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羅馬帝國興衰記(28) 第二次浩劫

文宇

Heinrich Leutemann彩色版畫,描繪455年蓋薩里克率領的汪達爾阿蘭軍隊洗劫羅馬。(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3.殘局

第二次羅馬浩劫

公元455年,帝王瓦倫丁尼安三世被刺殺,一說是埃提烏斯的部下所為,另一說是被元老院議員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密謀刺殺。

瓦倫提尼安三世在位時與一生碌碌無為的東羅馬帝王狄奧多西二世相比,只多做了一件事,就是殺死了西羅馬帝國唯一有能力抗衡蠻族的埃提烏斯。就在佩特羅尼烏斯就任西羅馬帝王才只兩個月的時候,汪達爾人在首領蓋薩里克帶領下,從北非方向的海面逼近羅馬城。

早在公元429年蓋薩里克便利用北非總督博尼法休斯與羅馬不合之機,帶領10萬汪達爾及阿蘭人侵入北非。此時東西羅馬帝國正處於內外交困之際,無瑕顧及北非,使得汪達爾人趁機全面控制包括迦太基在內的北非領土。其後,蓋薩里克進而掌握地中海的控制權,不斷騷擾劫掠意大利沿地中海的城市。

迦太基城遺址(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455年,蓋薩里克見到帝國再次自斷手足,內亂又起,便指揮族人登陸羅馬外港奧斯提亞。蠻族再次兵臨城下,羅馬城陷入恐慌,才登基不及三個月,沒有軍事力量且不得人心的帝王被殺死。

已經被尊為教宗的利奧主教再次出面與蓋薩里克談判。可惜這次利奧教宗只能保住天主教教堂不被侵犯、神職人員不被抓為人質,而羅馬城卻沒能保住。

公元455年6月,第二次「羅馬浩劫」發生了。與公元410年西哥特人阿拉里克第一次攻陷羅馬相比,這一次羅馬沒有任何抵抗,歷經14天,汪達爾人從從容容地搬空整個羅馬城,不僅所有的金銀珠寶被劫,甚至連青銅製的橋欄、門扇等都拆卸下來,搬上船運走,羅馬人也被抓為人質,用以換取財物。

利奧主教(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雖然第二次浩劫比第一次的損失更加慘重,但對羅馬世界卻未造成第一次那般巨大的震動。

公元455年的羅馬帝國已是千瘡百孔,羅馬人早已失去往日的自尊和驕傲。教宗利奧與汪達爾人的協約也只是保證蠻族入城後不會殺害不抵抗之人,因此第二次羅馬浩劫與第一次相比,人員傷亡大大減少,但卻出現一幕令人傷感的景象——蠻族的搶劫是在羅馬人的幫助下進行的,大量金銀珠寶、被拆掉的鑲金屋頂、雕塑等等財物,都是羅馬人親自動手幫助蠻族運到船上……

搶劫一空後,大量羅馬人被以贖金為目的帶走做人質,這其中甚至還有瓦倫提尼安帝王的妃子和兩個女兒,其中一位公主後來被蓋薩里克安排與自己的兒子結婚。

終曲

以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著作為基準,西羅馬帝國最後滅亡的時間為公元476年,也就是瓦倫提尼安三世死去、第二次羅馬浩劫後的二十年。這二十年間,西羅馬一共出現九位帝王。

佩特羅尼烏斯(Classical Numismatic Group, Inc./維基百科)

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Petronius Maximus 455年在位), 公元455年在位不到3個月,於汪達爾人入侵羅馬期間被殺。

阿維圖斯(Avitus 455~456年在位),曾是埃提烏斯手下的將軍,後被佩特羅尼烏斯任命為高盧軍隊主將,在西哥特國王支持下,被推舉為西羅馬帝王。456年10月,被不滿他統治的蠻族出身羅馬將領里西梅爾(Ricimer)推翻。

馬約里安(Majorian 457~461年在位),曾經是埃提烏斯的部下,與里西梅爾關係良好。公元457年被里西梅爾及意大利軍隊推舉為西羅馬帝王。馬約里安在位四年,是這個時期羅馬帝王中唯一有些許作為的帝王。

他試圖重振帝國,也曾打敗過一次汪達爾人。他組建海軍,試圖與北非的汪達爾人決戰,可惜戰事失利。他還整頓內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頒布的有關保護遺蹟的法律。可惜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病入膏肓,馬約里安的努力連迴光返照都算不上,就被當初擁立他,現在變成反對他的里西梅爾推翻。公元461年,馬約里安被逼退位後被殺。@*

責任編輯:畢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敦尼王朝不能稱其為一個王朝,因為這時期繼承的幾位帝王之間並不都是親族血緣關係,帝位承傳實行在任帝王收養具聲望人士為養子作為繼承人的體制。
  • 安敦尼‧庇護家世殷實,卻從不揮霍,甚至把自己的私產捐入國庫。他善於理財勤儉治國,羅馬在他治下度過23年的安穩和平時期,死後國庫充盈,結存27億塞斯退斯。安敦尼‧庇護終年74歲,統治羅馬23年。是五賢帝時期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因此這個時期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安敦尼王朝。
  • 奧勒留統治末期,經年的戰爭、大瘟疫、地震、火災、水災,不斷的天災人禍的蹂躪下,帝國民窮財盡、滿目瘡痍。
  • 公元193年~公元395年,這個時期是羅馬帝國衰落期。帝國命運起伏跌宕,歷經3世紀危機,再也沒有出現過如奧古斯都及安敦尼王朝時的繁榮穩定。
  • 塞維魯王朝的七位皇帝,除王朝奠基人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外,其餘均是被殺身亡。這個靠討好軍人建立的王朝,最終還是被軍人推翻。
  • 公元238年,羅馬帝國有5位帝王被殺。其後,元老院推舉年僅13歲的戈爾迪安三世為帝。
  • 有史學家稱,造成三世紀危機的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羅馬帝國沒有出現一位能夠拯救帝國於水火的強有力的領袖。其實不然,有能力的帝王不是沒有,德西烏斯就可以算作一位,但人的能力再強,也強不過天意,所謂「審時度勢」就是能認清天意所向,順天而動才能所向披靡。
  • 公元260年,波斯薩珊王朝的第二位帝王沙普爾一世大舉入侵羅馬帝國的東部領地敘利亞,瓦勒良親率七萬大軍迎敵,戰況慘烈,羅馬軍兵敗,瓦勒良帝王被俘,羅馬軍團被解除武裝,派往波斯境內建造攔水壩等基礎設施,帝國領土被占,大批百姓被擄為奴。瓦勒良成為羅馬帝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敵國俘虜的帝王。
  • 公元274年,元老院為奧勒良舉辦久違的凱旋式。一分為三的帝國終於在奧勒良帝王的手中回歸一統。元老院授予奧勒良帝王「帝國重建者」稱號。
  • ,帝國實際被分為四部分由兩位奧古斯都和兩位愷撒分別治理。從更準確的意義上來說,雖然叫四帝共治,其實四人是有等級分別的,帝國分為四個部份,在戴克里先時代,主要是由四人分別守衛。這也是為解決三世紀以來蠻族頻繁入侵,帝王四處奔忙,首尾不得兼顧的應對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