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仰望高雄藍空 渴望一口新鮮空氣

高雄是台灣重工業之都 雖然推動了經濟成長 但龐大的固定汙染源及溫室氣體排放 卻讓高雄背負了高碳城市之名

人氣: 15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6年0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歷經25年拚搏抗爭,高雄油廠2015年底終告熄燈關廠,後勁反五輕運動就此鳴金收兵,鄰近大社石化區也傳將於2018(民國107)年轉型遷廠,高雄人企盼純淨藍天的夢想初露曙光!然而,關注城市安全的人都知道,高雄環境運動是一條未竟之路,因為各大工業區的汙染排放,仍讓高雄的呼吸吐納,充滿了焦慮、憤懣與無奈!

位於林園大排兩側的石化工業區,計有中油、中橡、拜耳、台塑、南亞、李長榮化工廠等20多家廠商,園區內百家競排、不相統合的現況,造就了讓居民深惡痛絕的空汙、水汙公害。(李晴玳/大紀元)

高雄是台灣重工業之都,石化、鋼鐵、電力等產業群聚已久,不但有仁武、大社、林園三大石化專區,還有鋼鐵業密度最高的臨海工業區,以及大林、興達等燃煤發電廠。高雄作為台灣工業發展的火車頭,雖然推動了經濟成長,但是長期以來,龐大的固定汙染源及溫室氣體排放,卻讓高雄背負了高碳城市之名。

高雄工業之都 翻轉高碳城市汙名

探究高雄汙染源排放量,細懸浮微粒(PM2.5)前三大來源,分別為鋼鐵工業、行車揚塵和柴油車排放,其中工業排放又都摻雜了有害物質。至於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等生成來源,則由電力、鋼鐵及石化並列大宗。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高雄市2012(民國101)年溫室氣體人均排放量達20.25公噸,遠超過台灣10.95公噸及全球4.51公噸,分析其排放占比,則以工業部門的80%最大。高雄環保局指出,高雄的碳排量長年高居不下,且PM2.5超標2倍以上,空汙減排已刻不容緩。

延宕了16年,「高屏地區空汙總量管制計畫」去年6月底終於上路,環保署採分年分階段列管,第一階段3年內空汙減量5%,第二階段削減5%~10%。高市並列管419家空汙大戶,新設或變更達到列管門檻的汙染源,必須先取得排放額度。至於未列管但有排放量的小廠,則視實施成效,三年後檢討納入管制。

不過對於空汙總量管制,各界看法歧異,有人額手稱慶,認為已然劃出空汙上限,還給高雄遲來的正義;有人卻悲觀質疑,總量交易或將帶來更多汙染;環團則指,削減比例過低,對空品的改善緩不濟急,呼籲市府應透過其他方式,積極促成減量。

考量高雄市霾害嚴重,環保局去年除篩選了80輛老舊清潔車安裝濾煙器,盼有效攔截PM2.5,降低柴油車廢氣汙染,還使用無人飛行載具進行空中查緝。環保局長蔡孟裕表示,根據環保署統計,二行程機車碳氫化合物排放量約為四行程機車的18倍,為了改善空汙,市府將加速推動二行程機車汰舊政策,最遲於2020(民國109)年底完全禁用二行程機車。

石化悲歌 喚不回的健康

「高雄油廠雖已關廠,石化產能並未減少,環境還在持續惡化,大家仍須努力監督與倡議!」成大台文系系主任鍾秀梅面對高雄環境運動,一再殷切疾呼。只因為,開園屆滿40年、不再是媒體關注焦點的林園石化工業園區,正默默製造著汙染毒害。

高雄油廠停產後,部分煉油生產線遷至臨海工業區中油大林廠。(李晴玳/大紀元)

