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羅馬帝國興衰記(24) 最後的統一

文宇
font print 人氣: 7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六.瓦倫提尼安王朝(364~394年)和狄奧多西王朝(379~395年)

1.瓦倫提尼安王朝

瓦倫提尼安王朝有四位皇帝:瓦倫提尼安一世、其弟瓦倫斯、瓦倫提尼安一世的兩個兒子:格拉提安及瓦倫提尼安二世。

瓦倫提尼安一世(Valentinian 364年~375年在位 西帝)

瓦倫斯(Valens 364年~378年在位 東帝)

約維安死後,軍隊推舉尤利安和約維安的部將瓦倫提尼安和其弟瓦倫斯繼皇帝位。瓦倫提尼安治理西部帝國,瓦倫斯治理東部。

公元367年,瓦倫提尼安宣布其子格拉提安為共治帝。瓦倫提尼安在位期間一直專注於抗擊外敵對羅馬帝國的入侵。在高盧邊境修建防禦工事、擊敗阿拉曼人對高盧和日耳曼的入侵、派遣步兵主將塞維魯挫敗了幾次盎格魯人的海上侵略行動、派遣將領狄奧多西(狄奧多西一世之父)打敗從不列顛北部入侵的皮克特人,將其趕回哈德良長城以北,恢復了不列顛的安寧。

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在不列顛島修築橫貫東西的「哈德良長城」,標誌著當時羅馬帝國擴張的最北界。(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374年,夸迪人入侵羅馬帝國,瓦倫提尼安率軍迎戰,但因血管爆裂暴斃於軍中。帝國西部由其子格拉提安統治。

東帝瓦倫斯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即位後立即發動針對波斯薩珊王朝的戰爭,但此時國內卻發生叛亂,前朝皇帝尤利安的親戚普羅科皮烏斯發動叛亂,局勢曾一度相當糟糕,最後在埃及等地援軍的幫助下,瓦倫斯扭轉局勢,平息了叛亂,與薩珊王朝的戰爭,最後也以波斯求和結束。

公元375年,西哥特人因受到匈奴人的入侵而大舉遷入羅馬帝國。

早在公元一世紀,被大漢王朝擊敗的匈奴人被迫西遷後,自史書中銷聲匿跡。公元三世紀,匈奴人於歐洲現身,開始大肆擴張。

被匈奴人打敗的東哥特人開始驅趕西哥特人,而失去家園的西哥特人則派出使者拜見瓦倫斯皇帝,聲稱有20萬哥特人希望移民巴爾幹半島。瓦倫斯接受了西哥特人的請求,期望能用哥特人來充實軍隊、並作為帝國的屏障。

巴爾幹半島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但事態很快失去控制,大量的數以百萬計的西哥特人源源不斷湧入多瑙河流域,當地的羅馬政權很快失去對他們的控制。公元377年,一場大規模的哥特人暴動發生了。

378年,在一系列戰事失利後,瓦倫斯皇帝御駕親征,在哈德良堡戰役中,他所率領的羅馬帝國精銳部隊被西哥特人徹底擊敗。瓦倫斯受傷後困在一間茅草屋中,被趕來的哥特人一把火燒死。

格拉提安(Gratianus 375~383年在位)

公元367年,8歲的格拉提安被其父瓦倫提尼安一世任命為奧古斯都,375年,瓦倫提尼安一世去世,17歲的格拉提安即位。

因有軍隊支持他年僅4歲的同父異母弟弟瓦倫提尼安二世,格拉提安便同意將帝位與弟弟共享,將意大利、北非和伊利里亞西部交給瓦倫提尼安二世統治,自己則統治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

公元377年,帝國東部發生西哥特人暴亂,格拉提安在擊敗入侵高盧的阿勒曼尼人後,趕往東部支援,可惜為時已晚,帝國軍在哈德良堡戰役中失利,皇帝瓦倫斯戰死。為平息西哥特人之亂,格拉提安冊立狄奧多西一世為奧古斯都,治理帝國東部,並與西哥特人簽訂盟約,哥特人可以以同盟的身分在羅馬定居並且加入羅馬軍隊。

