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腳步】

王海峰:黃帝夢遊的華胥國是什麼地方

人氣 908

【大紀元2015年09月12日訊】華胥國又稱神仙國,相當於西方《聖經》中記載的伊甸園。黃帝夢遊華胥國是一個知名的故事,最早見於《列子‧黃帝》。書中記載:「華胥氏之國在弇(音煙)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師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慾,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指擾不知癢。乘空如履實,寢虛若睡床。雲霧不礙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穀不躓(音至,意為被絆倒)其步,神行而已。」

將《列子》的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文,大意就是:這個華胥國在弇州的西邊,臺州的北邊,距中國不知有幾千萬里,絕不是舟車足力所能到達的,因此,只能是神遊才能到達的地方。在這個國家裡,沒有師長,所以,人不分高低尊卑,一切都是自然狀態。這裡的人們無任何慾望和嗜好,他們熱愛自然,崇尚自然。他們不知生之樂,不知死之痛,無災無病,無憂無慮,無愛無憎,無畏無懼,人與人之間,既無爾虞我詐,也無親疏遠近。他們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既能在空中疾奔,又能在空中睡覺,滿天迷霧擋不住他們的視線,惊雷也攪亂不了他們的聽覺,事物的美醜善惡不會迷惑他們的心智,山岳溝壑不會阻礙他們的腳步。

《列子》成書很早,系距今三千多年周朝時的列禦寇所撰,又名《沖虛經》、《沖虛真經》,是道家重要典籍。書中說黃帝即位三十多年,苦思天下大治的方法而不得,於是推掉了所有繁雜事務,整肅身心,減少慾望,沉於靜思之中。用現在的話講就是齋戒沐浴,靜坐修行,以期得到神靈的指點。黃帝三個月無心治理政事,忽一日夢游到華胥氏之國,見其國上無國君,下無貴賤愚賢之分,人民無所嗜好,既不戀生也不畏死;既無親疏背向之隔,也無愛憎利害之心,是一個沒有人間利害得失的奇妙極樂世界。黃帝不由的大聲驚嘆道:「妙哉,華胥也!」這一聲驚歎,把自己從夢境中驚醒。黃帝從夢中得到治國啟示,經過28年,國家大治,差不多同華胥國一樣了。

後人不能理解華胥國,以致出現兩種錯誤觀點,一是認為黃帝夢遊華胥國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是最早的烏托邦。此後把夢遊美好的地方叫做華胥國。另一种是列子不可能無中生有虛構一個國度,還考證華胥國是什麼時代什麼流域的國家,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等等。這都是在無神論的思想下用人的思想在考慮這件事,思考的基點就是錯誤的。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是宣揚道家修煉思想的著作。根據列子的描述,華胥國是一個天人的國度。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他們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既能在空中疾奔,又能在空中睡覺。」這些超常的狀態,絕不是人類社會的理想狀態,也不是人所能夠擁有的能力,所以華胥國既不是母系氏族社會的歷史紀錄,也不是古人對未來社會「烏托邦」的期待。相反,這是描述天國眾生的神通能力,而「不知親己,不知疏物」等等,則是描述他們的思想境界。

人無親疏遠近一直是先賢聖人們推崇的理想社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個情就不是自私的情。人無親疏遠近,行事才能更好的依據「理、義」,才能更清醒的看待、遵循因果。佛家也不講情,認為情是自私的東西,去了情才能有慈悲。相反,現代社會,尤其是大陸,在極度的膨脹人的情慾和自私,所以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理念、觀念在影響著人的行為,也在嚴重地影響著整個社會體系。情的濫用,反而使人人隔閡,人人痛苦,人人為敵。

想那華胥國裡,人們沒有情,卻有著慈悲,百姓們安居樂業,他們崇尚自然,和平相處,從沒有利害關係,既不自私,也無好憎,根本就不會出現爾虞我詐、你爭我奪的現象,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的社會啊。

責任編輯:王曦

相關新聞
灣區韓服伊甸園 體現女性嬌俏美
簡妤:教師節將至 三言兩語淺說「孝」
石雲:現代居高的犯罪率 看「古人誠而善」
楊帆:誰來做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