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葉憲年:尊儒重道 修身齊家 傳承文化 育人有方 

文:洪恩賜 圖片由葉憲年本人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6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6年12月19日訊】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核心之一的儒家理念,對深愛中華文化的葉憲年影響甚大。來自臺灣的葉憲年,作為加拿大芸芸移民當中的一員,從零開始,在立足本土、尋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懷著「心存善念,將家庭照顧好、將孩子教育好,好好貢獻於社會」的願望,持之以恆數十年從事三份終身職業,靠賴以養生的一份職業收入支撐微利甚至不賺錢的兩項教育事業,並且投身15個社團做義工,身體力行著聖賢之道。一路走來,臺灣媳婦葉憲年不僅備受臺加社會的高度肯定,同時也收穫讓她一生感恩、引以為傲的最大財富:溫馨的家庭和友情!

父愛永遠的凝視傳遞著美德

葉憲年(Julie Chang)一身清逸不俗的氣質,像個剛從四書五經中走出來、蛻去羅裙換上洋裝現身時代舞臺的大家閨秀。她出生於福州,上有一位兄長下有一個弟弟,母親信佛。當年她還在襁褓中時,就被父母抱在懷中遷徙到海峽另一岸,成長在保留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和美德較好的美麗之島——臺灣。作為家中的獨生女兒,她深為父母珍愛與悉心栽培,自幼就在書畫與文學方面展現出特異的才華,文筆尤為出眾,從小學起就參加寫作比賽,青少年時代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葉憲年的父親是一位優秀的督察、警察中的明星,1969年被捲入白色恐怖事件,羈押一年多獲昭雪平反。復職半年後即不幸癌患入院,拖了一年多辭世,時值49歲英年。父親當初在獄中坦坦蕩蕩地向家人表明自己是清白無辜的:「我絕對忠於我的國家,我絕對不讓兒女丟臉!」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從此鏗鏘在葉憲年的人生道路上,經久彌新,一路激勵著她恪守為人應有的品德走到今天。父親的臨終囑咐更成為她終生的座右銘:「清清白白做人,正正當當做事。」

尊儒重道,修身齊家,傳承文化和育人有方的葉憲年。
尊儒重道,修身齊家,傳承文化和育人有方的葉憲年。

葉憲年從大學畢業出來,受聘到中華航空公司臺北分公司做地勤工作。父親患病前一年,她就著手申請去美國讀書,後因父親患病,於是她擱置起心中的美國夢,工作之餘常到父親的病榻旁陪伴照料。

父親去世後,政府作為補償,發放給家屬一筆撫卹金。憑著撫卹金,1973年,年輕的葉憲年帶著父親沉甸甸的遺愛與母親及兄弟們殷切的期望,到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大學(University of Santa Clara),攻讀易於安生立命的商學(MBA)碩士,從此更展開北美文化探索之旅。對於仍處在與父親生離死別驚慟中的葉憲年來說,與家鄉的距離越遙遠,對父親的思念竟越濃厚。此後,她的人生路上從未揮別父愛諄諄的教導與凝視的目光。

有緣人相助立足加國實現自我

1975年,葉憲年唸完商學碩士,與香港來的同學張明倫在加州結婚,隨夫婿一齊移民加拿大。跟不少移民一樣,她經歷過舉目無親的新移民艱難時期,當時她與丈夫唯一的貴重傢俱就是一臺電視機,於是他們租了一輛拖車拉著這臺電視和簡單的行李,從加州沿北太平洋東岸一路北上1500多公里、開到加西卑詩省的溫哥華。幸好丈夫在溫哥華的一位高中同學熱心相助,不僅把緬街(Main Street)家的半地下室拿出來、還贈送傢俱,讓人地兩疏的葉憲年伉儷落腳,又抽出時間來帶他們小夫妻去找工作。

葉憲年也經歷過新移民擇業的不穩定階段,曾多次徘徊於人生的十字路口、舉棋不定。她在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卑詩一家省級研究機構裡做會計。一年之後,她辭了工,抱著嘗試一番的心態買下市中心的一家咖啡店,涉足經商。經營咖啡店一年多之後,懷了大女兒,於是將咖啡店出售。養胎期間又嘗試做過自僱。生下女兒休完產假後,她受聘到日本三菱企業工作,恢復了會計職業,此後在「三菱」30年,作為資深會計師一直工作到退休,期間,由於出色的業務能力,於1989-1990年成為加拿大TD銀行亞洲會議顧問。

