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諾獎得主鮑勃·迪倫的紐約情緣

鮑勃迪倫1963年專輯封面《自由自在的鮑勃迪倫》。 (STAN HONDA/AFP/Getty Images)

人氣: 1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大紀元2016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鄉村搖滾歌手鮑勃· 迪倫(Bob Dylan)雖然出生在明州、現居加州,但是紐約市卻是讓他真正成為那個大名鼎鼎的反叛歌手「鮑勃·迪倫」的地方。這裡記載著他年輕時自由自在的日子以及令他難忘、給他靈感的羅曼史。

《別多想了,這沒什麼》(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是迪倫寫的一首著名的歌曲,唱的是戀愛中欲說還休的複雜情懷。其中有一句是「當天色破曉,公雞鳴叫;你看向窗外,我已在遠方。」(When your rooster crows at the break of dawn, Look out your window and I’ll be gone )。當時故事的女主角蘇西·羅圖洛(Suze Rotolo)在2004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證實,歌詞裡的「公雞」,指的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迪倫紐約住所旁的一家店。這家店位於格林威治村第四街西161號(迪倫當時住所)旁,販售剛宰殺的雞給附近的居民。

迪倫1961年1月從明州來到紐約,那年他19歲,名字叫羅伯特· 茲莫曼(Robert Zimmerman)。他曾說自己是從猶太中產階級父母那裡「逃」出來的,還借助了一個巡迴演出的馬戲團。迪倫對於他在老家的介紹語焉不詳,不過他確實是沒讀完大學就來到了紐約,所以說「逃」應該還是靠譜的。

來到紐約後他首先做的就是去拜訪他的音樂偶像伍迪·蓋瑟瑞(Woody Guthrie),然後就加入了格林威治村的歌手。那時,格林威治村已經是美國鄉村音樂的中心了。他拿著口琴在咖啡館中開始了他的演唱生涯,很快名聲鵲起。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鮑勃·迪倫,當年就與哥倫比亞公司簽了約。

半年後,迪倫在一個教堂的鄉間音樂會上遇見了他生命中很重要的女人——來自皇后區的17歲女孩蘇西·羅圖洛,兩人一見鍾情。蘇西給了迪倫左派思想的影響,他們在曼哈頓下城閒逛,有時候去華埠吃飯,再去白馬旅館(White Horse Tavern)去聽克蘭西兄弟和湯米·馬克姆(Clancy Brothers and Tommy Makem)的愛爾蘭反叛歌曲。1963年在兩人熱戀期間,迪倫出了一張專輯《自由自在的鮑勃·迪倫》(The Freewheelin’s Bob Dylan),封面就是用的他和蘇西兩人偎依在冬日格林威治村街頭的照片。在這張專輯裡收錄了很多後來膾炙人口的歌曲,如《別多想了沒有用》、《答案在風中飄》(Blowin in the wind)和《大雨將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等。

2011年過世的蘇西·羅圖洛曾經寫過一本回憶錄,名為《自由自在的時光》(A Freewheelin’s Time)。她在回憶六十年代的迪倫時寫道:「早年,鮑勃·迪倫就像一個尋找調色板的畫家,有著滿腦子的畫,他需要的是找到正確的顏色把自己融在裡面。」另外,蘇西那時就發現迪倫是個寫作天才:「他有一種非凡的本領,能把簡單複雜化,把平凡神聖化——就像一個詩人一樣。」

可惜蘇西沒有看到,半個世紀之後,她的「詩人」終於以他的天賦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當年兩人甜蜜的愛情也只維持了3年的時間,就因另一段戀情的開始而終結。狄倫又瘋狂地愛上了瓊貝茲(Joan Baez)。據《紐約時報》消息,瓊貝茲在本週四(10月13日)得知迪倫獲得諾貝爾獎時,特意在正進行的演出中加唱了四首迪倫的歌曲,並說「他得獎是最好中的最好」。

後來在七十年代,迪倫在曼哈頓東49街還租了套房子,並養育了幾個孩子。

如今,迪倫已經75歲,而今天的紐約市、格林威治村面貌已然大變,但是那段成就了鮑勃迪倫一生名譽與創作頂峰的歷史卻永遠的留在了這裡。◇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