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周文王「謙卦」的智慧

文/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1299
【字號】    
   標籤: tags: , ,

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謙讓、謙遜、謙卑都是非常美好的傳統品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吹拂著淳淳的謙善之風。當現代人生活的環境中,受到各種現代思潮的衝擊,導致人際關係緊張。在面對重重心理壓力的環境下,謙下為懷、謙遜禮讓的淳厚古風,或許更讓人懷念。

「謙卦」釋義

三千多年前,周文王推演出後天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的爻辭有吉有凶。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一卦「六爻」的爻辭全是大吉,這就是「謙卦」。「謙卦」的卦圖是:畫出的一座大山,不是聳立在地平線上,而是深深位居地平線之下。

謙卦「像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多者用謙以為裒,少者用謙以為益,隨物而與,施不失平也。」意思是:高山深藏在地中,象徵著謙卑。君子效法謙卦精神,多者能積聚更多,少者也能增益。無論多寡,都能從謙中平等受益。

謙卦其中的一段爻辭寫道:「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意思是:天道的規律是消減多餘補益不足;地道的原則是變遷富足充實虧損,這使它像流水,保持滋潤不枯竭;鬼神的原則是禍害自滿的人,施福於謙卑者;而人道則是厭惡驕傲自滿,喜愛謙恭。謙虛的人處在尊貴的位置,他的道德會更加光明;處在卑下的位置,他的善德也難以被人們超越。君子依靠美德擁有美好的結果。

從謙卦的讚譽來看,謙而又謙的君子,能長久的以謙卑來蓄養自身的美德,即使他遇到類似大川大河的危險,也會化難呈祥。以謙謙美德來處理異常艱難的局面,萬事萬物也會跟著受益。

周文王在獄中反覆推演,基於對天地人這三道的清醒認識,總結出謙恭禮讓是人生在世必備的重要智慧。不論一個人外在形貌如何,他們的天性都是平等共通的。每一個人都有他人不具備的特點和秉性,而每一個人擁有的才能和天賦,也都會成為彼此的參照,相互補給。

滿招損 謙受益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謙,敬也。從言兼聲。」言為心聲,言語不自滿,有功而不居,足以見恭敬推讓之實,故謙從言。「兼」,為兩者互合之意,尊道重人而謙退自處,人也會以此相遇而互相敬重,故「謙」從兼聲。

《尚書》中記載:「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驕傲自滿會為人招來損失,謙虛會使人受益,這是古代先賢認識到的天道。其實,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都來自眾人之緣,和合而成的結果,並不會單純地屬於某一個人。面對現有的成就、得到的成果,一旦失去謙恭的態度,再大的功績,也會在人心的傲慢和膨脹中,失去光澤。

人一旦驕傲自滿,就會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比別人都強,他就很難再借鑒他人更好的品行,人生之路也就會止步不前。當心中的所想,越來越遠離謙恭時,薄弱的根基,也無法再度深入成就的沃土。就像杯中的水已經灌滿,再加上一點都會灑出來,真的是欲加之而不能。所以保持謙恭的態度,才會有更廣的進取空間。

因此,源於「謙卦」的演繹,在中國古代留下了淳厚的謙風,也引申出「謙善、謙卑、謙下、謙和」等和謙有關的傳統故事。

謙卑像大地 自尊而尊人

孔子在魯桓公的廟裡參觀時,他的弟子子路問,如何才能保持富貴不翻倒?孔子說:「對自身的聰慧要保持愚弱;功高覆蓋天下,要保持謙讓。」後來子貢問,如何才能做到對人的謙虛?孔子說:「那就要像土地一樣,深深的挖掘,才能得到甘泉;種植五穀,就會生長的繁茂;草木繁盛,禽鳥和野獸就會在這裡生養。土地之功很大,但它從不貪攬功績。對人謙虛就應該像土地一樣。」

當一個人才華橫溢,又有權有勢,如果他能像一座高山深深地居於大地之下,不以功居,謙卑待人,自尊而尊人,這樣的人,即使很有成就、很有才華,也不會招人嫉妒,成為他人的阻礙。