高雄油廠停產後,部分生產線遷至大林廠,林園廠也升級為新三輕廠,乙烯產能從原有的23萬噸擴增到近80萬噸,加上園內四輕38.5萬噸,林園廠茁壯成為南方石化巨獸!面對大社石化區3年後將跟進遷移,工業區服務中心表示,國喬、中石化等多家石化廠已有所因應,將改由中油四輕、新三輕供料,產能不受影響。
位於林園大排兩側的石化工業區,計有中油、中橡、拜耳、台塑、南亞、李長榮化工廠等20多家廠商,園區內百家競排、不相統合的現況,造就了讓居民深惡痛絕的空汙、水汙公害。(李晴玳/大紀元)

位於林園大排兩側的石化工業區,以中油林園廠三輕、四輕為中心,工業區內計有中橡、拜耳、台塑、南亞、李長榮化工廠等20多家廠商。有別於左楠五輕、麥寮六輕的「一家獨大」,林園工業區的百家競排、不相統合,進而造就了讓當地居民深惡痛絕的空汙、水汙公害。

林園汕尾地區,位處林園工業區的下風處,緊鄰工廠的北汕里更首當其衝。北汕里長劉新發說,腳下這片土地是祖先世居的鄉土,64年被徵收建廠,至今被汙染了40年,別人鄉里一片青翠,我們這裡卻田園荒蕪,即便花幾百萬元蓋了房子,連銀行30萬都貸不到,現在村裡什麼都沒了,就只剩癌症特多。

「接任里長至今才滿1年,就有20多人往生,10人中有8位是肝癌,其中一戶人家3兄弟接連過世,只剩孤獨失智的老母。」劉新發談到感傷處,話題不由得轉回自身,「去年4月,我肝臟也切掉了1/4,也是肝癌!」

「去年10 月,中橡公司爆發大量黑色粉塵,家家戶戶都塗炭,連神像也遭殃,大家抗議無效!環保局採樣罰錢後,好像也無效!」劉新發把聲量愈拉愈高,「長久以來,嗆鼻的空氣,逼得村人不敢回家,寧可到外地租房棲身,我好幾次請願陳情,也沒下文,不知誰能真正幫助我們!」

臨海工業夢 失落了地平線

臨海工業區坐落在林園石化園區之北,是台灣最大綜合性工業區,進駐廠商近500家,區內鋼鐵、石化、電力、造船及化學等重工業日夜運作,附帶的揮發性有機物、戴奧辛、粉塵、PM2.5等工廠排放汙染,把小港打壓成全台公害風險最高的地區之一。

根據環保署調查,臨海工業區所在地區,近5年來戴奧辛年平均排放量為12.364g-TEQ,溫室氣體為3,614萬公噸,其平均值高出全國數倍。若與台北市相較,小港人口數為台北的1/17,但溫室氣體及戴奧辛的人均排放量,卻是台北的36倍及602倍。

「我們的身體就是最好的監測站!」鳳興里里長洪富賢說,臨海工業區匯集了中鋼、中油、中船、台電及其他各類型重工業的廢氣,隨著工業汙染的澱積,大林蒲居民的惡夢從此開始。他統計里民的住院申請補助資料,2年來已有15位鄉親罹癌,九成肺病去世。

去年高雄氣爆事故,眾所關注的石化管線竟衍生出石化專區議題,鄰近大林蒲的南星計畫區,除了早被遊艇專區強制預定,未來還可能納入石化專區。「家園已被工廠三面包夾,南星是我們唯一自由呼吸的出口啊!」洪語中充滿無奈。

洪富賢強調,遷村及成立石化專區無助解決工業汙染;大林蒲遷村之後大量引進石化工業,空汙只會更加嚴重。他強調,工業區汙染絕不會只影響沿海六里,石化集中並不代表安全,當汙染物隨著西南季風飛颺飄散,整個大高雄都將淪陷!

長年參與環境運動的他,以堅定語氣指出,台灣島國地狹人稠,農漁觀光資源非常珍貴,高汙染產業必須要轉型,才能重建安全宜居家園。◇

責任編輯:旻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