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蔣琬恩德治下

作者:華翰 整理

酌古鑒今。(曉韻/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83
【字號】    
   標籤: tags: ,

為將者必須有德,這個問題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古人曾說:「將者不可無德,無德則無力,無力則三軍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首也。」所謂德,包含有許多方面,而心胸寬廣,雅量待下,從善如流,自然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在這一點上,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蔣琬,以恩德治天下,團結眾心,堪稱後人學習的楷模。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湘鄉)人,三國時蜀漢的重要軍政大員,早年隨從劉備入蜀,歷任各級官吏,最後官至大司馬。他和費褘等人「咸承諸葛亮之成規,遵循而不違,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睦」。他為蜀漢政權在諸葛亮去世後,依然保持相當時間的穩定,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歷史證明,當年諸葛亮對他的器重——說他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稱讚其「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是完全正確的;諸葛亮薦舉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臣若不幸(指死後),後事宜以付琬」,也是頗具遠見的。

蔣琬能夠臨危受命,穩定蜀漢政權,在很大程度上,應歸於他治軍馭眾有術,而他治軍馭眾之得宜,則緣於其為人虛懷若谷,雅量待人,故而能使屬下效忠聽命,戮力同心。蔣琬的雅量待下的事蹟,《三國志》中,有很多的記載,如街亭之戰後,在追究戰敗責任問題上,他曾向諸葛亮建議:寬恕馬謖。此舉雖不盡妥當,但的確反映了蔣琬愛惜將才、寬以待人的風範情操。

蔣琬恩德待下,更為典型的事例,是在他主持蜀漢軍政大事後,對待部下個別人非議自己行為,所採取的寬容態度。當時,有位名叫楊敏的督農官,曾在背後散布流言詆毀蔣琬。說他是「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被別人反映到蔣琬那裡。聽到這種言論,若換了一個氣量狹窄的人,必定會暴跳如雷,對講話人嚴加懲罰。當時許多官吏,也替蔣琬感到憤憤不平,紛紛請求「推治」狂妄自大的楊敏。然而,蔣琬本人卻並不把此事往心裡去,只是誠懇地說了一句:「吾實不如前人!」反對懲辦楊敏:「無可推也。」那些主張懲辦楊敏的官吏聽了這話,只好作罷。可是他們心裡依然有些不大明白:為什麼主公承認自己昏聵無能呢?於是便「乞問其憒憒之狀」。蔣琬就微笑著,作了一番解釋:「與逝世的諸葛丞相相比,我自然差得遠了。苟其不如,則事不當理;事不當理,則憒憒矣。」因此,楊敏後來,對自己的統帥(蔣琬)更平添了幾分尊敬。過了許久,楊敏「坐事繫獄」,其他人都擔心他會被處死。可是,蔣琬對他的錯誤,卻不同意深究,使楊敏得免重罪。由此可見,蔣琬之寬恕楊敏,並非矯揉造作,沽名釣譽,而是他寬以待人的品德的真實表現。

當然,蔣琬恩德治下,並不意味著他是個不講原則的好好先生,史稱其「方整有威重」,說明他在治軍大事上,是堅持原則的,也是頗有成效的。蔣琬所反對的,僅僅是那種自以為是,容忍不得提出反對意見的行為。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一個人受到的獎、懲,同他的德行大體是相符的。但不符合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是因為一個人為他人所瞭解、認識,需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要被人誤解。再就是古往今來,任何時候,社會上都會有邪惡的勢力,「身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正直有為的人,常常受到不公正的評價或誹謗。這就需要人們正確對待,保持清醒的頭腦。

那麼,怎樣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呢?

我國古代思想家的回答是:「不以譽喜,不以毀怒。」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努力使自己提高、向上。「不虞之譽」、「求全之毀」,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毀譽生於外者,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爾。」「若自己實實落落是個聖賢,縱然大家都毀他,也說他不著,卻若浮雲蔽日,如何損得日之光明?若自己是個像恭色莊、不堅不介者,縱然沒有一個人說他,他的惡行,終有一日發露。」正因為如此,古代有修養的人,常把毀譽之來,當做切磋砥礪之地。「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正確)矣;若無,則彼言過矣。當則無怨於彼,守則無害於身。」所以人們不必要因為別人的毀譽而悽悽惶惶。「若夫聞譽而喜,聞毀而戚,則將惶惶於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為君子?」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不誘於譽,不恐於誹,寵辱不驚,虛懷大度,就不會為外界的毀譽所干擾。這裡歸根結底,還是個對待榮辱名利的問題。古賢云:「胸懷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如果一個人把功名看得淡;對榮辱毀譽,就不會看得那麼重。如此而已。」

(事據陳壽《三國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唯有蘇瓊重證據,審實情,嚴肅認真地進行覆核,使許多冤假錯案,都得以平反昭雪。
  • 如果雋不疑平反冤獄比較多,他的母親就喜笑顏開,十分高興;如果一無所獲,就會大發雷霆,拒絕進食:因此,至孝至謹的雋不疑,雖然處理政事十分嚴格,但絕不殘酷濫殺。
  • 天久不雨,宮外的百姓正盼望著下雨。百姓見到下雨,個個都會高興得手舞足蹈!所以,我請求:讓樂工們在雨中繼續演奏和歌舞。與民同樂,共慶天降甘霖!
  • 每克一城,乾隆帝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祭告宗廟,重賞有功的將士,破格拔擢將士,並在紫禁城建紫光閣,將戰役中有大功之臣,繪圖像於其上,並為其賦詩立傳,極盡褒揚之能事,以勵將帥奮進之心
  • 陳汝咸因治理漳浦政績顯著,而升調他任。縣民聞訊,聯名請求上官允許他留任。因上官不允,百姓即堵塞縣衙,晝夜環守,不讓陳汝咸離去 。陳汝咸只得乘夜間百姓不注意,以兩騎疾行出門。當百姓發覺後,追送十里許,號泣而歸。
  • 每個鄉里都要置一個木鐸(木鈴),選派一些年長之人,每月六次邊走邊宣講「勸農務本」的道理。各鄉里還都置有一面鼓,凡到農忙季節,每天清晨擊鼓催農民下田。
  • 悠悠蒼天!在中國百姓心中 ,那些能夠為民請命的人,就是他們的保護神!
  • 向敏中作為一名法官,對罪犯已然供認不諱的罪行,不予採信。而是講求證據,並能夠做到盡心竭力探求事實真相,耐心細緻地為僧人平冤洗辱,真是功德無量,不愧為斷獄官的楷模!
  • 李世民一再強調說:「人死了就不可能再生,用法一定要寬簡。」「若刑罰不當,殺錯了人,怎樣追悔都不能使人再活過來。」
  • 當時,官場積弊頗多,地方官以土特產「孝敬」上司,幾乎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有一次郡守下帖讓合州送魚。于成龍很不以為然,慨嘆上書,講:「民脂膏竭矣!無憐而問者,顧反乃樂魚,且安所得魚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