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需要操心美國的債務問題?

人氣 790

【大紀元2016年12月12日訊】就在12月11日這一天,大陸某網媒先後轉載刊登了喉舌媒體《人民日報》的三篇文章,其標題分別為《人民日報評美國政府債務問題:若不採取措施,將影響美元信用》、《央媒刊文談美國政府債務:全球貨幣金融體系不穩定性加劇》、《人民日報刊文:特朗普上台後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債務問題》。

僅從標題就不難看出,代表中共官方意識的《人民日報》所操心的正是美國的債務問題。從通篇所描述的對象及用詞來看,這裡「美國的債務問題」指的就是「美國國債」。而從標題中使用了「採取措施」、「不穩定性加劇」、「重大挑戰」這幾個不甚樂觀的詞彙來看,「美國國債」在中國官媒眼中,是一個存在著諸多風險,充滿了不安全因素,且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然而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老百姓常聽到的卻是那句「中國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在官方正面的宣傳、報導下,中國人早已驕傲的認為,如今的美國窮的開始跟中國借錢了,而如今的中國則翻身當上了美國的債主。遺憾的是,這種自豪感似乎並未持續多久,甚至在最近的一年中,國內、國外都不斷傳來了有關「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的消息。有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的一年中,中共央行有9個月在減持美債」,「美債總額降至1.1851萬億美元」;尤其是今年8月,「中共央行大幅減持美債337億美元,減持幅度創三年來最高」。

這突如其來的、與此前背道而馳的舉措不得不讓中國老百姓產生困惑:當美國債主這般揚眉吐氣的事兒,如今中國政府怎麼說不干就不幹了?而對金融領域的行家來說,或許這個問題本身就提的有些外行?事實上,「持美國國債就等於借錢給美國」的荒謬說法早已被懂經濟的專家識破,如今恐怕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購買美國國債的行為其實是一種講回報、講收益的投資行為。而這樣的解讀也恰恰與上述標題中「美元信用」、「金融體系」這兩個經濟類專詞以及「減持」這一投資類術語形成了同一語境。

也就是說,如今官媒《人民日報》之所以加大力度的撰文,正是因為想要從投資的角度,而非從「當美國債主」引發的「民族自豪感」上來解釋,為何中國要減少對美國國債的投資。於是,上述三篇文章的落腳點則完全放在了對此原因的探究上,正如《央媒刊文談美國政府債務:全球貨幣金融體系不穩定性加劇》一文所解釋的那樣,「美國國債將猛增10萬,到2020年底累計國債將高達30萬億美元」,「這將給美國政府和經濟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甚至可能會引發空前的債務危機」。這一邏輯看似合理之處就在於,美國如今債台高築,極有可能還不起債務,中國還是見好就收,以減少投資為妙。

然而,頗為新奇的是,就在上面這段描述的下方,緊接著又出現了這樣一段文字:「面對巨額國債,美國政府不可能直接違約,但會採用增發貨幣,推動通貨膨脹的方式……」。而在《人民日報刊文:特朗普上台後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債務問題》一文中也有分析稱,「美國政府債務的32%由海外債券者持有,美國很可能通過借新還舊或貨幣貶值製造出通脹,最終減緩債務壓力」。也就是說,即便面臨著「債台高築」,美國也有辦法應對,無論採取什麼樣的解決方式,都不會淪落到要當「老賴」的地步。更何況,2011年的數據顯示,在「32%」的海外債務中,中國總共也只占到了「9.5%」,而這點錢根本不至於讓美國耍賴不還?

有專家指出,「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是幾乎所有金融產品的定價參考標準,這是中國政府以及各國政府始終青睞美國國債的主要原因」。可見,對於「美國國債」這種幾乎是穩賺不賠的金融產品,中國如今的拋售顯然不是害怕美國「還不起」,而是因為另有所需,才想要急於收回一部份投資。

有海外媒體報道稱,「中共減持美國國債,主要是官方動用外匯儲備支撐人民幣匯價」。美國財政部的報告也提到,「中共央行拋售美債為了支撐人民幣匯率,防止人民幣快速貶值」。有資料顯示,「從去年8月至今年8月期間,由於人民幣持續貶值,中共央行出售5700億美元的外匯資產來維持人民幣匯率」。此外,就在去年,為了「支撐疲軟的經濟和股市」,中共官方已將美債「減少了大約2000億美元」。

相比美國有可能出現的債務危機,中國這廂早已慘烈的爆發了諸如「人民幣貶值」、「股市低迷」、「外資撤離」等這些更難以緩解的危機。且不知,如今拋售美債之舉能否幫政府實現「拆了東牆補西牆」的夙願,只看麥肯錫諮詢機構在2015年發布的保守數據——「中國債務規模自2007年7.4萬億美元增加到現在的28.2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282%,比澳大利亞、美國和德國的總和還要多」,就足以讓中國的喉舌媒體將視線從美國拉回中國。面臨著自身難保的境況,與其忙著操美國的心,倒不如先擔心自己。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中國去年減持美國國債
中國拋售美國國債 引發市場關切
中共拋售美國國債 美國人不在乎
經濟低迷 各國拋售美國國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