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時節 

【經典名作中的秘密】雲中誰寄錦書來

作者:文逸飛

大雁秉性忠貞,一旦選擇配偶之後,向來是從一而終。大雁雖是鳥族,對待另一半都如此情真意濃,忠貞不渝,更何況我們人類呢?圖為清 任熊《大梅詩意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雁足傳書

南北遷移,本是雁群為了躲避季候寒冷的自然反應,不料卻使牠們成了傳信的象徵;忠於伴侶的天性,更使雁兒平添許多詩情畫意。

雁足傳書,來自於一個動人的故事。

相傳唐朝時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艱辛等待。一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然聽到空中鴻雁連聲呼喚,於是她請求雁兒傳信給思念的夫君。只是一時之間去到哪尋找筆墨呢?王寶釧情急之下,撕下了羅裙,咬破指尖,用血淚寫下書信,傾訴自己愛情的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

這「雁足傳書」的故事,也讓鴻雁成為古代通信的使者,留下一段寄託愛情的佳話。

「群雁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曹丕〈燕歌行〉)那獨守空閨的妻子,每見鴻雁歸來,總要想起滯留他鄉的良人。雁兒尚知歸家,為何良人卻迷失了路途,忘卻家鄉等待的人呢?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是位富有才華卻人生坎坷的女子,她曾享有古代女子難能擁有的美好愛情,卻又年紀輕輕便痛失愛侶。在幸福的時光中,這位小女子曾因夫妻暫別的寂寞,寫下「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翦梅〉)之句,表現一縷撒嬌般的少婦離情。在夫君趙明誠過世後,她再次提筆,卻是「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訴說一個人寡居生活的清冷哀悽。

清 姜埂〈李清照小像〉局部。(公有領域)
清 姜埂〈李清照小像〉局部。(公有領域)

范仲淹〈漁家傲〉詞云:「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詩中的「衡陽雁去」提到了湖南省衡陽發生的一件關於雁鳥的淒美故事。

湖南省衡陽也被稱為雁城,因為這個城市氣候溫和、風景秀麗,每年雁鳥在由北向南遷徙的過程中,由於飛越千山萬水實在太辛苦了,總會成群來到衡陽暫歇。某年冬天,一群大雁棲息於衡陽某座山上時,一隻雄雁被獵人射死了,伴侶的雌雁隨即撞死山頭;群雁於焉悲鳴,整日盤旋在城市上空,直到過了冬,都不肯飛走。

後來,回雁峰上某位長者聽出了大雁的哀鳴聲很悲傷,就到大雁經常棲息的地方去查問是不是有獵戶射死了大雁,最後縣令懲罰了殺雁的獵人,頒佈法令:「衡陽不准射殺大雁」,又在山上雕築大雁像,立碑、挽詩,焚香三日超渡,群雁才終於離開。

這樣的深情的鳥類,無怪乎能得到人們的青睞,給予特殊的待遇了!

雁鳥忠貞的秉性,與重視群體的特質,純淨到使天地都動容呀。人們對於愛情的忠貞,與夫妻相守的情義,又豈能不如雁鳥呢?

(二)、納采用雁

想和心儀的女子締結良緣,該如何徵得對方家長同意?寫一封深情款款的書信?獻上昂貴的首飾金銀?都不對。

正確的做法是:快找人抱一隻活雁去提親。

聽起來有點嚇人,提親為什麼會抱著一隻大鳥呢?(小兔子或寵物狗還討喜些吧!)千真萬確,根據古書記載,做為一位高尚的讀書人,這就是最基本的說媒禮數。

宋〈秋塘雙雁〉。(公有領域)

《儀禮‧士昏(婚)禮》云:「昏禮下達,納采用雁。」「納采」就是說媒;納采時男家會送禮品給女家,而每一種禮品都有其象徵意義,雁鳥,可是兩情融洽的最好象徵。

古人認為,雁(鴈)鳥是聯繫愛情的使者。「用雁為摯者,取其順陰陽往來」,因為雁鳥是候鳥,會隨著季節而往來南(陽)北(陰)之間,陰陽溝通調和,正如同男女雙方的結合一般。

此外,雁鳥還有著深情守貞的性情,牠們總是一夫一妻,不相背離;如果配偶當中一隻雁兒不幸死去了,另一隻便會孤獨終生,再也不尋找新的伴侶。

忠貞不二,不正是夫妻相守的道理嗎!

