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歐盧恩文字到全球化大眾媒體

丹麥語來自何方?

編譯整理:吳馨
font print 人氣: 10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1月08日訊】追溯歷史,我們能看到,公元200年時沒有丹麥的國家概念,也就談不上丹麥語,當時在北歐地區流傳的是古北歐語,使用的是盧恩文字(Runer)。隨著時代的變遷,基督教的引入、拉丁文的使用和對外交流的增加,丹麥語慢慢發展並完善起來,自成一套體系。儘管如此,丹麥語也一直受到了其他歐洲語言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德語。

丹麥語源自盧恩文字(runer)並一直發展到了今天丹麥人說的丹麥語。很多的丹麥詞語受到了各種語言的影響,特別是德語、拉丁語、法語、希臘語和英語。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丹麥語到底是怎麼發展的。

北歐語言

來自北歐研究所、哥本哈根大學、丹麥語言理事會和大丹麥機構的資料顯示,北歐的語言來自德語語系,而德語語系又來自於印歐語系。 歐洲所使用的語言都來自印歐語系。 在公元200年時沒有丹麥語,當時北歐地區使用的是北歐語,也叫古北歐語。

盧恩文字變遷

在公元200-800年間,在北歐使用的都是盧恩文字。盧恩字母表最初一共有24個字母,當時也在德國、英國等地使用。在700年時出現了一種具有北歐特色的盧恩字母表,只使用16個字母,字母也有所簡化。

專家認為,盧恩文字在古羅馬的鐵器時代出現, 當時北方的德國和南方的羅馬帝國交往緊密。 後來簡單的文字系統得到了發展,比如人們可以在一個盧恩字母上加上一點。很多英文單詞,比如「法律」(law)和「死亡」(die)借用了維京時期的北歐語詞彙。

最初有記錄的文字

最早的有記載的文字是用盧恩文字雕刻的,盧恩字母被發現雕刻在日德蘭地區發現的盾牌手柄上,大約是公元200年時的文物。 在盾牌上刻著「Nithijo tawide」或者「Nithijo gjorde」。 這些文字應該是用刀刻上去的,所刻的文字不是現在的丹麥語,而是北歐語。

東西北歐方言

在維京時期,北歐語開始發生變化,產生了東北歐方言和西北歐方言。在相當於現在的丹麥和瑞典地區,當時人們說的是東北歐語;而在挪威、冰島和法羅群島地區,人們說的則是西北歐語。 在東北歐語中,原來北歐語音「æi」變成了長 「e」, 而「au」 和「ey」音變成了長「ø」的音,比如單詞「leysa」變成了「løse」。 之後又出現了使用後綴,比如人們把「該男子」寫成「mand-en」,而不是像英語中的指定方式 「the man」。

拉丁語來到丹麥

基督教在900年左右來到丹麥,於是丹麥人就開始使用拉丁語。 最早使用拉丁語的證明是丹麥國王聖克努特(Knud den Hellige)1085年的禮物書信。 拉丁語是當時的宗教信徒、學者和管理人員的語言,並被當作書面文字使用。

當時盧恩文字和拉丁語被同時使用,有的石碑上所刻的是拉丁語,但字母卻是使用了盧恩文字。 1241年的日德蘭法(Jyske Lov)就用當時的拉丁文字母拼寫的丹麥語寫成。

中世紀時期,丹麥借用了大量的外來詞。 牧師(præst)、教堂(kirke)和主教(biskop)等詞來自古英語,尼姑(nonne)、修道院(kloster)和玫瑰(rose)等詞來自拉丁語。 同時也有很多詞來自德國北方方言,比如鞋匠(skomager)、吞食(æde)、吃(spise)和香蔥(purløg)。

1350-1550年間,管理階層的人們開始大量使用丹麥語,丹麥語也開始成為文學語言。 同時丹麥語的發音也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這樣丹麥語開始與其它的語言有所不同,名詞的三種詞性也被減少為兩種。 但在很多方言中還存在三種詞性。

丹麥語大行其道

1550到1700年間,丹麥語開始擁有了越來越高的地位。 人們開始用民眾最能接受的語言來書寫。很多的文字從拉丁語和德語翻譯成了丹麥語。 與教堂有關的也開始使用丹麥語。 在印刷出現以後,建立了一套丹麥語正確拼寫規則。 比如1550年的國王克里斯汀三世(Christian den 3.)的聖經。

更多的外來詞被丹麥語吸收,高級德語(不帶方言特徵的德語)用詞,如努力(anstrenge)、瞭解(erfare),還有法語如安排(arrangere)、報紙(avis) 和緊張(nervøs)等詞被丹麥語吸收。

甚麼才是正確的丹麥語?

