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被汞污染的魚:沒有人意識到其嚴重性

文 / 瑪麗塔‧沃爾本、弗拉德‧喬治斯可

人氣: 34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2008年,終於發生了! 德國自然保護聯盟(Der Deutsche Naturschutzring, DNR)主動參與了一項跨國性的研究計畫:「存在於體內的汞:全球性的健康風險」(Mercury in Fish: A Global Health Hazard)。

當時德國消費者保護部部長愛格納甚至提出警告,希望大眾謹慎面對並減少食用被汞污染的掠食性魚類,如旗魚、鯊魚、鮪魚等;德國自然保護聯盟主席胡柏特·懷恩慈(Hubert Weinzierl)也應和:「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像幼童和孕婦這類特別容易受到威脅的族群。」

早在08年就發出的警告,至今仍難實施

德國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食用被汞污染的魚確實會對健康造成極端的不良影響,即使是未出生的嬰兒。同時,醫學家也證實,孕婦食用被汞污染的海魚可能使胎兒中毒。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早在2008年9月,就建議孕婦及哺乳中的婦女避免食用鮪魚。

德國自然保護聯盟主席懷恩慈表示:「這項善意的提醒,至今尚未傳達給這些消費族群。」懷恩慈進一步要求加強食品安全檢驗,讓被污染的食品無法進到消費市場。食品安檢在德國顯然不被重視,既然了解這樣的情況,消費者最好自己懂些分析化學以求自保。

純就技術層面來看,在現今高度精密的檢測儀器輔助下,即使極其微量的成分也可以被檢驗出來。無論是汞、鎘、戴奧辛或鉛,在個別樣品中,這些成分都會一一現形。即使是有機栽植法種出來的黃瓜,也可能已經被戴奧辛污染,當然這與所謂的檢測下限有關。也就是化學家能夠利用適合的檢驗方式,檢驗出特定成分在被檢驗物質中的技術指標數值。

但是,食品來源或健康危害分子的危險程度,卻還是無法經由技術指標規範的檢測下限來辨識。因此,純技術層面來看,過於敏感的分析程序可以在任何時候、世界上任何地方,甚至所有被抽驗的樣品,都可能全部被檢測出含有戴奧辛。因為這樣會使得分析結果變得毫無意義,所以化學家才制定出所謂的檢測下限,制定的標準是依某種成分達到特定劑量時,將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人體對於汞的容許攝取量,每週不應超過每公斤體重五微克。

但是消費者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攝取的汞含量已經達到了極限? 為了找出答案,首先必須把一個人一週內攝取的食物量,全部作汞含量檢測。而為了測定是否特定食物受到特別嚴重的污染,就要有夠多的樣品數量。因為如何正確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檢測方式,還是受到分析化學的限制。

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一批魚被檢測出受到污染,但是另一批的檢測結果卻相對的對人體無害;而最糟的情況是,這兩批漁獲都標示著出自同一個供應商。當抽檢的樣品數量夠多時,就能依賴食品安檢的成效來保護消費者。

食品安全檢驗,真的「安全」嗎?

但現實狀況卻總是與預期規劃有所出入,以前面提到德國自然保護聯盟的研究報告為例,進到實驗室的漁產樣品,產地來源是歐洲的總共才只有26件,分別來自德國及其他五個不同的歐盟國家。歐洲以外,10件來自菲律賓群島的樣品,還有56件來自印度西孟加拉省。此外,德國的取樣竟然全部來自柏林的漁市場和高級美食店家。這樣的採樣結果,根本就不需要有分析化學博士頭銜就能夠判斷,因為樣品數完全稱不上多。

還更因為樣品數量已經如此不足,檢驗結果才更令人膽顫心驚。幾乎所有的檢驗結果都指向汞污染指數嚴重超標,也就是只要食用了這些漁獲,就會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對於汞攝取容許量每週不應超過每公斤體重五微克的安全範圍。

當然或許會有人辯稱,抽驗的數量極其微小,根本不能代表供應全德國的食用魚。理論上,有可能被污染的剛好就是這些被抽驗到的樣品,而其他沒被抽驗到的漁獲並沒有。這種可能性並非不可能存在,但更大的可能是與實驗室結果正好相反的結論:食品化學家發現的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即使樣品數量不多,而且碰巧被抽驗到的就是被污染的,那麼其他和這些樣品同一批為數更多的魚又是怎樣的狀況? 為了找出在德國超市供應的魚類產品到底有多少受到汞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檢驗。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消費者只會停留在對食品安全檢驗的盲目信仰上,然而事實上所謂的食品安全檢驗並不一定真正安全。#

· 深海魚小心吃 這兩種鮪魚含汞超標

· 17種不健康魚蝦蟹為何不要吃+ 吃什麼魚好

· 七種吃了有益,吃多有害的食物

<摘自《食品黑手黨》 商周出版社提供>

責任編輯:顏靜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