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熏香(1)

作者:朝暉
font print 人氣: 38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熏香的緣起

熏香(或稱「香熏」)是指將單一或混合的香材通過天然散發、烘烤或點燃的方式,使植物香材散發出香氣;利用香氣及煙所構成的能量場,達到養生及祛病的作用。

在先秦時期,人們通過食物天然的香氣祭祀或用植物的天然香氣潔淨自身。比如,《詩經•大雅•生民》記載:「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這是說,我將祭祀用的肉醬及不加調味品的肉汁放在禮器豆及登之中。這些未加任何調味品的食物的天然香氣上升到天上,上帝尚饗了這些食物及香氣。

另外據《尚書•周書•君陳》記載:「至治馨香,感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文中的「至治」是指「天下大治的時代」,也就是堯、舜、禹等聖王在世的時期,據史書記載,這些聖王在世的時候,把天下治理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老百姓都尊尚道德,監獄常常是空的(囹圄常空),沒有人犯罪,甚至是「比屋可封(上古之世,聖王的道德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所以「至治馨香,感於神明」是說這種天下大治時代,整個社會都會散發出一種馨香,並會感動神明。換一句話說,神佛所要的就是整個社會的人道德品質高尚。「黍稷非馨」是說黍稷這些五穀在祭祀時散發出來的氣味,還不能算是真正的馨香。崇高的道德(明德)才是惟一的馨香,那才是上天神明所要的。

而用植物的天然香氣潔淨自身亦見於正史的記載,如《左傳•宣公三年》:「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大意:因為蘭花是所有香草中最高貴的,佩帶著它,別人就會像愛它一樣的愛你。)」《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大意:折取江離與幽芷,再綴聯上秋日的蘭草佩戴在身上。)」佩蘭、蕙、芷、蓀、杜若、江離(蘼蕪)等香草並以其天然散發出來的氣味熏香,則作為一種習俗流傳至今,被歷代文人及普通百姓所喜愛。唐•陸龜蒙〈美人〉:「猶欲悟君心,朝朝佩蘭若(蘭草與杜若)。」唐•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放懷親蕙芷(放開胸懷常常跟蕙蘭與白芷為伴),收跡異桑榆(收斂形跡有異於其他老年人,不似多數老年人愛串門聊天)。」宋•賀鑄〈冠氏寺居書懷〉:「漫賦新詩題琬琰(指將新創作的詩題寫在碑石上,琬琰本為兩種玉圭的名稱,古漢語中也用於石碑的美稱),少逢佳客佩蘭蓀(很少能遇到風雅的客人,故以佩戴蘭蓀,也就是菖蒲,自得其樂)。」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明確的熏香記載的(指用加熱或燃燒的方法),始於漢代。明朝的香道師周嘉胄在《香乘》一書中不僅記載了漢代宮廷的香方(漢建寧宮中香),還記載了一副唐代的香方(唐開元宮中香)。博山爐及香囊也是漢代才開始出現的。

而用陽木屬性的沉香祭天,正史中記載從梁武帝蕭衍開始。據《隋書•卷六•志第一•禮儀一》記載:「(天監三年)又南郊明堂用沉香,取本天之質,陽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於人親,宜加雜馥(指其它的香料)。」皇城的南郊為天子籍田所在地,南郊的明堂則是祭天的地方;北郊乃祀地之處。祀地時用上等合香(和香),即在沉香中加其它香料配成的合香。凡古文中所說的「沉香」都是沉水的沉香,而古代祭天所用的沉香是指在山的南邊生長的瑞香科白木樹,樹心油所結的沉香,此沉香也就是我們現今業內人士說的「奇楠沉香[1]」。

綜上所述,在先秦時期,祭祀神明的供品,取其天然的氣味,不專門燃燒香料 [2]。秦漢因之,漢代即使出現燃燒的方式熏香(如博山爐),也只是人在用。從梁武帝開始,在原來供品的基礎上,增加採用沉香等香料祭祀天地,一直延用到清朝均如此。也就是既上供品又上香。《宋史•卷九十八•吉禮一》:「周人以氣臭事神,近世易之以香。」文中的「臭」讀音「秀」,氣味之意;「事神」意即「祭祀天地神明」。