「三菱」這份工作與葉憲年自幼愛好的詩書美文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卻成了她的第一份終身職業,也成為她馳騁未來人生使命性事業旅程的寶車座駕——在「三菱」,她擁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與生活保障,更擁有了一個讓她能夠廣泛接觸並融入本地主流社會與文化的平臺。套用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說法,她的生活已經遠遠超過溫飽水平、具備了良好的條件以落實自我實現。自此,她開始思考在新環境中怎樣最大化地實現自我價值,怎樣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並尋找投身本土多元文化建設的切入點……

三份終身職業鼎起文化傳薪平台

這時,葉憲年遇到了移民人生中的另一位有緣人,加西臺灣大專校友會附屬學校「加西臺灣大專校友會中文學校」校長趙翠慧女士。1983年,葉憲年加盟「加西臺灣大專校友會中文學校」,由此開始了她的第二份終身職業:從做老師為起點積極參與,於1984年出任該校校長一職,直至2013年退休。

尊儒重道,修身齊家,傳承文化和育人有方的葉憲年。
尊儒重道,修身齊家,傳承文化和育人有方的葉憲年。

以中文學校作為基點,葉憲年在「三菱」的工作圈外,開闢了一個新的事業領域、一個創造的平臺——通過辦學,在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作出優勢整合。在這個領域中,葉憲年如魚得水,運用大學所學教育與商學碩士所學的經營管理才能,既能通過辦學實現自我,還能培育人才,為移民孩子們提供一個適應本土的「過渡地帶」,同時又能藉此機會將加華文化之精華合璧、創出新文化,貢獻於加國社會,可謂一舉數得。她感到很有意義,工作成為享受,其樂無窮。

身兼會計、校長兩職還覺得遊刃有餘的葉憲年,由80年代中期開始陸續擔任多個華文社團的主席和理事,包括卑詩中文協會副會長(1985-1986)、卑詩中文學校聯合會創會主席及理事(1986-1988)、加拿大祖裔語言中心理事(1989-1990)、加西中文僑校聯合會副會長(現為顧問)、全加華文教育會議主席及總策畫 (2012-2013)。

1995年,葉憲年與趙翠慧女士合資開辦大溫列治文市首家中英雙語幼兒園「慧仁教育中心」,並出任校長。「慧仁」曾榮獲社區最佳幼兒園獎,於1995年遷到現址,更名為「慧仁雙語教育學苑及數位示範點」,增加開設了「慧智電腦數位教學中心」,將教學擴展至電腦科技,葉憲年仍擔任校長(至今)。由於加政府對幼教管理嚴格,規定每位教師帶學生的上限名額,因此加拿大的幼教屬於不賺錢行業,可是葉憲年明白幼兒期是「百年樹人」的一個關鍵期,因此本著為孩子們打好良好根基的意願,她就把「慧仁」當成「非牟利機構」,20多年如一日地細心呵護著經營了下來。

「慧仁」成為葉憲年的第三份終身職業,也是她從「三菱」「加西臺灣大專校友會中文學校」退休後至今仍堅持的一份工作。作為女性,她慶幸「慧仁」一直以來幫助了不少單親母親,讓她們可以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全天候照顧,免卻後顧之憂。作為文化傳薪者,看著學童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愛孩子的她心中充滿了被信任感、以及智慧被延續的喜樂感。

做師賢集東西文化精粹育英才

多年的教學讓葉憲年體驗到北美本土教育的很多長項:重理性和批判性(反思),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孩子懂得感恩,善用啟發式教育,注重傾聽孩子而非操縱孩子,給孩子空間讓孩子選擇適合的東西,讓孩子感到快樂,但孩子是否受教,則聽天由命不強求。葉憲年將這些長項都納入了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受益不淺。這些經驗對其後她參與蒙特梭裡雙語教材設計及管理、以及擔任僑委會海外中文教材編委的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除了通過辦學學習加拿大優秀文化,有國畫功底的葉憲年還重拾畫筆,學習西洋畫技和壓克力畫法,把國畫的寫意與西洋畫的寫實兩大派系的特點兼收並蓄到自己的畫作中,迄今已創作出一百多幅作品。

尊儒重道,修身齊家,傳承文化和育人有方的葉憲年。
尊儒重道,修身齊家,傳承文化和育人有方的葉憲年。

在求知若渴地解讀西方文化的同時,葉憲年對中華五千年文化奧祕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索。當年發生的一件事讓她深受觸動,令她對中華文化敬而有加。事情要從她的小女兒意外被騎著腳踏車的同學撞倒說起——事故後小女兒雙腳竟不能正常行走,而心地善良的女兒不想讓無意撞傷她的同學感到太大的壓力,很長時間一直瞞著大家沒有說出受傷的原因。葉憲年帶著女兒多次探訪西醫,嘗試了所有能夠做的檢查與治療,但就是找不到原因,治療完全無效。最後,醫生無奈只有將原因歸結於孩子心理出了問題。但了解女兒個性的葉憲年認為無關心理問題,不能接受醫生的診斷結果,更無法接受女兒的現狀。

