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導論之四:史觀與觀史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589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訊】四、「中國」究竟意味著甚麼?

「國」的本義,是君王所在的都城,或諸侯的封邑。因而也有君王居此且教化其邦之義,並不是現代後起的「國家」(country或nation)概念。

「中國」,就是中央、中心之國。這個「中央」,隨不同朝代之地域、文化的變化而變化。所不變的是其含義,仍然是君主、天子承其天時、地利、人和居中央而統攝、教化四方。在《尚書》《詩經》《左傳》諸多古籍文獻中,中國亦稱為「中原」「中土」「神州」「華夏」「諸夏」等。雖然現代考古研究發現,「中國」字樣的出現可追溯到西周初期的「何尊銘文」,但「中國」這個字彙與概念的存在,正如在史前文明一節所談到的,應該比周朝悠遠得多。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以人文初祖黃帝為開端,大唐太宗朝爲頂峰,兩宋圓熟而衰,至清末而式微。歷朝歷代,興衰往替,都以其獨特的輝煌與美,演繹其所承之天命,以不同的風骨與姿態演煉其德行教化,最終成就其獨一無二的絢爛文明。

貫穿其中,「中國」,是一個不同天朝在中土次第上演,由天文而人文,化成其各朝天下的龐大生命過程。法天向道,順命愛人,敬神禮佛,修德向善,始終是這五千年在興衰往替,成、住、壞、滅過程中反覆演煉的主題。極目遠眺,本輪五千年文明之前的所有史前文明,何嘗不是一個更龐大深遠的生命過程,何嘗不是在演煉這同樣的主題!

在這過往的浩大、生命般新陳代謝過程中,上蒼一直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安排、眷顧乃至及時警示著沉浸在精彩演繹中的人們:從盤古女媧創世造人,三皇五帝以大神通、大德行開創、締造人文,三代聖王以道德、敬神、禮樂而教化天下,到歷代屢見不鮮的聖王、聖賢神言神蹟,天、地、人諸多異象的點化與警示,諸系統預言蚌中藏珠的提醒,佛道兩家修煉成神的系統演練和展示,再到各代儒家及其他百家基於法天敬祖而傳下的豐富的人文教化……無時不處,都在昭示著上天對人世間洪大、系統的安排、教化與呵護,一步步鋪墊著「天人合一」的博大內涵,鑄造人最終藉以真正走向「天人合一」的基本涵養和能力。

其根本目的和意義,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再深思。

直到近百年來,巨大文明過程因宇宙相生相剋、成住壞滅之理,沉積而生的文明垃圾、廢物、毒素集結而育的怪胎—— 共產幽靈,附體中共而竊中原神器,稱「國」自居而實行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毀斷。從此,中國之道統、法統不再,神氣不彰。五千年歷史生命大輪迴,就此走到了「滅」的邊緣。更加久遠的中華與人類無數史前文明那浩大的生命過程,也同隨神州一道,走到了今天。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有著上天和深厚歷史文化所賦予的信心、勇氣和力量:中華歷史文化那浩大生命的重生與復興,以及其所引領的整個人類歷史文化的重生與復興,必將勢不可擋。或許正如同古老傳說 「鳳凰涅槃」中所描述的那樣,就在今天,就在此時,那重生與復興,已然在創世主的浩蕩洪恩下,於最寂靜的天籟中磅礴地開啟。

觀史到此,有一個問題值得每一個人深思:歷史的今天,我們能否有機會衝破「成、住、壞、滅」的輪迴圏,跳出「滅」的過往宿命而得以與天地同在,生生不息?這,是一個問題,關乎每一個人的根本問題。

五、史觀與觀史

歷史是一尊寶鑑,能照見過往大千之萬象,也能照見我們自己的眼界和靈魂。

古人云「彰往察來」。讀史的主要目地之一,正在於看清我們的來處,釐清當下的由來與情狀,更在於探明未來的選擇和我們的走向。

讀史,學史,治史,修史,在於如何觀史。

觀,是在把握全局、整體的同時,還需要卓然的洞見,也就是古人說的「識」。然而見識之有大小、洪微,洞見之有廣狹、深淺。

關鍵在於觀者的心胸:一則,對天、對神的正信與敬順;二則,對古人的德信與誠意;三則,謙卑、開放的胸懷,中正、理性而嚴謹的態度與作爲。

任何人觀史,一定有其基點、角度和時空層面。或曰,一定有一個史觀,或偏單一,或偏混雜,唯難於中正。所謂中者,不偏頗;所謂正者,敬順天道。

古往今來,過往史觀不可謂不多。究其基點而析其大概,大抵可分為如下四類基本史觀:

1. 基於傳統的天道人倫之史觀:這是中國古代通行的一類史觀。其特點是敬天順命,敬道禮佛,法天崇祖,恪守中庸之道與仁、義、禮、智、信等人倫禮義。西漢以降,其流變是以《春秋》爲宗,以禮義爲規範,寓褒貶、別善惡,行人倫教化為本的歷史觀。

2. 基於神的大審判之史觀:西方傳統的一神論和神的最終審判信仰基礎上的歷史觀。西方正教,如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均持此類史觀。這是傳統西方的主流史觀。