先秦時期的古人佩戴香草的習俗延續至今,而東漢之後開始出現的香囊,這都是為了用植物天然的香氣來祛除人身上的病氣及邪氣,或者為了保持人身上的芳香。

用燃燒的方式熏香,香氣隨煙而生,隨煙而流轉,好的香不僅能飄到很遠的地方。它還能穿越我們這個空間到另外的空間去,所以自古以來都有這樣的傳說,「香是溝通神靈的橋樑」。熏香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調配的合香燃燒後能達到養生及祛病的目的。熏香的方法有用盤香、線香及唐代開始出現的篆香等等,而我認為最有效的熏香方法就是用篆香(也稱香篆)。在《全唐詩》、《全宋詩》中有很多詩篇提到了篆香或香篆[3]。

熏香。(取自朝暉香道微博)
香爐和各種篆香模子。(取自朝暉香道微博)

篆香是用單一香粉或調配的合香粉做成的字型或圖案,由於香粉中沒有粘粉,所以篆香做好後以盡快點燃為宜,點燃後盡量不要再搬動香爐,否則香粉無法維持字型的完整會使篆香無法完整燃燒。

現代人所做的篆香與古人製作的篆香形式上差不多,可是本質上卻完全不同。

二、物種的陰陽之分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道德經》),字面意思:萬物中都存在著陰陽的特性。以人體為例,道家把人體左側視為陽,右側視為陰;前身視為陰,後背視為陽;體表的肌膚為陽,體內的臟腑為陰;等等。也就是說,人體自身分陰陽。而植物也一樣自身存在陰陽的特性,只是由於其生長的環境不同,有的植物陽屬性大於陰屬性;有的植物陰屬性大於陽屬性。

《周禮•地官司徒•山虞》:「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夏曆十一月採伐陽木,夏曆五月採伐陰木)」東漢•鄭玄的註解:「陽木生山南者,陰木生山北者。冬斬陽,夏斬陰。」也就是說,古人把在山的南面生長的樹木稱為陽木,山北面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陰木。夏曆的五月,大火星(心宿)在中天,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此時採伐山北的陰木,經過風吹日曬,可以很快去掉木材中的陰氣,使之達到陰陽平衡,這樣才適合人們建造房屋、傢俱、舟車等(仲冬採伐陽木的原理也一樣)。周禮還講了一種改良土地的方法,也是根據道家的陰陽之理演化來的。《周禮•秋官司寇•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一般人根本不理解周禮為什麼要求人們這樣做。

其實這樣做的原因是,萬物都存在陰陽的特性,種植樹木及莊稼的土地也一樣。當樹木及莊稼經過每年一輪的生長之後,土地中的陰陽兩氣的屬性元素已經被吸收得差不多了,如何補充它們並使得土地又適應樹木及莊稼生長呢?《周禮》這段話的大意是:夏至的時候,柞氏(官職名)要讓農民到山上,剝取南面陽木樹接近樹根部位的樹皮下來,在山林或果樹林中找一塊空地,將這些陽木樹皮燃燒成灰燼,以補充山林土地中的陽氣。而冬至的時候,用同樣方法剝取山北生長的陰木樹皮,在山林或果樹林中找一塊空地,挖一個淺坑將陰木樹皮放入其中,在上面澆上水,水會滲透到地裡,並把陰氣帶入其中。然後用土把樹皮及坑都填上,就不用管了。種莊稼的土地補充陰陽兩氣的方法也是如此,只是時間選擇在春耕之前、秋收之後。《周禮•秋官司寇•柞氏》:「若欲其化也,則春秋變其水火。」

那麼,居住在平原地帶的人們,如何區分當地植物的陰陽呢?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沒有山的地方,一定有大的河流或湖泊,否則人們會遷徙。《榖梁傳•僖公二十八年》:「山南為陽,水北為陽。」東漢•許慎《說文》:「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從阜,從侌。」也就是水的北面為陽,南面為陰;與山南山北正好相反。我們在古詩文中經常看到「江陰」、「洞庭之陰」,都是指江水或洞庭之水的南岸,那裡生長的植物為陰木。水的北面生長的植物為陽木。另外《爾雅》對山的東面及西面也作了說明:「山東(面)曰朝陽,山西(面)曰夕陽。」

在中國古代,官方祭祀用的植物(包括五穀及蔬菜)均採用陽屬性的植物,人吃的五穀在山南種植,草藥更是要採自山南。《詩經•甫田》:「自古有年,今適南畝(自古以來想要有個豐收的好年景,就到山的南邊去開梯田,山南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詩經•七月》:「同我婦子,饁彼南畝(大意:農夫的妻子兒女都送飯到山南邊的田地中)。」春雷最先在山的南邊響起,《詩經•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陽(大意:王的詔令如雷貫耳,殷殷然響徹在高山之陽)。」朱熹注曰:「山南曰陽。」《詩經•草蟲》:「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大意:有人登上山的南面,說她要採摘蕨菜)。」「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蕨菜及薇菜都是供祭祀用的,所以必須採自山的南面。

