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讀三國」系列之五:袁曹爭雄 官渡決戰

【義讀三國】曹操大戰官渡 以一當十

作者:柳笛
font print 人氣: 39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漢末亂世,那些意圖稱霸天下的各路諸侯中,似乎沒有一位像曹操那樣,為糧草日夜懸心,將糧草視為作戰的最大顧慮。據淮南的袁術、自霸江東的孫策、鎮守荊州的劉表,無一不是地廣兵多,糧食充足。 實力最強大的袁紹更不必說,吞併冀、青、幽、并四州,帶甲百萬,廣有錢糧。

而白手起家的曹操,麾下不乏謀臣良將,卻總因糧草不足而於陣前捉襟見肘。征袁術時,十七萬曹兵耗糧巨大,諸郡接濟不及,不得已處死倉官平息眾怨;與呂布決戰,陳宮因曹軍糧少,必返許都取糧,建議呂布斷其糧道而解圍。

或許正因為乏糧,曹操麾下的謀士們奇策百出,崇尚速戰;軍士們勇猛善戰,以一當十。再加上主帥的軍事天賦與壯志雄圖,曹軍出馬,總能化解瓶頸,出奇制勝。這一點,在決定歷史走向的官渡之戰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急戰與緩守

官渡之戰,決定歷史走向與袁曹生死存亡的重大戰役,曹操面對的,是在兵力與糧草方面都具有絕對優勢的強勁對手。袁營的沮授說:「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曹營的荀攸也說:「紹軍雖多,不足懼也。我軍俱精銳之士,無不一以當十。但利在急戰。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這是一場從開頭就能預見勝負的硬戰,且雙方謀士都一針見血地指出彼此實力特點,提出最穩妥的作戰方略。從他們的言談中,我們似乎可以感知,此戰的主動權是袁紹一方,若他堅壁不出,曹操那邊必有斷糧之虞,不戰而敗。然而主帥的選擇決定戰局的根本走向,袁紹認為忠言是擾亂軍心,監禁了兩位最具韜略的謀士;曹操卻道:「所言正合吾意。」這場戰役,便在袁紹七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征塵中拉開帷幕。

曹操官渡破袁紹,清初刊本《三國志》(大魁堂藏版)插圖。(公有領域)

曹操起軍七萬,迎戰勁敵,留荀彧守許都。第一次交鋒,曹操命軍士衝擊敵陣,敵營審配命弓箭手萬箭齊發,殺得曹軍大敗,退回官渡。審配又命袁軍於曹營前築土山,弓箭手居高臨下發動攻勢,欲逼曹軍棄守隘口。一時間,箭下如雨,曹軍蒙楯伏地,狼狽不堪,袁軍則吶喊狂笑,占盡風頭。

曹營劉曄獻克敵之計,連夜起造數百輛發石車,待敵軍射箭,一齊發動炮石。次日,袁軍弓箭手死傷無數,號其車為「霹靂車」。審配又獻一計,命軍士用鐵鍬打通地道,從地下直取曹軍。劉曄則圍繞營寨一圈,開鑿一條長塹作為防護,讓彼軍挖掘至此,不得入營,空費力氣。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幾十萬袁軍,曹操善納良策,迅速將其攻勢一一化解。然而,袁紹敗而不退,繼續虎視官渡,不知不覺袁曹於官渡對峙兩月之久。急戰演變成緩守,袁紹兵多糧足,自無退意;而曹操卻因軍力漸乏,糧草不繼,幾乎走到山窮水盡的境地。

Ope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bamboo slips.
荀彧說:「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shutterstock)

天賜良機

就在曹操躊躇是戰是退時,荀彧的一封書信讓曹操重燃信心,發誓決戰到底。荀彧說:「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他認為,曹操神武明哲,興兵決戰無往而不利,此時看似陷入絕境,卻正是用奇謀克敵的大好時機。

曹將巡哨時,獲袁軍細作,得知袁軍將有糧草送來接濟,曹操見此機遇,遂定下劫糧妙計。他派出的兩隊精兵,先燒毀輜重糧草,後夾擊馳援的軍隊,令袁軍大亂,曹軍亦得以修整恢復。袁紹處的審配趁機提醒主公,烏巢乃屯糧之處,必須由重兵把守。袁紹雖遣大將與兩萬人馬駐守,卻用兵不當,選了一位性剛好酒的匹夫。