為這件事傷透了腦筋哭乾了眼淚的葉憲年幾乎崩潰,走投無路之下想到找中醫治療。經多番打聽、尋訪到一位著名的運動醫師。中醫師經檢查發現,孩子的尾椎骨錯位後壓到神經,導致無法行走。結果,在中醫師的調理下,女兒甚至完全沒有服用任何藥物、只靠幾個療程的推拿就竟然痊癒了!這件事給葉憲年的震動很大,也讓她更加明晰文化傳薪工作的意義所在。

作為一名文化傳薪者,她希望自己像老子在「道德經」裡講的「上善若水」的水那樣給社會帶來益處:要像水一樣「至善」,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具有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溪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卻能滴水穿石,穿透堅硬的東西,所謂「柔德」所在,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投身15社團促加華新文化

圖:葉憲年的勤勉和努力得到加拿大與臺灣社會的高度認可,於2008年當選為中華民國僑務委員(全球共120位加國僅4位)、接受時任臺灣總統馬英九的親自任命,任期至2012年底。
圖:葉憲年的勤勉和努力得到加拿大與臺灣社會的高度認可,於2008年當選為中華民國僑務委員(全球共120位加國僅4位)、接受時任臺灣總統馬英九的親自任命,任期至2012年底。

葉憲年很喜歡孩子,這也是她選擇並能夠長期堅持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文教工作能夠讓她兼顧自己的女兒、在教別人的孩子的同時又教了女兒,不但在完成工作的同時與女兒增加了相處時間、建立了共同興趣和話題,而且用自己的「身教」讓女兒領悟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女兒如何跟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身心逐漸融入本土的葉憲年,對加拿大這個予人無限創造平臺的國度產生了深深的歸屬感,將加國視為真正的第二故鄉。她把四書之一儒學著作「大學」裡的名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在移民地的人生定位。這句名言指人通過修心養性可以變得道德高尚,能夠令家人和睦相處,有這種和諧的基礎才能治理好國家,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就能使普天達到至善境界。葉憲年根據這句名言,結合自己作為女性教育工作者的具體狀況,對自己提出要求:「心存善念,將家庭照顧好、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將社會帶好,才能好好貢獻於社會,不能只顧社會把孩子丟開不管。」

於是,在家裏,她從自身做起,依照中華古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悉心教育兒女,發自內心地敬重信仰基督教的婆婆、學習婆婆的大愛胸懷,她們婆媳間的關係相處得非常好,一家人在西方社會少見地四代同堂生活在一起。在社會上,她懷著「奉獻加國而不是計較國家」的善念服務於社會,隨著緣分和人脈的水到渠成投入到多個社團的活動中:2003年出任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僑務促進委員、僑務顧問(至2012年),2006年,擔任全加中華總會館副會長及理事(至今)。她的勤勉和努力得到加拿大與臺灣社會的高度認可,於2008年當選為中華民國僑務委員(全球共120位加國僅4位)、接受時任臺灣總統馬英九的親自任命,任期至2012年底。

卸任僑務委員後,2013年她又擔任僑務諮詢委員(至今),同時繼續兼任或投身十多個社團的義工工作,包括列治文國際扶輪社理事(現任)、世界華商婦女企管協會溫哥華分會監事長(現任國際監事)、加華作協副會長、加西臺灣大專校友會會長(2011-現任)、師大校友會理事、華商婦女會創會理事(曾任)、加華獅子會理事(現任)、加西臺灣之友聯誼會(現任)、加西臺灣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現任祕書)、漂木藝術家協會理事(現任)。

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一個弱女子怎麼承擔得過來?這在旁人看來似乎不可想像,而葉憲年的心態依然保持水一般的明快,她不知道自己是否達到老子所講的水那樣的「上善」:「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待人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不過能夠探索「五千年文化」寶藏,而且能夠有機會作為文化傳薪者將中華文化在北美發揚光大,她感到三生有幸!

