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爸爸談教育 曝光父子平日聊什麼

font print 人氣: 20821
【字號】    
   標籤: tags:

2015年,一位中國父親在美國紐約街頭雨中帶孩子的「撐傘照」,感動無數網友,並在網路瘋傳。照片中的主人公日前接受了媒體採訪,讓人們更近距離的瞭解這位父親以及他對孩子的教育和父子平日的交流。

「凌晨看到這張照片,在洗手間淚流不止」,「我一個人在紐約,正在床上大哭」,「照片深深打動我」,「馬上打了電話給爸爸媽媽」,「現在覺得好難受」……這是網友對這張照片的評論。

這張於2015年9月10日拍攝的照片中的主人公名叫劉僑,他也因此被網民稱為「Umbrella Dad」(「雨傘爸爸」)。

劉僑是天津人,目前在位於曼哈頓的JP摩根大通任職。他畢業於南京大學電子工程系,之後進入中共商務部,並被公派至南非做了3年商務外交官。2008年,因為在IBM工作的妻子想去英國讀書,所以劉僑也隨至英國並進入摩根大通,去年剛被公派至紐約。

照片被拍攝時,這位80後爸爸正把4歲的兒子從位於法拉盛的幼兒園接回家。據世界新聞網報導,當天,下班時突然降雨,劉僑就帶著辦公室裡的一把備用雨傘去接兒子。一出幼兒園門,雨突然下大,「但是因為我家就在附近,所以沒避雨。」

劉僑表示,把傘全部給兒子遮、自己淋雨是非常自然的本能,沒想到被網友如此稱讚。至於有些網友質疑他為何不抱著兒子,劉僑表示這就是自己的教子哲學。「我希望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不會抱著他,書包也讓他自己背。」但孩子畢竟年幼,抵抗力差,還是要撐傘以免著涼。

偏重西式教育

澎湃新聞報導,劉僑覺得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更偏重西式,其中保留了中式教育中重視培養,重視基礎和習慣養成的部分。力求改進的主要是創新性,發散性思維的部分。

劉僑認為在傳統的中國式父母之愛中,對孩子的干涉過多,禁錮了孩子的想法和創新。中國父母一切給孩子包辦,對孩子有問必答有求必應,造成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思維,沒有腦洞大開的創新意識;另外,中國父母對孩子管教過於嚴厲,本來中國相對西方就過於強調層級,輩份,禮數,這樣一來就更造成了孩子唯唯諾諾,不再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

他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從3歲半開始,他被父母要求學習了6年鋼琴,雖然學有所成,由於缺乏天賦和興趣,並不快樂。

針對西方父母的教育理念,劉僑認為,西方家長相對中國家長,更為鼓勵孩子獨立和好奇心,接觸自然和了解新世界。西方家長也很鼓勵各種探索自然的郊遊,遠足項目,這些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有好處,極大地培養了他們除了應試之外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對世界以及邏輯思維的綜合認知。但西方家長由於缺乏細心可能會對孩子帶來傷害。

劉僑會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吸收西方好的東西促進孩子成長,也能儘可能避免成長過程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比如,孩子看到了一隻蜘蛛,他會問「這是什麼」 「為什麼它有這麼多腿」 「為什麼它呆在一個網上」 「為什麼網上還有另一個不動的小蟲子」等等。

劉僑說:我們不會回答他所有的問題,而是試圖以一種引導,提問的方式迫使他自己思考,了解事物發生的先後次序和內在的邏輯聯繫。我們的真正回答會止於告訴他「它叫蜘蛛,會吐黏黏的絲」。

另外,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他也會引導孩子在網上查找相關的圖片和卡通,帶孩子去博物館時也會有意識地找到相關的標本和實物幫他回憶和場景再現。

父子平日聊什麼

劉僑談到與孩子的溝通,通常剛從幼兒園接到孩子時,他會先問孩子在幼兒園開不開心,發生了什麼事,做了哪些事。而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則是由小事引發人生的道理,習慣的培養。比如,孩子摸到他的褲子口袋裡有東西,會問「爸爸這是錢包嗎?」

劉僑會告訴他是,同時告訴他爸爸永遠把錢包放在褲子屁股口袋,把手機放在褲子前面右邊口袋,把鑰匙放在左邊口袋,這樣從來都不會忘帶重要東西,也從來都不會找不到它們。這樣孩子就會永遠記住這一點並養成同樣的習慣。

劉僑認為,孩子就像一棵小樹,應該是讓他先充分生長,然後根據他的形狀和特點砍掉不必要的枝椏,修剪影響他整體生長的部分;而不是先給這棵小樹設立一個鐵柵欄,讓他只能長成被期望的模樣。

他表示不想讓自己的人生經歷影響到兒子的選擇:「無論是滿漢全席還是麻辣燙,只要做出了獨特的味道,就是成功。」現階段他會讓孩子充分接觸各種新鮮事物,然後根據他自己的興趣,選擇和擅長做後續的發展。

世界新聞網報導,目前劉僑與妻子鼓勵兒子學習鋼琴、打鼓、跆拳道,但並不逼迫,而是讓他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劉僑希望在兒子10歲前可以當他為榜樣,10歲後則成為朋友。「會盡全力為兒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讓他自由闖蕩。」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父親看起來真是不夠精明,在物欲橫流的中國人中,可真是有點傻,但他永遠是人人敬愛的好老師,好教授。他的一生總是為別人奔忙,想不到會遭受這樣的迫害,這樣的事情,在當今的時代中,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想到這些,我覺得真是共黨不滅,天理難存!
  • 一個曾被認為智障的兒童在送到幼兒園的短短一年內,不但學習和表達能力接近正常孩子水平,還學會關心和尊重他人,讓爸爸感動得落淚
  • 教育孩子,大人有責任,也總是恨鐵不成鋼,彼此之間因而有磨合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一定要陷於緊張,或養成責備、懷疑、否定口吻說話的習性,或說出責備的話,傷害彼此的感情嗎?
  • 「為什麼要聽爸爸的? 爸爸也要聽我的!」Alan發出不平之鳴。 有時候Alan覺得,我對他的要求太多了,他似乎想要多一點空間,可以自己決定自己想要幹嘛。Alan的抱怨,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在抗拒我建立的規則,他的抱怨,有時也能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讓雙方都覺得滿意。
  • 兩個可愛的孩子一回家,就用百米速度衝到我身旁,淘氣地說:「此次月考我們都是狀元郎耶!夫人,有沒有打賞?」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