%e9%9b%81%e9%b5%9d
雁鳥有忠貞的秉性與重視群體的特質。人們對於愛情的忠貞,與夫妻相守的情義,又豈能不如雁鳥呢?(國立故宮博物院)

後世因為雁鳥不易得,於是改用禽類中同屬的鵝來代替;鵝是馴養後的雁,東亞的鵝是由鴻雁(英文swan goose)馴化而來。歐洲的鵝是由不同種的灰雁馴化而來(維基百科)。鵝雖然不會南北飛翔了,但眷戀家庭的性子倒是一點不減(過去有養鵝來看家的),依舊是個宜室宜家的好禽類。

想和心儀的女子在一起嗎?趕快抱著一隻雁鵝去敲門吧!@

《獨釣寒江雪》封面。(文津出版 提供)

選自《獨釣寒江雪──經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大紀元讀者購書優惠 https://goo.gl/27qA1k

責任編輯:芬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孟浩然年長李白十二歲,當時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了,而年輕的李白才初出茅廬呢。他們一見如故,時相往來。李白彷彿像見到了一座高山,一心只想親近與登攀;孟浩然的胸懷磊落,恬淡自然,讓李白寫下了「吾愛孟夫子」的滿腹欽仰:
  • 李白應是深具仙根的,據《李太白全集》裡記載,他與東巖子在山中養了一千多隻珍禽,並能召喚牠們;這段時光想必也奠定了李白詩文中具有的「神仙氣息」。
  • 公元七二七年,年輕的李白來到湖北安陸,一腳踏進秀麗的碧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這裡有山巒疊翠,花樹如仙,甘泉清冽、鳥語低迴,……
  • 離別,給人的印象似乎總是悲傷的,壯年時離別,是一種沉痛的割捨;暮年時離別,是一份對逝者的自傷;然而,離別發生在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卻可能於殷殷相送中,寄託了更多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祝福。
  • 賈島對韓愈再三拜謝,兩人變成了好朋友;韓愈騎上馬,與賈島一路討論著詩文回去。一如月下劃破寂靜的聲響,賈島與韓愈的相逢,也敲開了他人生與仕途的大門。賈島後來以韓愈為師,並正式還俗參加科擧,只可惜內向孤靜的性格,使他鬱鬱不能得志,一生在排擠、貶謫,與謗議間度過。
  • 王維羈旅在外,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位剛從故鄉來的客人,想打聽家鄉的近況;沒想到滿腹鄉愁的他,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問起,最後,卻提起了梅花。
  •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一○七九年),御史何守正等上表彈劾,言蘇軾詩句譏諷朝政,暗藏不軌;神宗大怒,將蘇軾逮捕入獄待死,史稱「烏臺詩案」。這是蘇軾政治生涯的重大轉折,他在獄中歷盡折磨,三不五時接受嚴刑拷打,「詬辱通宵不忍聞」,幾度將要命絕;……所幸最終免死,改謫黃州團練副使。
  • 盛唐,是帝國領土最為擴張的時期;塞外遼闊的風光,英雄策馬的景象,拋頭顱、灑熱血,建功立業,是每個好男兒心中都有過的夢想。在這個時期也產生了許多傑出的邊塞詩人,他們的作品得到百姓的普遍共鳴,也被人們所廣為傳唱,而其中最傑出的當推王之渙。
  • 王昌齡的好友辛漸準備北上洛陽,詩人特地陪伴著他,直送到潤州,在芙蓉樓作別。〈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人稱「詩佛」,在他的詩中常常看不到作者個人的形象,只是如畫般描繪出自然的本來面目。由於長年修佛,王維的詩總表現出一種「無我之境」,沒有過多的情感,只是靜觀萬物紛陳而已。〈竹里館〉一詩卻打破了這個常例,詩中不但出現了主角清楚的自我,而且還是一個極度孤獨的形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