今天,丹麥人常常討論使用正確的丹麥語,在1600年的時候,人們也這樣討論。當時口語和書面語是有區別的。 受過高等教育的哥本哈根地區人們所講的方言成為正確與否的標準。 那時出現了標準丹麥語的概念——國家丹麥語,這也是當時的國王克里斯汀四世(Christian den 4.)統治下丹麥中央管理層使用的語言。

啟蒙時期和愛國主義

1700-1800年,德國人從南方大量湧入丹麥,王宮宮廷說德語,德語學校開始出現,劇院裡上演德語演出。 但與此同時,丹麥大劇作家赫爾伯格(Holberg)開始了寫丹麥語喜劇和文字。 1775年時,丹麥要求學校學生會說會寫「正確的丹麥語」。

當時丹麥人說著很多方言,方言被認為是「受傷的丹麥語」。 1787年時有一位作家寫道:「令人難以置信,日德蘭的方言是如此殘疾。」

丹麥城市化發展

1800年到1900年間,母語的概念引起了丹麥人的重視。 母語是一個地方人們的語言,因此也成為了一個國家身份的象徵。方言在消失中被有限保存下來,因此受到正面的評估。

隨著工業化發展,丹麥人開始湧向城市。 哥本哈根的工人居住區出現了講各種方言的低等社區,而高級社區的哥本哈根人字母「d」發輕聲,而平聲的「a」 成為社會低層人們常用的發音。

方言成為障礙

1850-1939年間,丹麥人民高校(編者註:丹麥特殊的大眾教育,無文憑。)和合作協會遍地開花,各地的鄉鎮團體壯大起來。 地方特色的語言逐漸消失。 學校普遍認為講方言是錯誤的,因為這影響了學生的書寫和閱讀能力。 為了學習沒有方言色彩的統一標準的丹麥書面文字,人們開始使用標準的丹麥口語。

德語?不用了,謝謝!

二戰讓丹麥與德國的關係變冷,德語對丹麥語的影響也因此減弱。 1948年丹麥進行了正確書寫改革,規定了名詞的首個字母不再像德語一樣大寫。 過去式「kunde」、「vilde」和「skulde」被改成了「kunne」、「ville」 和「skulle」。同時丹麥的字母表中出現了字母「å」。

現代大眾媒體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英語逐漸熱門。隨著全球化的到來,教育水準提高,大眾媒體迅速開始傳播。

語言學家認為,這開始了自1400年代大量借用德國北方方言後最大的詞彙進口。 直接借用的詞彙如大堂(lobby)、硬件(hardware),還有一些英語詞彙被翻譯後使用,如倒計時(count down),丹麥語使用:「nedtælling」。

有些人認為,英語在丹麥語中占成分太多會成為一個問題,但其他人則表示丹麥語一直受到了外來語的影響,所以不必擔心丹麥語會消失。

事實上,對丹麥語影響最大的仍然是德國北方方言。根據2001年《新丹麥語詞典》的統計,丹麥語的外來詞彙26%來自德語,24%來自拉丁語,18%來自法語,13%來自英語,9%來自希臘語,4%來自意大利語。 荷蘭語、西班牙語、挪威語和瑞典各佔1%,其他語言都少於1%。

責任編輯:童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林達丹麥報導)丹麥人被認為是世界上英語為非母語人種中英語講得最好的。但是最近歐盟的一項調查報告發現,丹麥人選擇學習第二外語或更多外語的人數減少。
  • (大紀元記者林達丹麥報導)最近,丹麥三位內閣大臣共同提議,增加吸引國際留學生的英語職業培訓課程,以佔據更大份額的國際教育市場。這三位大臣是:科學、創新與高等教育大臣莫滕•歐斯特高(Morten Østergaard)、兒童與教育大臣克里斯蒂娜•安托瑞尼( Christine Antorini)和貿易與投資大臣皮婭• 奧爾森•迪亞(Pia Olsen Dyhr)。
  • (美國之音記者艾德報導)中國政府不願對等待繼任的中國國家領導人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健康和現狀發表評論,引發關於他健康狀況的廣泛謠言以及中國領導層變更的猜測。
  • 子喜歡踢足球、打手球,看他高興時忘乎所以,總是讓我非常擔心。
  • (大紀元記者姚一彥丹麥報導)作為移民繼續能領到社會救濟金的條件,丹麥政府提出他們得去學習丹麥語。
  • 語言教育機構「教育第一」公佈今年的「英語能力指數」(EPI)排行榜,63個英語非母語的國家和地區當中,丹麥排名第1。台灣排名30,在亞洲排名第7。
  • 【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巴黎15日法新電)專家說,哥本哈根昨天的致命攻擊與上個月巴黎的攻擊案有多項類似,但警告,在對比前,必須進一步瞭解丹麥攻擊者。
  • 根據《英孚教育》(Education First)去年年底發佈的一份報告,丹麥成年人也許是世界上非母語國家中英語最好的,然而丹麥公司對翻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
  • 丹麥國家電視台DR新聞報導,申請丹麥國籍的語言測試提高了要求。
  • 英語是一門學起來很有趣的語言。儘管它被認為是一門相對容易學習的語言,但它仍有75萬個單詞,即使是最熟練的學習者也難以快速全部掌握。但有幾個方法可以加快掌握英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