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為何古人如此重視冬至

font print 人氣: 7478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2016年12月21日冬至,這個在大陸即將消失的節日,在香港卻非常受到重視,稱「冬至大如年」。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團圓吃飯,俗稱「做冬」,聚餐的樣式絕不遜於大年三十晚的團年飯,菜式也特別豐富,有盆菜、火鍋、湯圓等,更保持著「無雞不成宴」的傳統。

冬至曆法 順天應人

冬至是太陽抵達南回歸線的一天,這天的晝最短、夜最長。自夏代開始,人們即將冬至視為節氣的起點。

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則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古人特別重視冬至。

「冬至」最初並非節日,只作為正月。3000年前,周公以「土圭法」測得「洛邑」(今洛陽市)是天下的中心,令洛陽成為日後十三朝古都。後來他又用此法測得「日影」最長和最短的日子,即現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並將日影最長的一天作為新一年的開始。

周公在《周禮》中規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和「至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的祭祀儀式。民間也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

自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正式將正月和冬至分開,冬至由此成為「冬節」,當時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冬至當日,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好友相互拜訪、贈禮。

魏晉六朝時,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唐宋時期對冬至過節最為重視,皇帝當日要在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祭祖、拜望父母尊長。

清代冬至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誕辰又稱為「三大節」賀朝,順治時期,朝鮮向清朝派出的使節,定期的有冬至使,專門在冬至這一天朝見清帝。

清代北京城的冬至節也很隆重,旗人會於冬至日五更時分,邀請本家嫡親姑表及摯友齊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碼兒」或牌位,祭天並祭「祖宗杆子」。祭罷,親朋圍坐吃「白肉」,這種白肉謂之「神余」。所以《清嘉錄》中稱:「冬至大如年。」

冬至文化在香港得以傳承

冬至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僅次於中國新年的重要節日,民眾會以豐盛的飲食慶祝,所以又俗稱「亞歲」、「肥冬」,在民間也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等等俗諺。

如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酒,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港人非常重視冬至,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團圓吃飯,俗稱「做冬」。很多茶樓食肆晚飯一早被訂滿,一家聚餐。團聚吃飯時菜式也特別豐富,有盆菜、火鍋等。盆菜為香港傳統喜慶時令食品之一,為順應都市人的生活模式,現時除大排筵席的盆菜宴外,亦有不少外賣盆菜可供顧客買回家。

「做冬」後吃湯圓也是港人的傳統習俗,冬至飯前或飯後吃湯圓,「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香港,冬至這一天亦有吃雞的習俗,而且講求「無雞不成宴」。在香港人的餐桌上,雞是不可或缺的。用各種做法烹出雞的美味更是港人最鐘愛的,除白切雞、鹽焗雞、豉油雞等傳統做法外,芝麻沙姜雞、川味口水雞、去骨海南雞等也是餐桌上的招牌菜。

在冬至這天,北方要吃餃子;蘇州人吃餛飩憶西施;江南水鄉吃紅豆糯米飯;上海家家吃湯圓;杭州人一天三頓吃年糕;寧夏冬至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南京人吃大蔥燉豆腐;潮汕人吃甜丸;台灣人冬至則用九層糕祭祖。

冬至在韓國也是比較重要的節日,從這天起代表冬天已經到來,寒冷的季節需要足夠的溫暖與營養,所以韓國人每到冬至這天必喝紅豆粥。

日本自古就將冬至視為太陽誕生日,是新年的起點。雖然日晝時間逐日增加,但仍需要歷經一段十分天寒地凍之時,因此為了強身補元氣,並增強免疫力,在冬至這天吃南瓜。

九九消寒圖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數九寒天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九九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關於「數九」的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懍所著《荊楚歲時記》,到現在已有1445年的歷史,據南朝梁宗德《荊楚歲時記》記載,當時已有數九之俗:「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到了明代,又在士紳階層產生「畫九」、「寫九」的習俗,使數九所反映的暖長寒消的情況形象化,不僅是一項科學記錄天氣變化的時間活動,也是一項有趣的智能遊戲。不管是畫的還是寫的,統稱作「九九消寒圖」。

「冬至進補,春天打虎」

冬至除了是氣候上的寒暑交替及農務、農耕的轉折點外,更是人體在養生上陰陽氣血很重要的轉變點。因為冬至為整個陰、陽氣轉變最重要的時間點,在這一天當中所做的努力,隔年皆可收其效,也就是說,如果冬至的調養是正確的,將有助於未來一年內的身體調養成效。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冬至是自然界陰陽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極也,冬至這一天,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俗語說:「冬至進補,春天打虎」,中醫講究保護初生的陽氣,認為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時期。

從養生學來說,「氣始於冬至」,這個時節更應得宜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身體,有助於保持旺盛精力,防止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中醫建議冬至需注意以下4點:

1. 禦寒。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冬至養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儘量少出門, 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2. 養藏。冬至後,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 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3. 補陽。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 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藥食, 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 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4. 益陰。《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 臥室內要適當通風並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責任編輯:劉曉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0日正式決議,將中國傳統代表一整年時令運行的「二十四節氣」,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冬至將至,花蓮縣衛生局特於12月起,派員至縣內各鄉鎮市的湯圓製售場、大賣場、超市、甜品店、豆花店、傳統市場等,進行稽查輔導及抽驗工作,抽驗各式湯圓製品26件,檢驗13種防腐劑,結果均符合規定。
  • 再過幾天就是冬至,年節最應景的「菜繭」與「雞母狗仔」是不可或缺的,澎湖各社區或社團都有舉辦包菜繭和捏雞母狗仔等活動,有吃又有拿,最具應景味道。
  • 冬至(12月21日)又稱為「冬節」,台灣民眾都會吃湯圓暖身,網路推出應景湯圓吸睛,讓人捨不得吃。台灣各地迎冬至活動陸續起跑,12月17日在宜蘭礁溪國小舉辦「2016礁溪溫泉季冬至饗湯圓活動」,澎湖各社區或社團都有舉辦包菜繭和捏雞母狗仔等活動。
  • 二十四節氣是華人特有的文化傳承,礁溪溫泉季適逢冬至節令,礁溪鄉公所於105年12月17日(星期六)上午10時,在礁溪國小舉辦「2016礁溪溫泉季冬至饗湯圓活動」。地方代表會主席、代表及10多位村長到場,現場有超過千人民眾共襄盛舉。
  • 冬至到,來一碗熱呼呼的湯圓,暖身也應景。為把關食安,台中市衛生局提早於11月中派員抽查餐飲店、販賣處的紅白湯圓,除檢驗一般「色素、防腐劑」,今年特別增加非法「法規外色素、硼砂」項目,檢驗結果12月初出爐,驚見1件湯圓檢出工業用紅色素(Rhodamine B鹽基性桃紅精),衛生局表示,已立即移請台中地檢署偵辦。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