們推選為同濟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會主席(當時的校園,還能選舉)。

1985年秋冬季節,我決定在上海發起一次學潮,以紀念歷史上的「一二九愛國運動」為名,呼喚民主變革。為了保密,準備工作僅在我和好友約10人之間悄悄進行。連續工作幾個晚上,我們手書大批傳單:「專制誤國,民主興邦」;「人人平等,自由萬歲」;「自由,民主,平等」……一直寫到雙手發麻,難以伸展。

將傳單塞進鼓脹的書包,我們分頭騎單車到其他大學去散發。異校撒傳單,是我發明的一種障眼法。人少事多,我一人承包了比鄰的復旦大學。一個星期六的下午,獨自踩著單車去復旦校園。秋冬交接的冷風直往衣領裡灌。在復旦的草地上、教學樓的座位上、圖書館的桌面上……到處出現我散放的傳單。但在返回同濟的路上,卻有一種孤獨和惆悵的感覺揮之不去,在偌大而熱鬧的復旦校園,為甚麼?僅僅只有一個人,僅僅只有我,在從事這份冒險的事業!

忽有一份打字稿從外地傳來:方勵之教授在浙江大學的演講。關於民主,方教授的論辯,新穎、大膽、前衛,通俗易懂而又鞭辟入裡,讀之大受鼓舞。

我和好友及時捕捉時機,決定以牆報和傳閱方式,大力推廣方勵之言論,結果,不僅傳遍同濟大學,還傳遍上海各大高校,更擴及外地。我們還以同濟大學研究生會名義,編輯一本《方勵之姚蜀平演講集》,印刷800本,到各大學傳播。在這本演講集的封底,我題寫了八個字:歡迎傳播,功德無量。方勵之迅速聞名於全國,其中,我和好友的傳播工作,無形間,也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是從1985年開始,我與方勵之之間,開始有書信往來,我尊稱他為「方老師」。

但我們這群活躍份子,卻因此引起了校方、以至國家安全部的注意。這種注意很快發展成便衣特務的跟蹤與監視。有一晚,我的兩位同學在校區張貼了《共和國需要這樣的學者》(介紹方勵之的報告文學),回到宿舍才不到二十分鐘,管理學院的幾名領導就突然敲門而入,神色凝重地告誡,不得再張貼。他們奉命前來,苦口婆心地對我們做「說服教育」工作,警告我們不要「鬧事」。

上海當局獲悉我們將在當年的12月9日發動學潮,急忙多方打壓。時任市長的江澤民臨時出「高招」:將「一二九」前後一週定為上海市「交通安全活動周」:全市進行交通大檢查,街道集體活動一律禁止。

監控嚴,風聲緊。我召集「學運籌委會」開會,冷靜分析形勢,超過半數人認為,當年發動學潮時機和條件尚不成熟。我於是提議:激流勇退。經過一番爭論,多數人同意我的提議。計劃中的八五上海學潮暫時擱淺。

上書胡耀邦與中宣部對話

雖暫停學運,但我提議,改而向中共總書記胡耀邦上「萬言書」。「萬言書」其實沒有萬言,五、六千字而已,由我徹夜撰成,另一位好友執筆抄下。大意是:沒有政治改革,就沒有經濟改革;如果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便不可能深入;當代大學生,痛恨腐敗,嚮往民主;學生運動可以幫助政府改進工作,並非「鬧事」……

「政治體制改革」這六個字,在今日中國,隨處可見,其涵義甚至被扭曲。但在1985年,這六個簡單的中文字,尚從未在中國的媒體或書籍上出現過。上書胡耀邦,我成為最早提出這六個字的人之一。沒有想到,當初由我這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學子所提出的簡單原理,民主ABC,時隔二十多年後,才從中共總理溫家寶嘴裡說出來(2011年,溫說:「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就不可能進行到底。」),竟被視為中共領導層的「進步」!

