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談中風(下)

無懼中風 中西醫治恢復快

西醫「黃金三小時」 恢復期和後遺症期靠中醫

人氣 947

【大紀元2015年08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旭舊金山報導)上篇談到中風的成因,且是常見、多發病,王詩銘教授介紹說,因來勢如急風驟雨,致死和致殘率很高,在有些國家死亡率甚至超過心臟病和癌症,救治不及時就很容易殘廢,而且治療困難,所以要重視。

在腦溢血或腦梗塞等中風情況發生後,有的人昏迷,中醫稱其為「風中臟腑」,未昏迷者,稱為「風中經絡」。老中醫王詩銘教授說,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效果才最好。以腦出血來說,在中國1960年代單純用西醫方法治療,死亡率在70%以上,西醫結合中醫中藥治療,降至40%以下,說明中西醫結合的重要。

中西醫不同療程介入醫治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是,中風一旦發現後,於發病期在靜脈緩慢注射中藥「丹參注射液」加10%的葡萄糖液,接著用西藥從靜脈慢慢滴入。同時用中藥內服,若病人昏迷,就用插胃管輸入中藥。經過此治療,一般昏迷的病人兩三天之後基本可恢復得很好。可見中西醫結合的良效。

王詩銘醫師補充說,中藥靜脈注射和胃管輸入中藥是中國醫生的方法,需一定的條件,在美國目前很難做到。但現在很多美國醫院了解中醫,若願意合作,可以用中醫針灸與西醫合作為患者治療。

在恢復期和後遺症期,以中醫治療為主。恢復期即發病、治療後兩週至六個月內,腦水腫已消除,病人神志已清醒。六個月後若病仍未癒,則稱為後遺症期。在此時期的治療,也要多法結合:針灸和中藥結合;在針灸中,需頭皮針和體針結合,還要針刺法和電針法相結合。

病發三小時內搶治 恢復快

王醫師說,中風治療最講究及時。西醫講「黃金三小時」,一旦發現病人有中風的表現,馬上就應打911,儘快送醫。病發三小時之內開始治療,存活率最高,恢復起來最快、最理想。

盡可能不要超過24小時,否則死亡和致殘率會明顯增加。若最初症狀較輕,數日才引起注意,至少也要在10日內開始治療。

58歲周先生三個月康復

生活在灣區的周先生58歲,發病5天後來求醫。神智仍清楚,左邊肢體不靈活,手抖,握手握不住,腳邁步困難,流口水,舌頭伸出困難,言語不清,右邊頭痛,血壓高,收縮壓在170到180間波動,舒張壓90到120,血脂也偏高。

王醫師見他嘴歪,嘴角下垂,脈像呈現「弦脈」,顯示「內風擾動」,淤阻脈絡。用中醫的方法要活血化淤,平肝熄風,熄滅人所中之風。王醫師為他開服中藥,並配合針灸治療。

三天以後,病人流口水減少;七天以後,舌頭活動已較靈活;兩週以後,肢體癱瘓已基本康復,人能自由活動。血壓也有所降低,分別為170和90。此後繼續用中藥和針灸調理,三個月後,病人基本已完全康復。至今已過去近10年,未再患病。

西醫醫治不彰 中醫後續接力

另一位是王醫師在中國時救治的患者。當時一位55歲女士患腦溢血,發病較重,先經西醫搶救:降低腦壓,消除腦水腫。神智恢復後,卻半身癱瘓,需住院治療,但兩個多月後,手腳仍不能動。

她的女兒找到他請求出手相助。當時發病已兩個多月。王醫師為她提供高密度治療,每天都針灸、用中藥,甚至包括週末。頭針結合體針,針刺結合電針,並配合中藥,活血化淤。經過長達半年的治療,女患者才完全恢復。前後共治療八至九個月。兩案例相比較,王醫師指出,說明救治越早,恢復越快,過晚則難度加大。

食肥甘 情緒大 易發血管病變

王詩銘中醫師指出,若人吃過多「肥甘」食物,就會造成脾胃虛弱,降低其運化水濕的功能,便化成濃稠的「痰」。積滯在內臟、經絡中的所有濃稠的水液,一旦痰液和瘀血阻住腦血管,便形成中風。痰熱生「風」,中風,就是說人遭體內的痰熱之風襲中。

因此,在預防中風的保養上,首先,人從小到大應注意飲食勿過食肥甘,用西醫的語言說,即不要吃太多高膽固醇食物,如豬皮、蛋黃、螃蟹、動物油脂等,以免引起血脂過高。

再如,中國常吃的動物內臟、腦髓亦應少食。此外,口味要清淡,不要吃得過鹹,以免血管中鈉離子含量過高,致使含水量太多,造成血壓高,進而血管壁硬化和脆化,乃至破裂出血。

第二個方面,要注意心理健康和調適,避免情緒上的劇烈波動。若有的人血管壁已嚴重硬化,或已患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旦情緒過激,比如大喜大悲,血管容易出問題。如有的人在親人亡故時,因過於悲痛而中風發作。因而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要注意心情保持愉快恬淡。

第三個方面,要注意預防高血壓和糖尿病。不僅血脂高會造成動脈硬化,高血壓和高血糖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要及時採取措施,求診中醫或西醫來降低,控制在正常範圍。在血脂高的情況下,若再加上高血壓或糖尿病,血管更加容易硬化。

得了高血壓和糖尿病,有的人需要終身服藥,有的人需要控制飲食,如糖尿病患者,勿食高糖分食物、高澱粉食物,如米飯、麵食、點心,否則病情很難控制。

此外,老人家特別要避免便秘。避免造成不易消化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若經常便秘,人在排便時會用很大的力氣,腹部的壓力大增,會把血液向上擠壓,衝向頭部,造成顱內血管擴張,容易引起腦血管破裂出血。

有些患者就是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後不久昏倒在地,中風病發。此類病例不在少數。王醫師特別提醒老年人,凡是增加腹部壓力的動作、行為,如提、搬重物,盡量避免。

第四個方面,王醫師介紹說,應積極防治「小中風」,中醫稱「微風」。微風非中風,卻是中風的先兆。如手的拇指和食指不明原因地麻木,是中風的預兆,是在告訴人應小心。用西醫的語言來解釋,就是血管出現痙攣、劇烈收縮,管腔變小,使腦部的血和氧供應不足。

微風反應在人的行動上就是,人說話出現含糊,或經常不明原因地頭昏,或有時走路忽然失去平衡,或有時拿筷子夾菜不穩等等。王醫師提醒說,出現這些現象的人就要主動預防和治療,若按中醫的看法,應服一些活血化淤、軟化血管的藥,如「三七粉」、「複方丹參片」,同時按上述要點注意飲食、生活習慣及保持心情平和。

責任編輯:李曜宇

相關新聞
灣區臥鳳 清帝御醫後人
中醫斷症治本  感冒病程大縮短
韓京善腦中風辭世 病榻前猶背台詞
治愈花粉症 要從病根著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