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周年 港人認清中共本質

社會覺醒 張曉明、陳佐洱言論陰謀難奏效

人氣 107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王文君香港報導)去年9月28日當局施放87枚催淚彈,掀起一場持續79日、大約120萬人參與的雨傘運動,令國際對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加以關注,甚至在奧斯卡頒獎禮上,亦有音樂人向這場運動致敬;另外,有評論認為,雨傘運動在贏得國際支持的同時,亦對其它地區的政局產生影響。

前城大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認為去年79日的雨傘運動,贏得國際輿論的支持,展現出非暴力的抗爭精神,同時對台灣產生很大的衝擊,促成民進黨在去年底的地區選舉大獲全勝,「當時有一句口號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他相信傘運在未來一段長時間會對大陸起到示範作用,「這些都是重要的收獲。」鄭宇碩提醒中共當局,如果今日不給港人真正的民主,香港將不能再起到示範作用,「大家看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令到所謂的『一國兩制』模式破產,也令台灣社會對與大陸經濟的緊密融合有警惕的心。」

傘運激發很多青年學子上街,並衍生出一股抗共、拒共潮,鄭宇碩表示,自2008年以後港人對中國身份認同每況愈下,近年來本土意識抬頭,出現所謂的「本土派」,可見中共在港的政策吸引不了青年。

去年傘運示威人士不斷的要求梁振英下台,一年後,梁振英更深陷四面楚歌,要靠張曉明、饒戈平及陳佐洱撐場。鄭宇碩認為,梁振英上台後,民望一直處於低谷,甚至與部份的建制派的關係差,「譬如與傳統的鄉事,傳統的親中力量及傳統的工商界領袖都是不合的。」

武力對待市民導致佔領

時評家黎則奮形容雨傘運動是97後,香港民間自發,為爭取民主,最大規模對抗香港政府的運動。他表示,如果不是梁振英改變過去的管治模式,以武力對待示威者,就不會將原本的「佔中」變為「佔領」運動,他直言市民是被催淚彈逼出來的,「以梁振英為首的港共政權,一開始就改變遊戲規則,用武力鎮壓運動,而且由那一天開始,原本中立的警察變成政治工具。」

挑動社會矛盾言論無用

他認為,雖然傘運沒有爭取到民主普選的實質成果,但運動卻令年青人醒覺,「第一他們不再相信民主回歸,二是不再相信『一國兩制』。同時也激發港人自主的意識,港人高度自治的問題。」對於近期張曉明提出的「特首超然論」、「三權之上」,陳佐洱的「去殖民化」、「去中國化」等,黎則奮認為有關言論都是為了打擊傘運後抬頭的「港人自主」精神。他認為,有關精神是港人覺醒的象徵,「不再甘於做順民。」

黎則奮說張曉明、饒戈平和陳佐洱的一連串言論,意圖挑起矛盾以利梁振英管治,但不成功。他說,除了大律師公會發聲明,連親中的香港律師會也發聲明回應,又分析稱因為政改挫敗,傳聞習近平當局意圖調整對香港的政策,「溫和的主張抬頭,想與泛民和解。」因此張曉明等人想趁機製造強硬主張便不成功。

資深傳媒人程翔認為,雨傘運動暴露中共沒有信守對港人的承諾——民主普選,接著在政改被否決當天鬧出「等埋發叔」笑話,「『等埋發叔』出事故以後,他們去中聯辦『謝罪』,從這些來看,都讓老百姓徹底看到中共對香港的政策,是完全不符合香港老百姓的利益的。」另外,傘運過後,很多民眾自覺落區建立不同關注團體,讓民主更加深入民間。

他說近期張曉明、饒戈平及陳佐洱等人言論,令民眾的「離心力」越來越大,「像足球賽,演奏國歌的時候都受到群眾噓聲、喝倒彩。那說明中國再不能夠以國家的利益,來凝聚老百姓的心情了。」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雨傘運動:香港與中國民主息息相關
民陣籲市民周日遊行反假普選
傘運警權報告:二千人受傷害
丁律開:張德江再次在全世界面前丟大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