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堪比傳銷 長春涉七高校 學姐騙學弟

人氣 1981

【大紀元2016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天宇綜合報導)「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由於其宣傳可先消費後還款,且信貸手續簡單,近年來在大陸發展迅猛。不過,最近一年,騙貸、高利息、暴力催收等不良校園貸亂象頻發。中國官媒近日披露,在吉林長春,多所學校的數十名學生陷入校園貸騙局,涉案金額超百萬(人民幣,下同)。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30日報導,今年3月,吉林動畫學院的學生小李,在同學介紹下找到了一份做刷單的兼職,並號稱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

刷單業務的老闆申季陽告知小李,所謂刷單,就是用學生身份,通過分期購買手機的網絡貸款平台買手機,幫平台刷業務量。刷單一筆的報酬是100元,3個月一結。

於是,小李在網貸平台業務員帶領下註冊了網貸平台賬號,然後簽了一個網貸合同,全是零首付。

他按要求提供了身份證、學生證、父母的手機號碼,並先後通過四個網絡貸款平台,分期購買了4部蘋果6s plus手機,買來的手機直接交給了老闆申季陽。

申季陽告訴小李不必擔心貸款,因為還貸不必他來出。為了讓小李相信,申季陽還寫了欠條。

過了兩天,申季陽又要求小李用自己的學生身份,向網絡貸款平台申請現金貸款。這次承諾的報酬更加可觀,每完成一單可以獲得貸款額的10%作為佣金。

於是,小李在兩個網絡貸款平台上貸了款,把錢交給了申季陽。加上之前分期買手機的錢,小李連本帶息總共貸了6.9萬元,每個月要還款5500元。

申季陽為小李轉賬還了3個月貸款,但是承諾給小李的報酬一直沒兌現。當小李催促時,申季陽就要求他必須帶5個同學出來做刷單,否則不給佣金。

儘管受到恐嚇,小李還是拒絕了帶人做刷單。此後,申季陽就中斷了為他還貸,電話不接,人也不見了蹤影。

接踵而至的是網絡貸款平台的催款電話和簡訊。

小李說,平台說如果不還款,就等著法院起訴。之後又發了威脅信息,說已經向法院提出起訴。

萬般無奈之下,小李向自己的同學求助,卻意外地發現,學校里情況像他一樣的人並不少。

小李聯繫了有同樣遭遇的同學,建起了微信群。很快,其它幾所大學的學生也陸續加入,大家被騙的方式如出一轍,而矛頭也指向同一個人——申季陽。

據了解 ,微信群中的被騙學生達到了近80人,涉及長春的7所高校,大多是入學不久的大一或大二學生,貸款金額少的一兩萬元,多的則高達十幾萬元。

侮辱恐嚇 催款人員不擇手段

被騙學生還要受到催款人員的各種騷擾,催款簡訊中充滿著侮辱和恐嚇之詞;有的威脅學生再不還錢將被羈押至看守所;有的編造假的法院開庭審理信息;有的盜取學生通訊錄,群發簡訊到學生的通訊錄聯繫人。

此外,有幾家網貸平台的催款電話還會不斷打給學校辦公室和輔導員老師,向他們施壓。有的還會把學生的照片帖到在學校的貼吧里。在壓力之下,不少學生開始被迫還貸。

據報導,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的小劉,為申季陽先後申請貸款14萬元。申季陽消失後,催款電話反覆打給他在農村的父母,稱要上學校討債。無奈之下,小劉父母只得外出打工,為孩子還貸,每個月要還近5000元。

直到今年8月,大學生們向警方報案,今年9月21日,警方正式對申季陽詐騙案立案偵查,根據學生們提供的警方受理案件登記表顯示,涉案金額達200餘萬元。

媒體分析:「校園貸」為何能騙人?

