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真人蓋世張三丰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17) 詩文醒世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2362
【字號】    
   標籤: tags: , , ,

第五章  詩文醒世 陰騭迷中生

一、天口道人生

張三丰降生在一個新天、新地、宇內一統的新時代。成吉思汗「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元史》)。成吉思汗祖孫三代三次西征,遠播中華文化,建立四大汗國於歐亞大陸,「併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元史》)。忽必烈入主中原,定鼎大都(今北京),建大元皇朝,統領五色十異之世界。各種文化信仰紛至杳來,繽紛陸離。

面對迷於滾滾紅塵中不同根基、不同悟性、不同來源之眾生,張三丰作《天口》一文,指點迷津,述人身可貴、修煉可歸真、做人當重德行善、吃虧是福、天運與人心、敬神之要等真機,醒世化民。

「先民有言:『聖為天口。』愚非聖,安能代天立言?特以維皇上帝,陰騭下民。發聵振聾,本照臨之美意!勸善規過,亦普度之良因。舌端艾艾期期,不辭根鈍;天下林林總總,懇聽吾言。愛作訓體文若干篇,名曰《天口》,蓋以報碧翁崇褒之意云爾。洞玄真人張三丰書。」

向佛之旨

釋迦牟尼佛放棄王位出家修煉,菩提樹下開功開悟之後不斷昇華,講法四十九年後涅槃而去。觀世音菩薩又稱觀音大士,與阿彌陀佛和大勢至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自宋朝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普遍情勢。張三丰在《禪旨篇》點明,釋迦牟尼佛教人放棄包括人體在內的一切執著,觀世音菩薩啟迪人敬佛向佛覺悟眾生。

「於意云何而名為釋?牟尼云:『吾好釋,故以釋開教,取釋去萬緣之意。』於意云何而又為佛?大士云:『吾好佛,故以佛設教,取覺悟眾生之意。』如是我聞,釋主離世;如是我聞,佛主醒世。全經數百藏,無非超脫塵垢,警悟沉迷。是故牟尼清淨,復得大士清淨,牟尼總其清淨,大士普其清淨,非有所執其清淨,非有所壞其清淨,非有所吝其清淨,乃至無清淨、非清淨,非清淨、亦清淨,是大清淨,是滿清淨。」

「人能唄誦潮音,必得清淨心,必得般若心。」

仙品之分

張三丰在《玄音篇》中直指道家修煉當以德為本;講述修煉不同階段對應不同仙品。如遇有緣,張三丰願傳最上乘法,助其返本歸真,圓滿回升。

「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

「人仙者,煉元精而補元氣,已培修仙之本,然能養健,不離生死,此人中仙也。
「地仙者,煉元氣而結內丹,已無漏通之患,然可陸行,不離塵坱,此地中仙也。
「神仙者,煉元氣而化元神,已有神通之妙,水火無害,又名水仙。
「煉神還虛,即天仙也。」

「鬼者純陰,仙者純陽,人得半陰半陽,則不離乎生死,缺陰之半則成仙,缺陽之半則成鬼。」

「故人在可仙可鬼之中,亦暫在可仙可鬼之中,欲逃出可仙可鬼之中,即當住天仙、神仙之中。」

「回頭識岸,撒手離塵,丹經萬言,總在自己,認己為他,即落旁門。」

「我有真傳,不敢妄言;人有真情,亦不閉門。廣積陰功,始為仙品;廣行方便,始是仙基;廣修因果,始是仙根。若得是人而求吾道,吾願與說最上乘法,指點微言,必如撥雲霧而見青天,長嘯而去。」

人身與五行

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構成世界內萬事萬物。張三丰在《五德篇》中闡述木、金、火、水、土,仁、義、禮、智、信與肝、肺、心、腎、脾的對應關係。

「人生有五德,吾嘗以譬天地之五行。人身之五經,仁屬木也,肝也;義屬金也,肺也;禮屬火也,心也;智屬水也,腎也;信屬土也,脾也。是知五德之不可少一,猶如五經之不可絕一,即如五行之不可缺一。」

「無仁者,必無養育之念,其肝己絕,而木為之槁枯矣;
「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其肺已絕,而金為之朽鈍矣;
「無禮者,必無光明之色,其心已絕,而火為之衰熄矣;
「無智者,必無清澄之意,其腎已絕,而水為之昏涸矣;
「無信者,必無交孚之情,其脾已絕,而土為之分崩矣。」

「是知為人者,必先有心之五德,而後有身之五經。仁不絕肝氣生,義不絕肺氣平,禮不絕心氣明,智不絕腎氣靈,信不絕脾氣醒。」

「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經。德失經失,德成身成,身成經成,而後可以參贊天地之五行。」

萬惡淫為首

《聖經》中講神用泥土造了人,傳說中女媧用泥土造了中國人。神規範了人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的夫妻生活使人類得以繁衍後代,而非夫妻間的性行為則是敗壞人倫道德。張三丰在《淫惡篇》中警醒世人,淫亂會導致惡報天罰。

