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無遠弗屆:日本篇

【文史】烈烈秦威 澤及東瀛

作者: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968
【字號】    
   標籤: tags: ,

在今天的日本保存著大量的盛唐文化;而在韓國保留著不少的明朝文化。
歷史的演繹,似乎給中土文化在不同的國家留下備份,以供後世參考尋根。

中土文明得以傳向日本,仰賴中日兩國數代帝王、國君、先賢為此傾盡巨大心力,終使文德教化澤被東瀛,開拓一方文明沃土。當時光遠去,暮然回首,重新回味起歷史進程中的點點滴滴,或許會發現,因盛唐文明遠播日本,才使那塊土地從最初的蠻荒未化演變為天命所歸的王土。

中國文獻有關日本的最早記載,是西漢時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其中以「瀛洲」稱呼東海上的日出之地,因其位於中國東面,因此又被稱為「東瀛」。

「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次年,秦始皇命人修築「馳道」,以便巡行天下,為「示疆威,服海內」,秦始皇先後五次巡視大秦王土,凡足跡所到之處,皆命人刻石以表功德。譬如在琅琊台石刻記載:「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人跡所至,無不臣者。」並依照上古三皇五帝風範,於泰山祭告天地,以示受命於天,謂之「封禪」。

明朝大思想家李贄在其《藏書》中評價秦始皇為「千古一帝」、「千古英雄」。即使司馬遷有意貶抑秦始皇,在《史記》中也不得不承認「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李斯列傳》)東漢史學家班固雖責秦始皇暴戾,但依然肯定秦始皇頒布的政令是「施於後王」的制度。

攜帶百工 徐福東渡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至琅琊,這時方士徐福第一次請求入海。因入海地點選擇不當,中途受阻而歸。時隔九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再次巡行來到琅琊,徐福請求再次入海。

為使「昭昭秦德、烈烈秦威」澤及更廣疆域,秦始皇全力提供徐福渡海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徐福東渡,有三千名童男童女、百工匠人、技師同行。除此之外,始皇帝又為他預備了三年的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以及大量的典籍、五穀種子。今日看來,這一規模更像是龐大的文化交流團,而絕非為求仙丹、採神藥。

徐福第二次東渡成功,為日本帶去了古代中國的「百工之事」,譬如文字、草藥和穀物種植等許多文化及技術,其文化傳遞的作用不可低估。秦始皇坑殺方士,焚燒的書籍,也僅是一部分,其實更多的典籍,毀於之後項羽攻打秦國火燒阿房宮時。

而當秦國的典籍被大量焚毀時,因為徐福東渡帶去東瀛的書籍,被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公元1339年日本南朝大臣北町親房所著《神皇正統記》中提到了徐福攜帶大量書籍到達日本,並稱:「孔子全經唯存日本矣」。

《日本國史略》中也有關於徐福到達日本的文獻記載:「孝靈天王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

日本醍醐天王時代,有位叫寬輔的僧人,於公元927年到達中國。他在中國結識了一位好友義楚。義楚是濟州開元寺僧人。一天二人閒談,寬輔講到,秦人徐福到達日本,把當地的富士山稱為「蓬萊」,至今徐福的子孫都依然被稱為「秦氏」,義楚就把寬輔之言轉記在他的著作《義楚六帖》中。

宋朝歐陽修在《日本刀歌》中,也明確講到徐福滯留之地就是日本。徐福後因大風阻擋無法返還大秦,就留居東海蓬萊山,號徐福國,即今日本(出自《鑒汀譜》)。

傳遞文化 澤被東瀛

徐福在秦始皇的資助下東渡,奉出三墳五典與日出之國結睦修好(「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之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先秦時期,日本沒有文字,也沒有農耕。徐福東渡後,為當地帶去了文字、農耕、醫藥和百工技術,促成了「彌生文化」的誕生(「彌生文化」在日本東京彌生町出土發現而命名)。日本把徐福奉為「司農耕神」和「司藥神」。

在日本的紀州熊野的新宮(今和歌山縣新宮市),當地建有徐福墓和徐福神社,每年11月28日祭祀徐福。從宇多天王到龜山天王,由天王主持徐福祭奠達八十多次,直到明治維新才停止。大清駐日公使黎庶昌、黃遵憲等人,曾去參觀徐福墓,並以詩文題記。黃遵憲寫道:「日本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璽,皆秦制也。」

中日文獻記載的兩國交往

漢武帝於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攻打朝鮮,滅了朝鮮王朝,並在朝鮮北部設立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據《後漢書》記載,當時東瀛三島有三十多個邦國國王,按歲納貢於大漢,其納貢地點位於樂浪郡。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大倭垂仁天王派遣使者向東漢光武帝朝貢。光武帝贈賜使者一枚金印,並冊封其為「漢委奴國王」。這枚小篆刻印如今成為日本一級國寶,保存於京都平安神宮內。

漢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日本大和都邦主——師升,派遣使者到達東漢洛陽朝貢。至三國時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倭奴國女王卑爾呼,派遣使臣前來朝貢,魏明帝封其為「親魏倭王」,並派使臣前往倭國答聘。後因五胡亂華,中原殘破,中日雙方文化交流一度中斷。不過當時的倭國仍與南朝的宋國保持交往,並接受宋國冊封。

公元711年,天王元成敕命編撰日本第一部官修國史《古事紀》,全文用漢語寫成。《古事紀》記載,公元405年,百濟學者王仁應邀抵達日本。王仁獻給日王的禮物,其中包括《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成為漢字正式傳入日本的標誌。@#

(點閱【中華文化無遠弗屆】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香港文化博物館明天起展出「走向盛唐:文化交流與融合」展覽,展出漢代、隋唐文物共三百多件。
  • (大紀元記者洪一夫日本報導)神韻藝術團完成美歐地區的43場巡迴演出後,即將進入以東方文化為主的亞澳地區,更以保留盛唐歷史文化最完整的日本為首站。本周六(10日)將於関西地區的尼崎市著名的古風歌劇院進行兩場演出,隨即前往首都圈大宮市於下週三(14日)進行兩場演出。
    這也是經過了1376年的歷史後,盛唐文化的神韻再次回到遣唐使的故鄉。這個以大唐文化再現爲主體的全球華人新年晚會,歷時2個月,共巡迴北美14個城市,歐洲2個城市,出演43場,約10萬中西方觀眾親臨現場觀看。
  • (大紀元記者洪一夫大阪報導)位於日本關西尼崎市的古風劇院是關西主要的歌劇演出劇院,首次登陸日本的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將於3月10日在古風劇院上演。
  • 盛唐時期指的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段時間,這個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開明,在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繁盛景象,被後世稱為「盛唐氣象」。
  • 唐代是儒、釋、道發展和弘揚的鼎盛時期,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使社會維持較高的道德水準,使盛唐時期達到舉世矚目的輝煌。
  •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是世界上聞名的天朝大國。盛唐時期指的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段時間,這個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開明,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繁盛景象,被後世稱為「盛唐氣象」。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