狄奧多西一世(Manuel de Corselas/維基百科)

公元383年,格拉提安被不列顛的反叛將領馬克西姆斯的手下殺害。

格拉提安在位時,在他的首席顧問米蘭的主教安波羅修(Ambrosius)的影響下,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抑制基督教之外的宗教。如:拆毀元老院的勝利女神祭壇;強占異教祭司和維斯塔貞女的收入,並禁止遺贈地產給予他們;沒收祭司學院的財產,取消異教祭司的特權和豁免權等等,為後來的「狄奧多西詔書」做了鋪墊。

格拉提安死後,瓦倫提尼安二世曾與馬克西姆斯有過一段時間的妥協。公元387年,馬克西姆斯再次入侵意大利,瓦倫提尼安二世與他實際掌權的母親被迫出逃至狄奧多西處。

狄奧多西以擁戴瓦倫提尼安二世復位為名,出師征討馬克西姆斯,擊敗並處死他,名義上恢復了瓦倫提尼安二世的皇位。此後,瓦倫提尼安二世被安置在遠離意大利本土的高盧小鎮維也納,皇權被架空。

公元392年,瓦倫提尼安二世被發現吊死在宮中。

瓦倫提尼安二世死後,狄奧多西一世成為帝國唯一的皇帝,他也是羅馬最後一任統一帝國的皇帝。

(待續)@*

責任編輯:畢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尼祿是古羅馬第一個迫害基督徒的暴君,他為了一己之私,殘酷迫害基督徒。尼祿一生,殺妻殺母弒師害弟……犯下無數惡行,而「對正信之士的迫害」使他成為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殘暴帝王,「尼祿」的名字成為暴君的代名詞,千古以來受盡世人唾罵。
  • 克勞狄王朝覆滅,羅馬帝國進入「四帝內亂」期,各地行省和軍事長官相繼稱帝,一年中出現了四個皇帝,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政治經濟秩序混亂...
  • 之後的羅馬帝王依舊不斷重複地犯下天理不容的罪惡,給自身、給民族國家帶來毀滅的命運。弗拉維王朝隨著圖密善的死而滅亡,歷經三任帝王只有27年,元老院推舉...
  • 安敦尼王朝不能稱其為一個王朝,因為這時期繼承的幾位帝王之間並不都是親族血緣關係,帝位承傳實行在任帝王收養具聲望人士為養子作為繼承人的體制。
  • 安敦尼‧庇護家世殷實,卻從不揮霍,甚至把自己的私產捐入國庫。他善於理財勤儉治國,羅馬在他治下度過23年的安穩和平時期,死後國庫充盈,結存27億塞斯退斯。安敦尼‧庇護終年74歲,統治羅馬23年。是五賢帝時期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因此這個時期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安敦尼王朝。
  • 奧勒留統治末期,經年的戰爭、大瘟疫、地震、火災、水災,不斷的天災人禍的蹂躪下,帝國民窮財盡、滿目瘡痍。
  • 公元193年~公元395年,這個時期是羅馬帝國衰落期。帝國命運起伏跌宕,歷經3世紀危機,再也沒有出現過如奧古斯都及安敦尼王朝時的繁榮穩定。
  • 塞維魯王朝的七位皇帝,除王朝奠基人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外,其餘均是被殺身亡。這個靠討好軍人建立的王朝,最終還是被軍人推翻。
  • 公元238年,羅馬帝國有5位帝王被殺。其後,元老院推舉年僅13歲的戈爾迪安三世為帝。
  • 有史學家稱,造成三世紀危機的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羅馬帝國沒有出現一位能夠拯救帝國於水火的強有力的領袖。其實不然,有能力的帝王不是沒有,德西烏斯就可以算作一位,但人的能力再強,也強不過天意,所謂「審時度勢」就是能認清天意所向,順天而動才能所向披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