「桂宮題楹帖,萬惡淫為首。所以惡報多,不如淫報丑。天刑件件奇,天罰樣樣有。或誘他人妻,己妻為人誘;或摟他人女,己女為人摟;或以姦殺身;或以奸絕後;或傾家業財;或奪功名壽;或生子孫賤;或隨誑騙走,淫報極紛紛,筆談難縷縷。」

天運與人心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張三丰在《盈虧篇》中講述國家氣數與人心之關係,勸導為政者當居安思危,以修善養德為重。

「天下國家之事,嘗有消長晦明,一盈一虧,常人目為天運,達士歸之人心。理固正也,詞固醇也,吾何議論之云云。然世有未盈則虧,欲虧不虧者,此情此故,吾當亹亹(wěi,緩緩)發明,以為世勸。國家之氣勢,安極始危,乃有一傳而生事變,再世而嘆危亡者。謂為虧歟?何以尚有中興?謂非盈歟?何以忽萌大難?蓋不親賢才,則奸雄壞政;不敦詩禮,則子孫奢狂。人事承平之會,當存履險之思,思患預防,君子宜警惕焉,以盡上天之歷數。然天亦無盡數之時也,人日持盈,萬萬年亦可至耳。國家之氣機,亂極始治,乃有運將衰而復盛,勢稍降而復升者。謂不虧歟?何以幾鄰累卵?謂已虧軟,何以復享安磐?蓋臨崖勒轡,即可免其顛危;觸景回頭,自可綿其世祚。人情宴飲之微,尚難存盡歡之想,即小征大,君子宜猛省焉,以挽上天之劫數。然天亦無劫數之見也,人日畏虧,平平者自可久耳。咦!天心在人事中矣,人何不勉於善哉!」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張三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按計劃治理徐州一帶,包括徐州、揚州和豫州的一部份。徐州東起大海,南至淮河北岸,北到泰山。河流有黃河、淮河及沂水;山系有蒙山、羽山。向東治理泗水、沂蒙水,向南治理淮水,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河,向東和泗水、沂水會合,東流入大海。沂蒙山、羽山可以種植了。
  • 帝舜歸天後,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繼天子之位,國號夏。
  •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齊、燕等國發行刀幣,趙、魏、韓等國則通用鏟形布幣,秦和東周流通圓形方孔錢,楚國卻使用貝幣。秦始皇下令規定: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圓形方孔錢,禁止使用六國各自的龜、貝、玉等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金、銅兩種圓形貨幣,其中金為上幣,銅為下幣。這種銅錢沿用到兩千多年後的清朝。
  • 封禪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一種儀式。《史記‧封禪書》《論衡》和《韓詩外傳》等典籍均記載了自炎帝以來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實,伏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 都曾到泰山封禪。史載黃帝曾至泰山封禪。在大戰蚩尤於涿鹿之前,黃帝也是選在泰山腳下,大聚眾神。《史記‧封禪書》說,「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帝王當政期間要功勳卓著,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禪、向天報功。
  • 在中國歷史上,同一時期誕生兩位神級名將是極其難得的,秦末卻出現這一盛況:一個是千古無二的霸王,一個是用兵如神的兵仙。戰場上雙方主帥一出場,不等交鋒,勝負即已決對出來,那就是誰的能量層次更高。對於韓信,他戰勝楚霸王證明了自己的天才智慧能力以及歷史地位,成為後世兵家稱道的兵仙;對於項羽,即使最終敗北,輸在韓信手下,也不算辱沒堂堂霸王之威名。
  • 韓信打下漢室天下,享受戰果卻詭計多端厚顏無恥的劉邦,將叱吒風雲功高蓋世的一代戰神蒙上「謀反」的罪名冤死在長樂宮中,留下一段千古遺恨。
  • 自漢武帝始,儒家思想和外儒內道讖緯學說流行於兩漢。通經、仁孝為兩漢取士之據。靈帝、獻帝逢漢末壞滅之時,社會道德日下,腐儒俗道充斥。「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描述當時之世為士少才、為子不孝、為官不清、為將不勇之風氣。曹操三發求賢令,不拘品行,唯才是舉,得天下英豪以道御之。
  • 曹操外定武功,內修文學,統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橫槊賦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曹操詩篇亦多散佚,僅存樂府詩十八篇,共二十六首。李白對建安文學、尤其對曹操詩作可謂充分明瞭,以「蓬萊文章建安骨」來評價之。所謂「蓬萊文章」指其富含仙道內涵,是為建安文學風骨。
  • 魏武大帝曹操瑞應黃星,真人下世,撥亂治世,天下莫敵。曹操造就中國文學史上黃金時代之建安文學,使中國神傳文化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背景下得以承傳興盛。其武學巨著及用兵計謀為後世歷代兵家推崇傳揚,故後人稱「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曹操杜絕官民淫祀,剷除低靈亂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國上下習道成風,舉國清平。
  • 太宗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帝王,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取得非凡成就。太宗從小就受翰墨薰陶,雖然半生戎馬倥傯,但只要有機會就會揮毫作書。他尤愛王羲之書法,謂之「盡善盡美」,曾下詔重金徵求羲之遺墨,並自撰《王羲之傳》。太宗書法深得王羲之神髓,筆劃爽利,激越跌宕而又渾然天成。其所書《晉祠銘》不僅開行書於碑先河,而且也是難得之書法名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