合璧東西方教育 希望孩子得到最好

葉憲年曾跟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Jan Walls(中文名王健)探討過東西方教育文化的差異。王健博士是SFU(西門菲沙大學)人文系榮休教授、SFU文學院亞州-加拿大課程的創辦主任、SFU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創辦主任,加拿大亞洲藝術協會會長。她與王健博士有不少共識,認為東方教育講究和諧(華人很講天時、地利、人合),講飲水思源、尊師重道。然而現代社會中,母親對孩子往往過度保護,事無鉅細都幾乎包辦,往往會揠苗助長、抹殺孩子的優點。西式教育引導孩子學會感恩,講究孩子的個體發展(學校也實行啟發式教育,鼓勵學生自己去找材料、創新),培養獨立性,但如果孩子的心智尚未很成熟,此時家長放手不管的話,那就可能放錯手了——因此家長應明白什麼情況該放手什麼情況不可以放手。

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葉憲年經常思考如何合璧東西方教育的優勢,取長補短,在小異中找到大同——東西方教育最後都是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葉憲年引用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的比喻、來形容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關係:父母猶如弓,孩子猶如箭,弓把箭射到理想的地方。

在這裡,葉憲年獻給讀者家長們「親子教育五C」心靈雞湯:

  1. Care真愛包容(全心的愛與呵護);
  2. Consideration考慮周全;
  3. Communication交流溝通(與孩子的心靈對話);
  4. Consistence堅持一貫(保持原則性,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
  5. Compromise家長與孩子達成互諒協議。◇

 

葉憲年有一位親切包容及心中有大愛的婆婆,和在身後噓寒問暖,體貼入微的先生,他們婚後育有二位女兒。事業有成,家庭和諧美滿,她在家庭主婦與社區義工奉獻的工作,常常能取得平衡,得到家人及社團好友的肯定及支持,溫馨的家庭及友情,是使她一生感恩,引以為傲的最大財富!

和筆者訪問暢談時,她引用了幾段佳文,願與有緣人分享:

美麗,是一場長跑。
它不屬於某個年齡階段,而是整個人生。
二十歲活青春,三十歲活韻味,
四十歲活智慧,五十歲活坦然,
六十歲活輕鬆,七八十歲就成無價之寶,
即使老,也要老得漂亮。
即使白髮蒼蒼,容顏遲暮,也有一顆愛美的心!◇

責任編輯:鄧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 玫瑰花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很多國家將這個紀念日定為法定假期,以慶祝女性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女性在這個世界上占了一半的組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一樣可以有所成就,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 作為一家成立於美國的藝術團,神韻已經成為許多來自中國的傑出藝術家的新家園了,他們曾經因信仰而受到迫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其中兩位藝術家,舞蹈編導古緣和琵琶演奏員梁玉的故事。
  • 出自於對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喜愛,印度一對夫婦在一個老虎保護區旁購買了幾十英畝的土地,讓老虎等野生動物有更多生活與繁衍的空間。這個善舉激勵了其他動物愛好者,成為他們仿效的模範。
  • 他是我的老朋友,但我不知他的來歷,甚至不知道他的本名,他說叫他「禹海」,現在也可以叫他「巴尼度」,是一位布農婆婆為他取的名字,意思是一株又圓又直的大樹。
  • 蔡竺欣強調:風水可以對人起作用,但不起絕對作用。它的奧妙之處在於,不好的風水對長期積德行善者不起做用。反之,好的風水對強取敗德者也不起做用。
  • 王碧枝
    經過半世紀的歷練,王碧枝深深體會,人生中不論遇到好事或不好事,都是培養能力與成長的好機會。
  • 一個球隊的成功除了球員,還離不開那些為勝利舖平道路的幕後工作人員,他們是球員們在場上專心比賽的保障。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多倫多猛龍隊的體能教練Jon Lee。 Jon Lee是菲律賓裔,兒時從隨家人搬到了加拿大,隨著成長,他愛上了籃球,但作為職業生涯還是後來的事。Jon Lee曾是列治文中學的老師。他在UBC大學獲得商業學位後,到列治文中學執教,在那裏一幹就是十多年。 在那段時間裏,他遇到了職業籃球界的關鍵人物。Lee說:「當我還是一名高中老師時,我的一位朋友在1999年讓我做加拿大男子國家隊的經理 - 那就是Jay Triano,我在灰熊隊當球童時,他正在隊裡工作,這讓我開始接觸到頂級球員。」
  • 香港首富李嘉誠,一向以生活簡樸著稱。過去幾十年來,他一直戴著一款50美元的手錶。直到近幾年才升級為西鐵城(星辰)錶,價值大約500美元。有報導指出,李嘉誠的星辰錶,價格不及採訪記者手錶的30分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