分析指出一個並不算高明的騙局,卻讓這麼多大學生受騙上當。一是大學生們涉世不深、防範心理弱,二是禁不住利誘。

一名最早報案的學生稱,他在被騙的同時也將4個信任他的同學帶入了刷單騙局中。而他本人也是在同校一個大三的學姐的介紹和宣傳下邁入了校園貸的陷阱。每個涉事學校都有像他學姐這樣的代理。

靠著這種同學間的互相許諾好處的方式,像滾雪球一樣,受騙人數不斷增加。而這個涉及人數龐大的騙局,從組織者到被騙者,形成了金字塔式的4個層級。

除了信任熟人之外,學生們也坦承,之前他們做過的網購刷單兼職,也是在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掙點零花錢,因此並沒有警惕。

大學生小李說,貸款6萬元說給10%就是6000元,我剛踏入社會,6000元對我們來說已經很多了。有點見錢眼開的性質。

校園貸亂象叢生 惡性事件頻發

記者檢索網絡發現,「貸款購手機」騙局,僅僅是校園貸諸多亂象之一。短短不到一年,大陸各地發生了多起因校園貸釀成的悲劇,涉案金額達數千萬元。

今年3月9日,河南鄭州一名大學生因迷戀賭球,利用28名同學身份信息,從十幾家貸款公司獲得校園貸近60萬元,最後因無力償還跳樓自殺。

1119047616_1465963240735_title0h
因無力償還校園貸,河南一大學生跳樓自殺,臨終前發他給父親一條短信。(網絡圖片)

6月,網絡曝出一名女大學生向網絡借貸平台借款,被要求「裸持」(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逾期無法還款則被威脅公布裸照給家人朋友。且借款週利息高達30%。據報導,不少無力還款的女生裸照或裸體視頻在網上被公開打包販賣。

以“裸持”方式貸款的女大學生,如果不能按期還款,裸照將會被公開。(網絡照片)
以「裸持」方式貸款的女大學生,如果不能按期還款,裸照將會被公開。(網絡照片)
一些校園貸平台以「可以借到更多的錢」誘惑女大學生拍「裸持」(網絡圖片)
一些校園貸平台以「可以借到更多的錢」誘惑女大學生拍「裸持」(網絡圖片)

8月,廣東一位從未談過戀愛的女大學生,因為買一部手機,通過網絡借貸平台網貸3500元,限期7天,利息卻高達1500元。因為無力償還貸款,她從此陷入「以借代還」的惡性循環無法自拔,滾雪球般欠債10萬元,最終被人誘騙靠做援交還貸。

10月,漳州某職業學院的一名學生,上大學僅一年已經背上百萬元巨債,導致數十名同學、朋友受到牽累,該學生險些因此輕生。

「掛羊頭、賣狗肉」的校園網貸平台

相對其它貸款機構來說,校園貸平台給出的貸款門檻可謂「極低」,學生一般只要提供學生證、身份證,以及父母和朋友的聯繫方式,就能輕鬆快速地申請到貸款。

不過,法律界人士指出,這些校園網絡借貸平台大多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的特點。

據業內人士介紹,許多不良網絡借貸平台頭頂「資助困難大學生」「支持大學生微創業」等名義,鼓吹宣傳「無門檻、低利率」,實際上卻是做著「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不但採取刻意隱瞞實際資費標準、模糊滯納金、違約金等手段,還在計算方式上暗藏玄機,導致不少校園貸的年息高達20%以上。讓一些學生陷入「高利貸」、「連環貸」陷阱。

尤其是大學生分期還款的能力非常有限,一旦從網絡平台借錢後,常常需要開通新的借貸平台,通過借新債還舊債,拆東牆補西牆,最終釀下大禍。

很多平臺都打著低利率的幌子,宣傳語則更是「誘人」
很多平臺都打著低利率的幌子,宣傳語則更是「誘人」。(網絡圖片)

一些沒有能力還款的學生,在幾番威逼利誘下,甚至變成了這些平台的「下線」,通過微信、QQ、貼吧等多種渠道,向身邊的同學推薦此類貸款,從而使更多的人受騙。

評論指出,原本校園網貸是為大學生實現創業和社會實踐的機會,以及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可是由於監管缺位,相關部門對校園消費金融態度不明確,在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下,類似金融機構打著金融創新等名號的校園貸甚至高利貸變得毫無阻礙。

此外,也有大學生創業者坦言:「現在鼓勵大學生創業,但銀行卻不貸款給我們,沒有門檻的校園網絡貸款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大陸高校「裸照高利貸」盛行 教育之殤
大陸高校女生陷裸貸陷阱 無錢還貸出賣身體
宮崎駿獲選《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
《美國偶像》歌手曼迪莎家中驟逝 享年47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