在中國古代,朝廷官方及官員的家庭,在祭祀開國皇帝或先祖時,他們認為自己的先祖去世後是轉生到天界,故稱為「在天之靈」,因此官方祭祀用的材料一定是陽屬性的;前面舉的例子,梁武帝用陽屬性的沉香來祭天,這種沉香是指在山的南邊生長的瑞香科白木樹,樹心油所結的沉香;而從土裡挖出來的熟結沉香還不能算,因為其陰陽屬性在泥土中埋了很多年後就會發生變化,即使原來是陽木也會改變。在中國古代,只有民間百姓之家,認為自己的先人去世後去了陰間,才有可能用陰木或陰木香材(如崖柏粉)做成的線香來祭奠。

在古漢語中,只要不是與水(江河湖等)連用,陽面即代表南面,陰面即代表北面。因此過去天子的籍田在王都的南郊,祭天的地方也在南郊。從周朝到清朝都是這樣。現在北京的天壇公園,以前是清朝皇帝祭天的地方,它就坐落在紫禁城的正南方。

我之所以用這麼多篇幅來講陽木及陰木,是因為它對人的身體健康起著關鍵的作用,而現代人卻沒有幾個重視這些問題。換一句話說,在清朝及清朝以前,樹木分陰陽,草藥分陰陽,就如現代人上洗手間需要分男性女性那樣,是常識。古代醫書上的藥方,《香乘》上的香方,只要是沒有特別註明的植物,都必須使用陽屬性,並以山南面採集的植物為最佳。山的北面是陰面,一些毒蛇或有毒的蟲子,性喜陰,大部分在山北活動,那裡採集的草藥不僅陰氣重而且有可能帶毒性。即使一定要用,也要經過特殊處理並去其陰氣才行。我舉個例子,如下圖:

降真香粉。(取自朝暉香道微博)

這是降真香(又名紫藤香、雞骨香)的粉,一瓶是陰木粉,一瓶是陽木粉。降真香有很多功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將它歸到「木部」,現代植物學認為它是一種「豆科檀屬藤香」,它的結香過程與沉香類似。《本草綱目》中記載了降真香有這樣一種功效:「【主治】燒之,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惡氣(李)。療折傷金瘡,止血定痛,消腫生肌(時珍)。」如果有人陰陽不分,燒了陰木降真香,那麼那個陰氣構成的能量場,只會吸引更多邪氣及另外空間對人有害的靈體到來。小兒帶之只能是更加危險。而且陰木降真香粉,不僅不能「止血定痛,消腫生肌」,反而會造成大出血及皮肉潰爛。因為病人身上的病氣及業力團都是陰性的,你用陰木的粉只能是給它增加能量。一定要使用山的正南面生長的降真香樹木,那才能達到真正的藥效。

我再舉個例子,對茶葉有瞭解的朋友也許知道,福建的武夷岩茶大部分都生長的山北的極陰之地,因此岩茶的製作工藝上一定要有一個焙火的流程,如下圖,傳統工藝用木炭焙火,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消除茶葉中的陰氣。

焙火不足的茶葉,由於其陰氣沒有去除掉,一些身體虛弱者喝了後會出現「茶醉」的身體反應,也就是腦袋清醒但四肢無力,經常喝這種茶葉會有損人的身體健康。

植物的藥用特性是如此,它燃燒後所形成的香氣的場也是如此。同一種植物,陽木香材與陰木香材燃燒後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正好相反。比如用印度老山檀香陽木為主要原料配製的合香,它的作用就能起到促睡眠的效果,而且效果特別明顯,讓長期失眠者很快就能入睡且不會做夢,讓頭腦也得到休息。而用印度老山檀香陰木為主要原料所調配的合香,能起到提神的作用,讓人保持清醒,不會想睡覺(開長途車的時候在車載熏香器中使用)。它所依據的原理也是出自於道家陰陽相生相剋之理:人類這個空間也分陰陽兩面,人體在空間的陽面;人的元神在空間的陰面。陽屬性的合香燃燒後,香氣及煙形成的陽氣場依附在人體周圍,隔開了夜晚人體周圍陰氣的場(夜間的環境,室內室外都一樣,陰氣的場大於陽氣的場),人的元神得不到陰氣能量場的補充,他就會想睡覺。用同樣的原理可以推理出為什麼檀香陰木配的合香會讓人保持清醒不想睡覺。

