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雅樂  

【經典名作中的秘密】唐朝的音樂學院

作者:文逸飛

五代十國南唐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公有領域)局部-清吹

font print 人氣: 12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玄宗十分喜歡音樂,他聽說春秋時期宋王修築練武場牆壁,請來歌唱家在旁演唱,以提高工作效率,便生出了一個念頭,想建立一所音樂學校,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梨園」因此成立。

梨園供樂工演奏樂器,讓宮女學練歌舞,唐玄宗自己也經常親自去看望這些梨園子弟,據《新唐書》卷二十一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簡言之,玄宗就是這間學校的大校長,所有樂工都是他的學生,由他親身指導。

在那個壯盛的年代中,梨園的表演者都是當時最專業的藝術家,受到百姓與貴族的尊重。

梨園弟子。(公有領域)

李龜年是開元時期最頂尖的音樂家,他擅長歌唱,又會演奏多種樂器,連王公大臣都禮遇他。有一次他到岐王家裡作客,王府家的樂工們演奏音樂,每次樂聲才響起,李龜年便立即說出那是什麼樂曲。曲終他逕自掀開簾幕取走樂人的琵琶自己彈奏起來,岐王也沒怪他失禮。

雷海青是梨園教坊的領班,他不擅言辭,卻懂音律,並彈得一手好琵琶。相傳玄宗當時從月宮回來,帶回了天上的樂譜,朝中卻無一人識得,這時雷海青開口說:「這是霓裳羽衣曲呀。」並按譜演奏了一番,玄宗當即賜他御酒三杯。

五代十國南唐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公有領域)局部-清吹
五代十國南唐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公有領域)局部-清吹

安史亂後梨園子弟有的被俘,有的流散四方。李龜年淪落到了民間繼續以歌唱為生,最喜歡表演的便是當年在宮中唱的詩歌;他最後鬱鬱而終,至死都懷念著大唐盛世。

安祿山佔領洛陽後,俘擄了數百梨園弟子,他在凝碧池舉行宴會,令梨園子弟奏樂跳舞,以顯威風。宴會中有許多人忍不住悲傷流淚,當時已六十歲的雷海青手執琵琶痛哭,後來更指著安祿山大罵,罵完將手中琵琶砸過去,被守衛擋住格開。安祿山氣急敗壞,將他押到試馬殿前淩遲處死。

安史亂後玄宗封雷海青為「天下梨園大總管」,將他的屍骨送回鄉,命人築祠祀之。

唐 李壽墓〈舞樂圖〉。(公有領域)
唐 李壽墓〈舞樂圖〉。(公有領域)

在皇宮中,樂工伶人不過是提供娛樂的表演者,地位稱不上高貴;然而唐朝的梨園子弟如此忠烈,表現出一種近似現代藝術家的高度自尊,這極大程度來自於玄宗皇帝對藝術的真正關心與尊重,梨園子弟在良好的環境裡能完全沉浸於藝術中,個個對自己的工作產生高度的認同感;他們不僅與玄宗有著既為君臣,又為師生與同伴的深摯情感,更因長期專注於正統藝術,而昇華出純淨的高貴人格。

這樣的內在涵養與人格,使得大唐藝術出類拔萃;梨園後來也成了戲曲界的別稱。@

《獨釣寒江雪》封面。(文津出版 提供)

選自《獨釣寒江雪──經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大紀元讀者購書優惠 https://goo.gl/27qA1k

責任編輯:芬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孟浩然年長李白十二歲,當時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了,而年輕的李白才初出茅廬呢。他們一見如故,時相往來。李白彷彿像見到了一座高山,一心只想親近與登攀;孟浩然的胸懷磊落,恬淡自然,讓李白寫下了「吾愛孟夫子」的滿腹欽仰:
  • 李白應是深具仙根的,據《李太白全集》裡記載,他與東巖子在山中養了一千多隻珍禽,並能召喚牠們;這段時光想必也奠定了李白詩文中具有的「神仙氣息」。
  • 公元七二七年,年輕的李白來到湖北安陸,一腳踏進秀麗的碧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這裡有山巒疊翠,花樹如仙,甘泉清冽、鳥語低迴,……
  • 離別,給人的印象似乎總是悲傷的,壯年時離別,是一種沉痛的割捨;暮年時離別,是一份對逝者的自傷;然而,離別發生在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卻可能於殷殷相送中,寄託了更多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祝福。
  • 賈島對韓愈再三拜謝,兩人變成了好朋友;韓愈騎上馬,與賈島一路討論著詩文回去。一如月下劃破寂靜的聲響,賈島與韓愈的相逢,也敲開了他人生與仕途的大門。賈島後來以韓愈為師,並正式還俗參加科擧,只可惜內向孤靜的性格,使他鬱鬱不能得志,一生在排擠、貶謫,與謗議間度過。
  • 王維羈旅在外,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位剛從故鄉來的客人,想打聽家鄉的近況;沒想到滿腹鄉愁的他,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問起,最後,卻提起了梅花。
  •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一○七九年),御史何守正等上表彈劾,言蘇軾詩句譏諷朝政,暗藏不軌;神宗大怒,將蘇軾逮捕入獄待死,史稱「烏臺詩案」。這是蘇軾政治生涯的重大轉折,他在獄中歷盡折磨,三不五時接受嚴刑拷打,「詬辱通宵不忍聞」,幾度將要命絕;……所幸最終免死,改謫黃州團練副使。
  • 盛唐,是帝國領土最為擴張的時期;塞外遼闊的風光,英雄策馬的景象,拋頭顱、灑熱血,建功立業,是每個好男兒心中都有過的夢想。在這個時期也產生了許多傑出的邊塞詩人,他們的作品得到百姓的普遍共鳴,也被人們所廣為傳唱,而其中最傑出的當推王之渙。
  • 王昌齡的好友辛漸準備北上洛陽,詩人特地陪伴著他,直送到潤州,在芙蓉樓作別。〈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人稱「詩佛」,在他的詩中常常看不到作者個人的形象,只是如畫般描繪出自然的本來面目。由於長年修佛,王維的詩總表現出一種「無我之境」,沒有過多的情感,只是靜觀萬物紛陳而已。〈竹里館〉一詩卻打破了這個常例,詩中不但出現了主角清楚的自我,而且還是一個極度孤獨的形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