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雁丘寄情

作者: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117
【字號】    
   標籤: tags:

金代章宗完顏璟泰和五年(1205年),元好問與同縣學子數人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參加鄉試。當時元好問的父親,任陵川(今山西陵川)縣令,元好問隨父讀書。從陵川到并州,有四五百里,途中非止一日。

有一天,他們正沿汾河北行至陽曲(今山西陽曲),見一個山民正在張網捕烏。元好問興致勃勃地走上前去,問道:「喂,大哥,今日捕到甚麼了?」

「看,捕到一隻大雁,我已經把它殺了。」山民說著,右手舉起一隻雁。

「呵,好肥的大雁!」元好問的一個同伴說,「大哥,賣給我們吧。我們一路辛苦,正好享用一餐野味,犒勞犒勞自己。」

山民說:「要給你們,我倒是不可惜,只是於心不忍啊!」眾人奇怪地問:「為甚麼?」

山民愀然,說:「今晨,我張網捕鳥。不久,就飛來兩隻大雁。我拉動網繩,一隻被捕,另一隻脫網飛走。我眼看著飛走一隻,實在可惜,立即把捕到的一隻殺了,準備張網再捕另一隻。一會兒,脫網飛走的那隻雁,果然又飛回來了,只是一直在我的頭上盤旋鳴叫,不落下,也不飛走,它的叫聲讓我越聽越覺得淒慘。我一下子明白了,啊,可憐的孤雁!我正後悔莫及,突然,頭上的飛雁俯衝下來,一頭撞在地上,顫抖了幾下,就自殺死去了。」山民說著,又舉起一隻雁,繼續說:「你們看,這兩隻雁原來是雌雄一對,一隻被我殺了,另一隻也不肯活下去。它們多有情義!我真不該把那隻公雁殺了啊,唉……」山民說罷,長長地嘆息了幾聲!

眾人聽了這個淒楚的故事,深受感動,誰的心上都像壓了一塊石頭,說不出一句話來。

不知過了多久,元好問說:「天底下竟有這樣的事,連飛鳥也是這樣篤於情愛!大哥,這兩隻雁,我們都買了,你來幫助我們,在這汾河岸邊挖一個坑,把它們埋了吧。」

於是,他們在汾河岸邊選擇了一塊高地,把兩隻死雁埋好;又在上面用石頭砌了一座不小的墳墓。元好問說:「我們就把這座墓叫雁丘吧,留待日後騷人墨客來憑弔抒懷!」

「既然留待後人憑弔,我們何不先歌詠一回?」一個同伴說。

大家齊聲說好,於是先後賦成詩詞數章。

元好問繞著雁丘,邊歌邊行,詠成〈邁陂塘.雁丘詞〉(詞牌另作〈摸魚兒〉)長調一首: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來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吟唱得十分動情。一開頭,他就激情發問,問蒼天,問世人,問同伴,也問自己:「情是何物?」他自己回答說:「情」是甘苦與共,「情」是相隨相依,「情」是生死相許!然而,如今悲劇發生了。一對共同度過多少春秋寒暑、比翼雙飛的情侶,霎時成為永訣,生死異路。活著的禁受不了眼前的打擊,更難耐日後的孤獨淒苦。「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元好問不禁為孤雁設想,你在空中盤旋時,一定是在這樣悲吟,這樣泣訴:「它死了,我已無所依託,飛到哪兒,也只是單身影孤。與其日後,揹負還不完的相思債,不如眼前隨它去!」所以你終於殉情而死!——這一段話,雖是替雁設想,卻充滿了詞人對孤雁的深切理解與同情,可以說是滴淚和血,痛徹肺腑!

詞的後片,元好問用漢武帝的〈秋風辭〉和楚辭〈招魂〉、〈山鬼〉等名篇的詩意,來烘托雁丘的淒涼環境。當年漢武帝巡幸河東(今山西,黃河由此南折),泛舟汾河,君臣宴樂,當年盛況,今已寂寞無聲,只有荒煙遠樹依舊。而一對戀人已成人神相隔,招魂無益,山鬼依舊夜夜啼哭。詞人用這兩個典故,進一步申言,世間人事盛衰,都會變為陳蹟,惟有一個「情」字,永存千古。

清人許昂霄評論說:「綿至之思,一往而深,讀之令人低徊欲絕。」這是對孤雁殉情的讚頌,也是對元好問及其詞作的讚頌。

同時人李治、楊果都有〈邁陂塘〉和元遺山(元好問的字)〈雁丘〉詞。楊果面對雁丘,手捧元好問詞,「細讀悲歌,滿傾清淚」。一時,許多人為遇難殉情的孤雁設祭,又有許多詩人,深情地寫出詩詞。元好問此詞也就更顯得深沉和悲憤,膾炙人口。

有評論家說:「是篇既出,其地遂名『雁丘』。」可見其影響之大。元好問在金、元兩代「蔚為一代詞宗,以文章獨步者幾三十年。」而元好問當時,年僅十六歲。

(參考資料:《遺山樂府》、《詞苑叢談》卷八、《梅澗詩話》卷下)@*#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徽宗趙佶,酷嗜繪畫,善工筆花鳥。在位時,廣搜歷朝名人書畫墨寶,並親自掌管宣和畫院,經常考察宮廷畫師的藝術技巧。
  • 清朝道光年間,有位湖南書法家何紹基因會試得中,官授四川學政。
  • 《千字文》是我國古代幼童的啟蒙讀物,它編撰於南朝梁武帝時候,卻是距其一百八十年前東晉「書聖」王羲之的手跡…
  • 宋朝著名書畫家米芾(姓米、名芾、字元章),書法天真自然,超逸灑脫,有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的獨特藝術風格,被酷嗜字畫的宋徽宗趙佶召為宣和畫院書畫博士。
  • 元朝初年,浙江湖州一帶,寺院林立,梵鍾不息,享有禪林之稱。
  • 清朝有位年輕畫家童二樹,愛梅成癖,少年即開始畫梅花。由於他善於把握梅花冰姿玉骨的特徵,所畫之梅,疏枝橫空,暗香浮動…
  • 中唐時期,書法家柳公權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連皇帝也讚歎其書法精美非凡,「鍾(繇)王(羲之)無以尚也。」視其手跡為珍貴墨寶。
  • 清朝著名畫家華喦,出身貧寒,自幼喜畫,常撿拾財主和學究家拋棄的廢紙,自學繪畫,勤奮潑墨。
  • 宋徽宗是位書畫家,雖然在政治上昏庸腐敗,生活上窮奢極欲,但繪畫重視寫生,講究藝術技巧,以精工逼真著稱。他用生漆點鳥睛,尤為生動,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等佳作傳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