印度老山檀香粉。(取自朝暉香道微博)

香道之所以稱之為香道,是因為它依據道家的陰陽相生相剋、五行相生相剋、陰陽五行與人體各部位對應關係的理來調配並達到養生及祛病的目的。一位專業製香者,如果至今不知道如何區分植物的陰陽屬性,不知道陰陽五行與人體的基本對應關係,建議還是先補習一下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免得製作出來的產品誤人誤己,損害自己及他人的身體健康。我再舉個簡單例子,說明香材分陰陽的重要性。如下圖:

一個「福」字的篆香(取自朝暉香道微博)

說明:這是一個「福」字的篆香,很多香道師喜歡做這個篆香,在客人來品香喝茶時,燒這個篆香,祝福客人。可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這個香粉是用陰木香材為主要原料組成的,或是單一的陰木香粉(如崖柏粉),燒這樣的「福」字篆香,等於是燒「陰福」給客人,那跟詛咒客人沒什麼兩樣,而且它的嚴重性還不止這些。

我在剛學習熏香及調配合香時,還不怎麼明白陰陽相生相剋之理的運用,對某些香材的熏香特性還不是很瞭解。曾經用純陰的崖柏粉為主要原料調配了一種合香,並製作了這個「福」字篆香做試驗,點燃。那天在我的工作室中還有一個年輕人,我們倆人一起品這個篆香。在「福」字篆香燃燒到三分之二時,我們都感覺到腦袋空空的什麼也想不起來,那個年輕人還感覺四肢無力,人很難受,後來他就離開並回家睡覺了。當天晚上他就發高燒不退,渾身到處都疼,大病了三天才恢復過來。後來我才明白其中的原理,因為由純陰的香氣構成的能量場,依附在常人身體的表面之後,人體中的病氣、業力團之類的東西就會被陰氣的場吸引跑到人體表面上來,就造成人生病了。也還好那是一個年輕人,如果是一位身體比較差的老年人,有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另外一點,常人的生命進程都是不穩定的,隨便燒「陰福」給別人,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所以,「福」、「祿」、「壽」、「吉」等篆香字,雖然都是吉利的字,但卻不能隨便亂燒,特別是香材陰陽不分的情況下,還是少做為好。

1. 奇楠沉香是沉香中的「王者」,它的形成過程至今仍眾說紛紜。筆者研究認為,奇楠沉香是白木樹被中輕度雷擊後,經過長時間結香形成的。由於山南邊樹木的木質比較疏鬆,它被雷擊後裂變的程度會大,白木樹逐漸分泌出油脂形成樹心油,最後就形成了奇楠沉香。奇楠沉香由於是雷電原因促使陽木中的樹心油結香,所以它不僅陽氣充沛,又油性十足。它的粉用手輕輕一搓揉,就能結成一團。放在嘴裡咀嚼,能感覺出微辛微辣。奇楠沉香對急性心血管病、腦血管病能起到急救及緩解的效果,發病時迅速取出奇楠沉香粉放在嘴裡咀嚼吞服或和水吞服,症狀能馬上緩解。

以下是一串沉水的奇楠沉香手串,它上面粘有粉末是因為平時保存在同種類的奇楠沉香粉之中。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沉香》中說的:「(海南)黎峒又以萬安黎母山東峒者,冠絕天下,謂之海南沉,一片萬錢。」這說的就是海南的奇楠沉香。普通的沉香在明代不可能達到一片萬錢的程度,因為那時候的森林資源豐富,環境並未受到破壞。到了現代,這種沉水級別的奇楠沉香手串,一克至少也在五萬元人民幣以上。

現代這種沉水級別的奇楠沉香手串,一克至少也在五萬元人民幣以上。(取自朝暉香道微博)

2.《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之壇,在王都南郊),祭天也。」現代一些研究香道的學者將「燔柴」理解成了古人燒柴火使煙上升來祭天,《香道師》教科書中也這樣認為,因此第2頁描述:「早期的祭祀用香主要是以燃燒香蒿、柴木。」這是把璀璨的西周文明想像成了未開化的原始社會了。而據唐朝的經學家孔穎達疏:「謂積薪於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於天也。」北宋經學家邢昺疏:「祭天之禮,積柴以實牲體、玉帛而燔之,使煙氣之臭(音義通『嗅』)上達於天,因名祭天曰燔柴也。」這與《詩經•大雅•生民》中所說的:「其香始升,上帝居歆。」是一個意思。

