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楚文王受笞刑

作者:陸真

酌古鑒今。(曉韻/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楚文王受笞刑

楚文王曾得到一隻好獵狗和一把好箭,去雲夢一帶打了整整三個月的獵;後來又得到舟地的美女,接著整個荒廢了一年,不理國事。

葆申規諫楚文王:「您先是打了三個月的獵,如今為了一個美女,又一年不聽朝政,我是奉先王命令,從小管教您的人,您要接受刑(古代五刑之一,以竹板或小荊條抽打背部或臀部,自十下至五十下,分為五等。)懲罰。」

楚文王知道自己錯了,說:「我如今已是一國之君,不再是小孩子了。你可不可以換一種刑罰?」

葆申說:「您做了錯事要挨鞭打,這是先王的命令,我寧可得罪您,也不能違背先王的託付。」

於是,楚文王趴下來,葆申用五十支細荊,捆成一把,來替代木棍,輕輕的擊打文王的背部。

楚文王說:「反正我已經有了受鞭刑的名,不如真的打我一頓,這才名符其實吧。」

葆申說:「有反省能力的君子做錯事,只要讓他知道羞恥就夠了;沒有反省能力的小人,才要讓他疼痛難忘。您如果這樣還不知羞恥,把您打得皮破血流,又有什麼用?」打完後,葆申自請流放之罪。

楚文王說:「您沒有什麼罪,做錯事的人是我。」

於是,楚文王立即改錯:殺獵狗,折好箭,將美女撤走。開始認真治理國政,使楚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楚文王將死時的安排

楚文王重病將死,對大臣們說:「管饒(人名)動不動就頂撞我,抗拒我,跟他在一 起非常不舒服,不見面也不會想念他,但我知道他真的是治國的人才,你們要趕緊找他入朝來,我要將政事交給他;至於申侯伯這個人,凡是我想做的事,他總是全力鼓勵我去做,我喜歡什麼,他總能先一步猜到,準備好在那裡等著,因此有他在身邊,又快活,又順心,幾天不見面就開始想念他。但我很清楚:他是妨害我治理楚國最厲害的人。你們得立刻把他遣送回國。」

於是,大臣們遵照楚文王的命令,封管饒為大夫。另外給了申侯伯一筆錢,要他離開楚國。

申侯伯打算到鄭國去。楚文王說:「得警告一下鄭國的國君,申侯伯是個善於鑽營、極熱中於權勢的人,這個人一定會想辦法竊奪鄭國的大權。」

鄭國的國君,沒理會楚文王的警告,接納了申侯伯。過了三年,申侯伯果然完全掌握了鄭國的大權。又過了五個月,申侯伯因為意圖作亂,而被鄭人所殺。

齊桓公的仁厚

齊桓公北伐山戎,勝利班師時路過燕國。燕國的國君親身迎送,不知不覺竟越過燕的國境,而進入了齊國。

桓公問管仲:「依照禮法,諸侯之間的迎送,可以越出本國的國境嗎?」

管仲說:「不行,只有迎送周天子,才能出境。」

桓公說:「那這是燕國的國君,因為畏懼齊國的強大,才過度殷勤造成的失禮行為。說起來是我的錯。」

於是,齊桓公將燕國國君越界的那部份土地割讓給燕國,這樣就不算出境失禮了。

各國的諸侯,聽到這件事後,都覺得齊桓公仁厚有禮,爭著歸順齊國。

有才能還要有條件

齊桓公要管仲掌理整個齊國的政事。

管仲說:「我官位太低,無法駕馭那些官位比我高的人。」

於是,齊桓公任命管仲為上卿。管仲治理一段期間後,卻沒什麼明顯的政績。

齊桓公問管仲是什麼原因?管仲說:「我太窮了,無法駕馭那些財富比我多的人。」

於是,齊桓公賞給管仲齊國一整年的商稅。但依然沒什麼起色。

齊桓公又問原因,管仲說:「我跟您太疏遠了,無法駕馭那些和你關係親密的人。」

於是,桓公尊管仲為「仲父」。從此以後,齊國便迅速富強起來,成為諸侯的霸主。

孔子說:「憑管仲這樣了不起的才能,如果沒有這三個條件配合,還是無法讓齊桓公成為霸主。」

(均據西漢劉向《說苑》)@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主如果講求道義,那麼百姓就會心服口服;如果全國百姓都講求道義,那麼敵國也不敢來攻打了啊!
  • 每個鄉里都要置一個木鐸(木鈴),選派一些年長之人,每月六次邊走邊宣講「勸農務本」的道理。各鄉里還都置有一面鼓,凡到農忙季節,每天清晨擊鼓催農民下田。
  • 悠悠蒼天!在中國百姓心中 ,那些能夠為民請命的人,就是他們的保護神!
  • 向敏中作為一名法官,對罪犯已然供認不諱的罪行,不予採信。而是講求證據,並能夠做到盡心竭力探求事實真相,耐心細緻地為僧人平冤洗辱,真是功德無量,不愧為斷獄官的楷模!
  • 李世民一再強調說:「人死了就不可能再生,用法一定要寬簡。」「若刑罰不當,殺錯了人,怎樣追悔都不能使人再活過來。」
  • 當時,官場積弊頗多,地方官以土特產「孝敬」上司,幾乎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有一次郡守下帖讓合州送魚。于成龍很不以為然,慨嘆上書,講:「民脂膏竭矣!無憐而問者,顧反乃樂魚,且安所得魚乎?」
  • 若夫聞譽而喜,聞毀而戚,則將惶惶於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為君子?
  • 杜佑花費了三十多年時間,編纂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專書《通典》。《通典》共二百卷,體大思精,包羅宏富。寫作方式和結構開創了我國史書編纂的新體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杜根說:我當時的確是九死一生啊!附近的朋友我也想到過,可是一旦暴露,災禍就要臨頭,連累他人。我寧可死,也不願意連累別人。宜城山中人煙稀少,牽扯不上任何人,忍耐十五年,是從長遠打算啊!
  • 我聽說聖明的天子,是把財富藏在四海之內的老百姓家裡。這叫藏富於民。您藏富的地點不對,不發生天災,也會發生人禍。現在沒有發生人禍,只是發生了一點天災:燒掉一個庫房而已。這不是很幸運、很值得祝賀的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