不貪天功 謙恭守心

春秋時期的晉國賢臣介子推,驪姬之亂發生後,他不畏艱險困厄,始終跟隨公子重耳輾轉流亡19年。公子重耳逃到衛國後,衛國不敢收留,於是重耳一行轉向齊國。流亡途中,由於沒有食物,只好挖野菜充飢。重耳自幼生長在王宮,嚥不下野菜。於是,介之推就割股熬湯,獻給重耳。後來,重耳當上國君,就是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介子推並未因以前「割股奉君」的事,為自己求取富貴功名,他說:「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他認為即使自己不割股奉君,重耳一樣會當上國君,因為那是天命所在,怎麼能貪攬上天的功勞呢!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介之推的故事,告誡世人面對功績,應該保持的謙卑和恭謹。

周文王的「謙卦」留下的智慧,以及引申的謙卑文化,留在浩瀚的古籍中,如同寬廣明澈的清湖,沉澱著它的古樸,溫文如玉,清澈明亮;又平和靜謐,宛如巨大的明鏡,照亮迷惘,化解紛爭。這座謙謙的明湖,對人心靈的滋養,保持精神的不枯不竭,生機勃勃,也賦予人清醒的心智,攀上「日進日新」的天梯。#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文王想要去狩獵,太史官編為他占卜之後說:“您這次去渭水北岸打獵,將有很大的收穫。所得既不是龍也不是螭(一種無角的龍), 既非虎,也非羆,而是一位公侯。他是天降給您的老師,他將輔助您成就大業,使國家昌盛,並會惠及後三代君王。”
  • 周史上記:文王初為西伯時,一日出行於郊野之外,看到死人的枯骨暴露未被掩埋,就吩咐左右隨行人員去把枯骨用土埋起來。隨行人員說:「這些屍骨都是年久死絕的人,已無主了。」文王說道:「天子有天下,就是天下的主;諸侯有一國,就是一國的主。今此枯骨,我就是他的主了。何忍視其暴露,而不為掩藏之乎?」左右隨從趕緊將枯骨掩埋了。當時天下之人聽說文王有這等陰德,都說道:「西伯的恩澤,雖無知之枯骨亦且沾及,況有生之人乎?」
  • 周文王姬昌是後稷後裔中能夠繼承後稷、公劉開創的事業,併發揚光大的一代。他倣傚祖父古公亶父和父親季歷制定的法度,大力倡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士,治理岐山下的據地。
  • (shown)周文王姬昌,雖沒有親自統一天下,卻是三代聖王的代表。他不僅以盛德威服西方各國,更寫下了儒家經典《周易》,而文王禮賢下士的故事,至今仍被傳頌。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出自《詩經•關雎》的詩句,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昔日,周文王鍾情深明大義,聰慧賢德的太姒,就想娶其為妻。精通占卜卦辭的文王,看相得知姻緣之機未到,只好遵守天意耐心等待。
  • 古公亶父是後稷的後人,也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被稱為周朝的「太王」。他重修後稷、公劉(稷的第四代傳人)的大業,積累德行,普施仁義,國人都愛戴他。
  • 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歷。季歷生下了兒子昌,有聖賢的祥兆,古公想把王位傳給昌,他的長子和次子就去了南方,把王位讓給了季歷。季歷繼位後,繼續實行古公的德政,努力施行仁義,諸侯都歸順了他。
  • 姜子牙就是姜太公,是周文王興國、武王克商的首席謀臣、西周的開國元勳,也是齊文化的創始人。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道、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據說,他還是中國最早的預言《乾坤萬年歌》的作者。
  • 為甚麼中國人管妻子都叫太太、內人?據說,「太太」一詞,源自「周朝三太」:太姜、太妊、太姒。這三位妻子都非常偉大,分別是周朝八百年江山開基創業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歷、文王的妻子。婆媳三代,個個誠莊恭敬,行為處處合於道德規範。 「三太」母儀天下,施化家國,為天下女子所傚法。後世便尊自己妻子為太太,希望自家妻子的賢德可比這三位國母。
  • 近來讀史,常會讀到愛不釋手,似隔千年光陰,聆聽聖賢,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的平日言行,又多了幾分端莊和恭敬。甚至連外出在無人之地,也常會回憶起史書的章節,與古昔對話時,心思也格外的謹慎,不覺欣喜「慎獨」的妙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