另外在《詩經•大雅•生民》第七章記載:「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大意:準備好即將祭祀的一應事物,取香蒿燒烤祭牲的脂膏,使其香氣上達於天。又燒烤公羊以祭道路之神,將牲肉裡外烤熟,使其馨香遠聞,上達於天,上帝尚饗之,保佑我國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孔穎達疏:「乃取蕭之香蒿,與祭牲之脂膏,而爇燒之於行神(道路之神)之位,使其馨香遠聞。」這是講用曬乾的香蒿草,點燃後燒烤動物油脂使食物的香氣合蒿草香遠聞。後面三句據孔穎達疏:「其祭軷(祭路神)也,取所祭之肉則傅火而燔之,則加火而烈之,以為尸之羞。」也就是燔柴烤肉,使其天然香氣上升,上帝居歆。祭祀過後部分烤肉作為「尸(代表神主或先祖受祭之人)」的食品(天子祭祀時,尸由上卿充當)。由於歷朝歷代都有祭祀,流程均依周禮的要求,改變不大,因此孔穎達對祭祀的註疏還是可信的。

所以,認為周朝時期祭祀時用香蒿及柴木當香來祭祀,是對經典的誤解。其實查《漢語辭典》「燔柴」一詞,也可以得到正確的解釋。

3. 徐凝〈蘇小小墓〉:「水如香篆船如葉,咫尺西陵不見郎。」宋黃庚〈寒夜即事〉:「讀書窗下篝燈坐,一卷離騷一篆香。」宋陸游〈成都歲暮始微寒小酌遣興〉:「革帶頻移紗帽寬,茶鐺欲熟篆香殘。」宋•李清照〈滿庭芳〉:「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未完待續)@

──轉自作者微博(有刪改)

點閱【朝暉香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24日電)坊間芳香精油種類繁多,但紓壓效果卻無法驗證;嘉義大學為此研發「芳香療效驗證系統」,已將技術移轉科技公司。
  • 所謂「百草回芽,舊病萌發」,每到春夏交際之時,就是各種宿疾發作的時候。由於穀雨到立夏陽氣越來越旺盛,人體頭、胸部的血流會上衝,不少人就會出現心悸、眩暈等症狀。加上穀雨前後降雨機會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更容易出現過皮膚敏和呼吸道疾病等情形。如此不穩定的氣候也會影響到人體的神經系統,使人感到緊張、煩躁、導致神經痛發作,例如:風濕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
  • 戀戀香氛,璀燦耀眼猶如水晶寶石的香水,光看其瓶身展現出的高調華麗外表,就已經令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女人更難抵擋其縷縷馨香,有些人每天隨著心情選擇香氛味道,喜歡就買得結果是根本用不完,甚至還放到香水過期。
  • 嗅覺作為人體的基本感官,傳遞的途徑與聽覺、視覺有所不同,使得香味對人的思想、感受和行為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研究證明,自然芳香療法可顯著改善身心狀態。美國知名健康專家莫庫拉(Joseph Mercola)博士在專文中詳解了芳香精油的效用與原理,並介紹了數種精油強大的保健功效。
  • 炎熱溫暖的夏季是蚊蟲最活躍的時期,如果沒有做好防蚊準備,在戶外只消一會兒功夫,手上腳上馬上被蚊子叮滿包。點蚊香、噴防蚊液是最普遍的防蚊措施,若擔心市售產品中的化學成分對人體有害,那麼不妨用天然素材,自己動手製作蚊香、防蚊液,或是種植防蚊盆栽,既健康又有很好的防蚊效果。
  • 從銀行走到葡萄園,那是180度的改變,相信不是太多人可以及願意走的路。多得他那位在飲食業協會任職的母親,Luke對餐飲業務與美酒佳餚有一定的認識。12年後的今天,Howling Bluff Estate Winery終於見到成績,開始結出甜美的果子來,過程絕不簡單。
  • 秋後白露是柚子的收成季節,柚子也是中秋節必吃的食物之一,所以每家每戶都少不了買幾個柚子過節。柚子吃完,柚皮可別急著丟,柚皮不但具有化痰止咳,幫助消化及消除胸口滿悶的功效,還能拿來製作精油、洗碗精、驅蚊……有療癒身心功效,而且又環保。
  • 也就是香材分陰陽是第一步,運用「五」數來調配合香是第二步。第三步即「啟靈」。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