袁紹的一次次舉動無異於自毀長城,然而曹操想要剿滅袁紹,卻是有心無力。曹營軍糧告竭,曹操急發使者籌集糧草,誰知,卻被許攸擒獲。許攸是曹操的兒時舊友,此時在袁紹麾下出謀劃策。他搜出催糧的書信,意識到這是決勝關鍵所在,立刻稟報袁紹,請求立刻出擊。

曹操以奇謀智計著稱,在官渡孤注一擲,怎會料到使者會被袁軍擒獲?上天給了袁紹又一次取勝的機會,然而他卻因猜忌生生錯失。他先認為那些書信是曹操假意派出誘敵的招數,後聽審配傳來的運糧消息,得知許攸的小輩因貪污錢糧而下獄,立刻遷怒許攸,懷疑許攸與曹操合謀來欺瞞他。

許攸為人貪而無治,對袁紹卻是一片忠心,此刻反被誣陷,憤懣之際拔劍自刎。幸得左右勸阻,他才幡然醒悟,決議棄暗投明,歸順曹操。

魏太祖曹操彩像,明人繪。(公有領域)

跣足迎友

深夜,曹操正準備解衣歇息,忽聽說故友許攸來投,來不及穿鞋,立刻跣足出迎。遙望見許攸,他便撫掌大笑,攜其手一同入帳。曹操搶先下拜,待許攸一片恭謹摯誠。許攸見之,甚為感動,立刻表明來意:「某不能擇主,屈身袁紹,言不聽,計不從,今特棄之來見故人。願賜收錄。」

曹操愛才,知他是袁軍中頗有見地的謀士,如今他私自來投,一定會為戰事帶來轉機。曹操萬分暢意,向他虛心請教:「子遠肯來,吾事濟矣!願即教我以破紹之計。」許攸見曹操不計前嫌,也將自己在袁營的計策坦誠相告。他曾請袁紹派輕騎偷襲許都,首尾夾攻。曹操聽後大為驚歎:「若袁紹用子言,吾事敗矣。」

許攸又獻破袁大計,擇一隊精兵詐稱護糧的袁軍,奇襲烏巢,燒其所有軍糧輜重。他還斷言,在三日之內,必使袁紹百萬之眾不攻自破。曹操大喜,立刻留許攸重用,次日親選五千軍士,準備劫糧。大將張遼恐許攸有詐,勸曹操切莫輕易出兵。曹操卻不似袁紹優柔寡斷,他看準許攸真心投靠,是天敗袁紹;而己方,若不採納許攸計策,只能是坐而待困,不如放手一搏。

出征前,曹操還命荀攸、賈詡、曹洪等鎮守大營,左右各設一支伏軍。他的五千人馬,著張遼、許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後,自引諸將居中,便打著袁軍旗號,於黃昏時分束草負薪,銜枚勒口而走。一路上多次遇到袁軍,曹軍只謊稱是袁將蔣奇之兵,均是暢行無阻。待至烏巢,四更已盡,曹操命軍士點燃束草,直殺入敵營。

彼時守將醉臥帳中,全無作戰能力。附近的援軍前來救應,曹操又命眾人奮戰,待敵兵到跟前再回身作戰。於是,曹軍個個爭先殺敵,烏巢火焰沖天,煙迷太空。援兵抵擋不住曹軍的攻勢,皆被殺退,烏巢屯駐的糧草,也盡數燒絕。

袁紹驚見烏巢火起,匆忙之下,派張郃、高覽領五千人馬襲擊曹營,又派蔣奇領一萬兵救援烏巢。在烏巢附近的小路上,蔣奇兵遇到袁軍打扮的曹軍,遂不作防備,被曹軍殺個措手不及。攻打曹營的袁軍,遭遇大營三路曹軍的夾擊,從烏巢返回的曹操又從背後掩殺,袁軍四散潰逃。張、高二人因受袁紹猜忌,臨陣倒戈,轉投曹營,令曹操軍勢大增。

曹操分兵拒袁紹,清初刊本《三國志》(大魁堂藏版)插圖。(公有領域)

穩操勝券

袁紹這邊去了許攸、張郃、高覽等文武賢才,又損失烏巢存糧,營中人心惶惶。許攸力勸曹操抓住戰機,主動劫寨,從半夜混戰至天明才收兵,致使袁軍折損大半。荀攸又獻計策:揚言調配人馬,分別攻取鄴郡、黎陽,斷絕袁兵歸路;袁紹聞之,一定會出兵抵抗;我軍在乘機出擊,可一戰破袁紹。