3. 基於進化論之史觀:總體上來看,這大抵是以進化論為基本思想框架,以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為主體意識形態的一類史觀,近一百五十年來,在對現代科學走入偏執的變異思想的催化下,成為流行史觀。其實質是不同程度的反神、無神、物化與變異人,最終導向毀滅的一類歷史觀。

4. 基於黨文化之史觀:是集共產黨一黨專政論、反神論、無神論、辯證唯物論、進化論、階級鬥爭論等等人類歷史上諸說之惡混雜集成。其實質是反神、暴力(辯證唯物論)與謊言(唯物辯證法),協力系統性地毀壞中國傳統文化,毀壞人信神的根基,最後達到毀滅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反神、反文化 、反人類的邪惡史觀。

我們所持的是神傳文化史觀,這一觀史的基點是天人合一的神傳文化。即:中國的歷史,是神傳文化的歷史,是上天有序安排、教化人的過程,是上蒼賦予世人相應的文化內涵與能力,使之得以走向天人合一、回歸於神的歷史。

我們以虔敬、中正、開放、理性的心態,勇於超越自我、面向現實與未來的誠意,觀中國文化歷史的正面與光明的展現,從正面汲取歷史上負面演繹的教訓,體悟和感恩上蒼慈悲的安排。

我們希望藉此史觀而觀史,回歸我們生命深處的天真,回歸對上天的虔敬和感恩,回歸五千年輝煌傳統文化涵養的同時,堂堂正正地做回一個有神傳文化內涵的人,尋見真正實踐天人合一的通天大道,進而,有幸做回創世主的子民。

這,就是我們的神傳文化史觀。

誠摯地歡迎大家與我們一道,從神傳文化的觀點,觀歷史,觀當下,觀未來;走過歷史,走過當下,走向未來。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丙申年九月十五日(公元二零一六年十月十五日)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歷史,深遠而浩大。對歷史的書敘與界說,也是紛繁而龐雜。我們在此努力要做的,乃是應天時所之,盡綿薄之力,正述中國歷史,即用神傳文化史觀,光明、正面地書述華夏五千年輝煌歷史與傳統文化的概觀。
  • 一談到「神」、「上帝」,很多人會聯想到西方基督教等宗教中各自強調的唯一的「神」(God)的概念。其實中華民族是最敬神、愛神的民族。歷史上,從創世的盤古,造人的女媧,飛昇的大道,得道的真仙,修出三界的羅漢,大慈大悲的菩薩,普度眾生的佛陀,乃至天地山川,聖賢英魂,茫茫神州大地,可謂萬物有靈。
  • 文化,在現代人的概念中,是Culture的對應詞彙。這種對應始於日本學者。Culture的字源,有「耕作、培育」諸義。因而日本學人在其西化過程中,斷章取義地借用了中文古籍中的一些表述,將「文」與「化」二字聯用,作為和化漢字譯文詞語中Culture的專譯名詞。清末民初,西風東漸,當時的中國學人套用了這一翻譯而沿用下來。
  • 黃帝時代「築城邑,造五城」。天子居所有聚落之「中」,被稱為「都」,其他的聚落則稱爲「城邑」。城邑依照城主身分的尊卑來分等級,由此可知,在黃帝時代不僅已經存在著城鎮,且各城鎮間已經區分出規模等級。舜的時代,大道行聚天下成都邑。三皇五帝時代啓迪先民「天圓地方」的觀念與「擇中」的思想及道德規範和修煉回歸文化。
  • 天圓地方宇宙觀具體顯現在三皇時期的聚落建築型態上。目前出土的這個時期的聚落面積通常不大,年代較久遠的聚落多呈圓形或不規則的環狀,後來漸漸多為四方形,方形的城鎮自此成爲中土最普遍的城市形式。當時的聚落不僅已經形成城鎮的規模,其內部更具備了城市規劃與功能分區的痕跡。神農氏時期已經有市集。
  • 三年後,堯將帝位禪讓於舜,舜在正月的一個吉日,於堯的太廟中接受了禪讓。舜向上天報告了繼承帝位之事,祭祀了天地四時與山川、眾神,並接受了四方諸侯的朝拜,將圭玉頒發給他們。
  • 帝顓頊生了窮蟬,窮蟬無德,與弟弟魍魎爭奪帝位,使魍魎死於雷澤。結果顓頊將帝位讓給堂侄嚳,並將窮蟬廢為庶人,自此世代淪為平民。
  • 堯帝的正妃是散宜氏的女兒,名叫女皇。女皇生下了丹朱,另外堯還有九個庶子。但這十個兒子都不肖,沒有甚麼德行。
  • 堯帝治世時期,出現過兩次大的劫難,中華文明奇蹟般地延續下來。究其原因,只能歸結於上蒼富有深意的安排,也是帝堯的大德行對天下造福的結果吧。
  • 堯,名放勳,因從小在母家長大,所以從母姓伊祁,或姓祁,十五歲時開始輔佐帝摯,開始被封到陶地,後來又改封到唐地,成為唐地諸侯,所以又稱為陶唐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