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晚景霞滿天

姓名:胡光東
font print 人氣: 1874
【字號】    
   標籤: tags: ,

從前,文人往往用贈送詩文作為交友的一種方式,所以出現了許多「唱和」之作。 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晚年與著名詩人白居易友誼甚篤,常有唱和之作。

劉禹錫與白居易晚年均患眼疾和足疾,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可謂同病相憐。然而因為他倆態度心境有別,唱出了桑榆晚景的不同況味。

白居易臨暮景而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所以他寫給劉禹錫的那首〈詠老贈夢得〉詩中寫道: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光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如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餘。

劉禹錫卻有自己樂觀的理解,因而在他的那首〈酬樂天〉如此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髮稀帽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在前六句中,作為回應,他也同意人怕老,老了有誰來憐惜你?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髮稀少了戴的帽子也偏到一邊。為了愛惜眼睛連書籍也不讀了,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各種病狀多隨之而來。但是年長閱歷多見識也就廣,世事洞明,瞭然於心。如此想來,人老了也有好的一面,跨越對老病的憂慮,就會心情自在,無掛也無牽。

他最後勸勉老朋友:別說太陽落到桑榆之間已是傍晚,它的霞光餘輝還能放射出滿天彤紅的色彩,燦爛無比。為此「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也成為了表達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的千古絕唱。@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