曹操欣然納其言,待袁紹分兵出擊,將大軍分成八隊人馬,直衝袁紹大營。袁軍心無鬥志,大敗而散,袁紹僅帶著八百餘兵逃亡。這一戰,曹軍斬殺袁軍八萬餘人,血流盈溝,溺水死者不計其數。

大勝之後,有人從袁紹所遺書冊中搜檢出一束書信,皆是曹軍中與袁紹暗中往來的密信。手下將士都說:「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曹操卻不以為意,認為當袁紹最強盛的時候,自己尚且無法自保,何況是下屬呢?他遂命人將書信全部焚毀,再不追究。

曹操於官渡一戰,一把火燒毀袁紹糧草,贏得戰機;又一把火燒毀通敵書信,贏得上下人心。他曾因受制於糧草,進退兩難;又在糧草上大做文章,大膽啟用降臣而扭轉乾坤。戰後,曹操面對潛在的背叛者,又能做到寬仁大度,既往不咎,可謂至仁至義。袁曹決戰,曹操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雖有天意襄助,難道不也是由於曹操的神勇與高義,促成了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戰爭神話嗎?#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魏武帝曹操詩歌有云:「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其濟世安民、肅清寰宇之志及一統天下的雄心和抱負,躍然紙上。而為了實現這雄心和抱負,曹操憑藉其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金戈鐵馬,歷經三十餘戰,終於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的分裂狀態,延續了漢王朝的統治。期間,多少英雄歸附,多少豪傑嚮往,多少經典故事流傳。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上說曹操「有大功於天下」。
  • 古往今來,能成其大業者,都必定具有淡泊精神,即收斂「天下唯我獨尊」的物質和精神慾望,而以天下之大業為己任。三國時期的奇才諸葛亮自甘淡泊隱居隆中,之後才有了負天命輔佐劉備成就基業;而身處同一時代的曹操,同樣甘於淡泊,放棄物質享受,並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廣招人才,實現了其濟世安民、肅清寰宇之志及一統北方的雄心。
  • 《說文解字》中說:「信,誠也,從人,從言。」也就是說,「人言成信」,「誠從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須說話誠實,言出必踐。三國時期統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就是這樣一個「以信待人」之人,天下英雄因而多歸附他。
  • 曹操征張繡,討袁術,伐呂布,此後,長江以北揚、徐、兗、豫四州均歸曹操所有。
  •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兼併公孫瓚,據黃河以北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封號烏桓,北無後顧之憂。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自擁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南向以爭天下。時曹操主豫、兗二州,兵不足兩萬,北有袁紹大兵壓境,南有張繡、劉表不肯降服,東有劉備聯紹,東南孫策蠢蠢欲動,西有關右諸將觀望。
  • 曹操統軍三十餘年,征伐五十多戰,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而因事設奇,量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餘萬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即《孟德新書》)從事;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曹操《孫子略解》為後世傳下孫子兵法要旨和曹操兵法、謀略,為歷代兵征天下、王者治國所借鑒、依從。
  • 陳琳原來是袁紹的部屬,主持起草文件。打官渡之戰前,他幫袁紹寫了一篇聲討曹操的檄文。當曹操收到文稿時正在頭痛,躺在床上動不得。書吏把檄文讀給他聽,還沒讀完,他就從床上跳起來,頭疼也好了。這也難怪,因為陳琳的文章不只揭露曹操的罪行,還翻出他的祖宗三代,連父親曹嵩的養父太監曹騰也抖出來了。袁紹失敗後,陳琳被俘投降了曹操。
  • 三國君王的成長壯大,也吸引無數豪傑投身這場如畫江山中的戰爭傳奇,譜寫出一段段交織著忠義、信義、情義、道義的慷慨壯歌。在這裡,有忠君不二、鞠躬盡瘁的謀臣良將,有一諾千金、情深義重的知己良朋,更有那深明大義、天下歸心的亂世英雄。
  • 受人之託,救援徐州,是義的行為;但是無緣無故得到徐州,那便是無情無義之人。劉備是帝王之才,如何不知徐州在天下意味著什麼?他又如何不知,得到徐州之後可以加速實力的壯大,於漢於己皆有百利。
  • 關羽來時孑然,去時決然,功名利祿一概拋於身後,與曹營兩不相欠。既不負新主厚恩,更兌現舊日盟誓,關羽許都一行當真是忠義兩全,正氣浩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