原準備大範圍簽名聯署這份「萬言書」,但不少人雖然贊同上書內容,卻不敢簽名。那仍然是一個恐懼因言獲罪的年代,文革的大恐怖,讓人們心有餘悸。那時候,在中國,有人因上書中央領導、提出不同意見、隨後遭到追查與迫害的例子,屢見不鮮。一位受我指定、負責到郵局寄信的研究生,甚至在寄出信件前的最後一分鐘,將他的名字從「萬言書」後抹去。於是,實際簽名聯署的,以我為首,只有十名研究生。

忐忑不安的等待,卻是一個良好的結果。1986年初夏,中共中央宣傳部(簡稱中宣部)派出兩名官員,奉胡耀邦之命,來到同濟大學,指名要與我們十位上書的研究生對話。對話中,我代表「萬言書」簽名人,向兩位官員闡述政見:擴大民主,廣採民意,實施政治體制改革。我講得激情,兩位官員聽得認真,並做詳細筆記。事後,我尋思:胡耀邦,一位難得的中共開明領導人。中國的政治改革,或許能從黨內改革派開始?

(選自 香港開放出版社《不受歡迎的中國人》附錄:我的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少青中。學民思潮、學聯、佔中三子,是領導港人佔中運動的三大團體,分別由中學生、大學生和中年知識分子組成。少年、青年與中年的完美組合,代表香港的主流與未來。這一組合,散發明確信息:共產黨在香港不得人心,共產黨在香港沒有未來。
  • 船長與船員。韓國「世越號」,第一時間報警求救,但69歲的船長與其他三名船員率先跳上救生艇逃生。而22歲的女船員朴智英卻將救生衣讓給學生,並堅守崗位,營救乘客直至海水漲及腰部,最後不幸喪生。事後,韓國法院以殺人罪,判處「世越號」船長李俊錫無期徒刑;以遺棄致人死亡罪,判處另外14名船員1年6個月至12年的有期徒刑。韓國政府追認朴智英、楊大弘(「世越號」事務長)、及兩名高中教師、兩名高中學生共六人為「永放光芒」的烈士。
  • 年7月1日,中共公佈新版《國家安全法》。對照其1993年發佈的《國家安全法》,新法的覆蓋範圍大幅擴張。涵蓋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個領域,共7章84條。洋洋灑灑,看似無所不包,可謂野心勃勃。
  • 這一切,構成我最早的記憶。三歲,開始模糊記事的年齡。捆綁,批鬥,毒打,這就是毛澤東為他的「文化大革命」所設計的場景。毛澤東發動文革,原本出自他與劉少奇的權力鬥爭,卻演變成一場全國範圍內的階級鬥爭。
  • 出獄後,發現父親變了。再也沒有了迷信「毛主席」的痕跡。父親完全看穿了共產黨的本質。他理解兒子,理解民主,對我的所思所為,不僅沒有半點責備,而且毫無猶疑地,予以贊同和支持。
  • 的中國故事:橫渡恐懼之海(3)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人類戰爭史上,法西斯集團發動戰爭大多以搶掠為目的,但中(共)國政府發動對人民的戰爭其階段是有些異勢。戰爭大多是在野蠻搶劫完成後,受害公民企圖依法維權時打響。「太石村血腥暴力事件」「汕尾殺人事件」及山東省(當局)發動針對盲人陳光誠的戰爭其規律無不如是。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二○○三年以來,不斷發生類似太石村及陝北油田事件般官員虐民的冷血事件,受到殘暴傷害的公民規律性地狀告無門,和平的抗爭必遭野蠻報復,中國的出路何在?中國人的出路何在?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對中國公民而言,尤其對具有法輪功修煉者身分的中國公民而言,他們的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實際上是處在一種完全不能確定的、恐怖的風險狀態中,當當局感到有任何的「不安全」——有時根本就是一些官吏偶然的臆症發作——災難即會降臨。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在當今中國社會裡,由於完全不受監督和制約,公權力的專橫與任性已完全發展成了一種日常性的政治生態。一些政府部門奉自我利益為圭臬,非法、野蠻劫奪公民的法律利益,成了一些政府部門的首要政治任務。以至在現實生活中製造出一起起按中國現行法律規則來衡量為荒誕不經的事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