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文/圖: 廖志峰
font print 人氣: 1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立秋在幾天前過去了,我才突然想起這支立秋的啤酒,酒色黃濁卻微有甘味。以二十四節氣來命名啤酒,真是好想法,至於適合的書法字體,自然是隸書了,有一種莊重,有一種優雅,猜想冬至,就要用魏碑體了,可惜書法沒有二十四體可以配二十四個節氣。

這種季節感也和生命呼應著,漸漸要轉到另一個階段,像是一個緩衝期,像是登過高峰的緩坡,然後,一路向下。(取自廖志峰臉書)
這種季節感也和生命呼應著,漸漸要轉到另一個階段,像是一個緩衝期,像是登過高峰的緩坡,然後,一路向下。(取自廖志峰臉書)

黃昏時徐徐的風,消除了暑氣,讓人沉殿,身心通暢,是一天最好的辰光,這種季節感也和生命呼應著,漸漸要轉到另一個階段,像是一個緩衝期,像是登過高峰的緩坡,然後,一路向下。長年積壓的工作渣滓像廚餘,也在這個時候滿溢,開始尋找傾倒出口,否則一不小心,就讓自己鯁住氣塞。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中年人的尷尬在於,你既不年輕無知,又不年老霸氣,你同時面對和處理的方式很難有標準流程。這兩年來最困擾自己的是,我因羞於開口拒絕,或因一時心軟而接下的案子,最後常成了夢魘,更慘的是一起出現。如果你認為所有的長者一定更寬厚包容,那就錯了,你發覺他們對人生的怒氣怨氣可能在一個點上就爆發出來。當然這種心境可能要到時才能體會,恨時不我予,恨自己無能為力。我只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長者。

待人處世,我向來抱持與人為善的初衷,不過我也經常遇到得寸進尺的人,好像要榨乾你所有的能量,台語俗諺是軟土深掘。我覺得諸如羞恥,自制等德目,只是一種人生道路的行駛告示牌,純參考用,重點是,違規者也不會有罰則。最終結果是鼓勵了無恥。

應該好想想,人生來到這個季節,氣力高峰已過,自己真正要的是甚麼?至少,那些佔住心頭的廚餘,得先清理。還有,得學會說不。@(文字及圖片版權屬作者)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超過7成女性有經痛經驗,榮陽疼痛研究團隊今天公布研究指出,若年輕時有中重度經痛,中年後偏頭痛、腸躁症等慢性疼痛發生機率可能增加。
  • 減錯了傷身體,春夏秋冬~利用每一個季節的特性,達到事半功倍養生又養瘦。
  • 貫穿北、南七期的惠中路與河南路,均是30米大道,兩旁知名店家林立,兩道交會處即是南屯公園,千坪綠意就綴在七期重劃區的南端終止線上。嘉磐建設在此推出僅26戶的心靈建築「嘉磐雍翠」,與南屯公園對望,雙拼格局,共26戶,每坪平均開價45萬台幣。
  • 文化大革命已五十週年了,我正編著《毛澤東為何發動文化大革命》,一邊想起幾天前的新聞上,行政院長張善政說的話:轉型正義能夠替我們GDP增加多少?的確是大哉問。或者它也可以是個反命題︰過去的不轉型正義,國家的GDP成長多少?正義究竟是目的,還是GDP的手段呢,我很疑惑,更疑惑的是,這樣的心態是如何養成的。但這其實不是一個人的想法,它反映出一種集體的意識和心態,也反映出一種苟且的深層文化。但這不奇怪,從小我們就知道,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立秋每年約在陽曆8月7-8日間到來。立秋在二十四節氣中是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一種節氣。梧桐是立秋的代表植物,一葉知秋,南宋宮中有報立秋來的儀式,少不了梧桐。唐宋立秋應時風物詩婦女童子剪戴楸葉,表秋意。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來了,物候中少不了寒蟬,;立秋俗諺,看雷、雨、熱度的臉色。
  • 二十四節氣:處暑,暑止。有句俗語「爭秋奪暑」,指的就是從「立秋」到「處暑」這期間天氣微妙的嬗遞演變樣貌。古人觀察處暑節物候有三;處暑有關的俗諺,表現中華文化中庶民的智慧與趣味;處暑保健養生的當令食物什麼最風行?梨子、鴨子…
  • 所謂秋燥,是因為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有虛火,而出現喉嚨腫痛、臉上長痘等上火症狀。雖是夏秋之交,早晚較涼,然而,此時體內還存有濕氣,養生必須兼顧祛濕、防燥,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都如隔山打牛。專家推薦,家常中一粥一湯加上3種瓜,就是最好的養生料理。
  • 《禮記.月令篇》記載白露節氣物候為:「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是白露時節的三個物候。鴻、雁自北南飛;燕鳥由南北返;眾鳥開始備藏過冬食物,羞就是珍羞、美食。
  • 「秋分」日夜均分寒暑平,中國先秦時代效天地之理,在這天校正齊一度量權準器正人間公道。「秋分」意味著秋天過半,蘆花千里秋月。彼岸花「曼珠沙華」盛開在秋分,陰陽兩隔生死兩茫茫。秋氣肅殺,摧敗萬物,…古人從天地肅秋之節氣中體悟了爭逐功名利祿、懷憂動心搖情,更甚於秋氣之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