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社會福利競賽 地方財政現隱憂

人氣: 1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5年0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苗栗縣發不出薪水,引發全台重新審視地方財政狀況。過去十幾年來,地方財政逐漸惡化,是中央未善盡責任還是地方首長難約束?究竟誰該負責?其中,有更多言論指向縣市首長為兌現「競選承諾」,使得地方財政陷入被「掏空」危機。

兌競選承諾 府會利害與共

縣市府編列年度預算,每一道關卡都須經過層層把關,何來「浮編」機會?但地方財政被掏空的情況,卻真實在苗栗等多個縣市上演。

每年8月,縣市府將年度總預算送至議會審查,若經主計處發現有虛列或不合理處,按理應會給予專業建議,不會出現「浮編」情形,除非「舉債」是為「兌現競選承諾」。

議會的生態,是另一隻伸進地方財庫的手。議員為服務選民,必須爭取行政資源、工程計畫,很容易與縣市府形成「利害與共」的政治夥伴關係。

每年4月間,縣市府主計處會將一年執行的總決算送交審計處(室),編製年度總決算審核報告後再送議會審議。據悉,今年發不出薪水的苗栗縣,審計單位已在每年總決算據實反映,卻依舊難發揮效應。甚至在10年前就已提出歲計短絀、公債巨幅增加的問題,建議要開源節流。

中央審計部也曾二度針對苗栗等縣市財政失衡、債務超限呈報監察院。主計處也對苗栗開罰達5千多萬元,但苗栗因取得中央277億元的一般性補助,得讓財政問題繼續拖下去。

直到2013年修正《公債法》規定,各級政府超額舉債,或未依規定比率編預算還債,經期限未改善者,中央可減少或緩撥統籌分配款,並將首長移送懲戒。

社福競賽 地方財政待把關

談到縣市首長為兌現「競選承諾」而舉債,卻與議會在「利益共生」的結構下,使得地方財政陷入被「掏空」危機。其中所謂「從出生編到老」的福利預算,若沒透過機制把關及具體政策引導,恐無法避免落入「錢坑」愈陷愈深的窘境。

以桃園為例,2014年九合一選舉,參選人開支票,提出許多「超高趕北冠六都」的福利。在育兒津貼部分,台北發給0~5歲幼童,每人每月2‚500元,桃園雖只補助0~3歲,卻加碼到3千元,生育津貼則喊到3萬元,成了六都最高。上任後,社會福利總支出新增了30億元。

高市府的在老人福利的投注上占了九成,也有許多首創之舉,包括2011年的老人健保自付額補助,以及1999年推出「老人假牙」補助,這使其他縣市都有跟進的壓力。

在育兒津貼部分,一年編列2億餘元,第三胎生育津貼更加碼到4萬6千元,成為全國之最,但出生率仍居六都之末,市府社會局坦承津貼無法刺激生育,目前正逐步加強減輕育兒負擔的服務,例如公營托育、夜間托育津貼等。

中市推平價托育 0~6歲斥資11億

台中市從2013年開始,除生育津貼,也推出「平價托育」補助,針對送托協力系統保母、機構照顧的幼兒家長,每月加發3千元補助。社會局甚至不顧保母反彈,公布市區的保母托育費用行情,並與加入此計畫的系統保母和甲等以上的托育機構,簽訂「2年內不漲價」約定,並定期評鑑。

林佳龍上任後,推出「托育一條龍」政策,續將0~2歲的育兒政策擴大到6歲,追加預算每年將斥資11.3億元,受惠幼童達4萬3千多名,政策推出引發不少質疑。

所謂「托育一條龍」,是將0~2歲的托育補助延伸至3歲,並補足3至5歲的補助缺口。一般家庭0到6歲小孩,只要送幼兒園、托嬰中心或居家保母,即可補助2~3千元;另弱勢家庭加碼0~6歲育兒津貼,可領3~5千元。

但是,中央已對0~2歲幼兒提供3~5千元的托育補助,5~6歲就讀公幼免學費、私幼年補助3萬元政策;按此計算下來,一般家庭領取中央和市府托育補助,每名孩子最多的可領8千元,最少也有5千元。

投資社福 家長幼教保母三贏

中市府社會局長呂建德說明,全世界福利政策大致分為丹麥、瑞典等北歐國家的「實物給付」,以及希臘、義大利等南歐國家的「現金給付」模式。而台灣社會福利這幾年也犯了「南歐病」。

呂建德說,所謂北歐「實物給付」,是由政府蓋硬體、培育專業人才,如公托、保母,提供實質服務給需要的人,雖然耗時耗力,但能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可以說是一種「福利投資」。相反的直接給「現金」的南歐模式,雖然人民會快速有感,但這種燒錢福利,有時恐怕連民眾把錢花到哪去都掌握不到。

至於實際做法,呂建德指出,政策擴大補助對象後,保母收托部分,0~2歲可有2位,3歲可以增加1人,保母收入可從2萬6千元增至3萬9千元,而台中收托幼兒數也從7千人增至9千人以上;未來,托嬰中心增至17家以上,保母人數增加427人,創造就業機會。

另外,3~5歲的幼托補助空窗是由教育局配合教育部政策,利用閒置空間辦非營利幼兒園,預計到107年,將增設11所非營利幼兒園。

「其實社會福利也可以變成國家進步的象徵」林佳龍強調,新政策不僅減輕家長負擔,也讓原先被綁在家中的女性有機會進入職場,釋放勞動力,而幼教界、保母也因工作獲得保障得以持續發展。新政策不是單純的花錢補助,反而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是「家長、幼教界、保母」三贏的局面。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