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揭示決定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因素

陳潔雲
font print 人氣: 242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6年0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潔雲綜合報導)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教孩子怎麼用痰桶、怎樣說謝謝,對其成長都很重要,但可能少有人想過,愛在孩子長大成人過程中究竟多重要。為了讓孩子快樂健康地生活,寓教於愛很關鍵;而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也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愛越多,他們的大腦發育得越好。

神經科學研究一直在考察大腦與學習和行為的關聯。近年的研究則表明,愛的存在或缺失,是決定孩子大腦能否發育良好的最重要因素。

幼時受到充分關愛的孩子 海馬體更大

在2012年出版的《國家科學院論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群學者提出,幼時得到父母充分關愛的孩子,進入學齡之後,比未能得到足夠的愛的同齡人海馬體要大10%。(研究只針對非抑鬱兒童。)

這項研究的對象是92個3至6歲之間的孩子及其父母,研究人員帶他們進實驗室,錄下父母(幾乎都是母親)如何幫助孩子解決一個稍有難度的問題,然後讓不認識他們的研究人員估計他們日常培養孩子所花的心力。數年後,用磁共振成像(MRI)測定孩子的海馬體大小,發現得到父母特別關愛的孩子,大腦兩側海馬體明顯更大。

據醫學研究,海馬體較小的人,罹患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及阿爾茨海默氏病等精神疾患的風險更大一些。海馬體不但在形成和儲存記憶、應對緊張壓力方面很關鍵,也能抑制應激和炎症反應(以免對器官和大腦造成損害),而海馬體的增長也與腦容量增長有密切關係。

父母越表現出對孩子的愛,孩子的大腦發育得越好。(fotolia)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父母越表現出對孩子的愛(其中包括給他們擁抱、親吻、微笑和無條件的鼓勵,活動中帶上他們、對他們感興趣,全家一起休閒,還有各種促其成長的溝通方式),孩子的大腦發育得越好。

「很明顯,(父母的)培育對孩子的後天發育具有非常非常大的影響。」此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心理學博士瓊安‧魯比(Joan Luby)如是說。

人類的大腦有汲取愛而獲得成長的機制

除了食物、水和住房,獲得愛與培育可說是人類的基本需求,這二者不僅搭建著孩子未來通往幸福的途徑,也是學習生存技能所需。大腦汲取愛而獲得成長的能力,或許是造物主讓人類凝聚在一起、獲得精神文化傳承的一種機制。

如果說人類的大腦有汲取愛而獲得成長的機制,父母要如何與孩子溝通,才有助於他們全面的發育成長呢?

用愛心和孩子溝通 可全面提升其能力和信心

其它研究也表明,和孩子談論他們的所思所想,可以提高其語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社會參與感。

心理學家建議,父母可以通過下面的途徑來設法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 不加評判地分享對他們生活中重要事情的觀點;
◎ 就他們的感受和他們對話;
◎ 允許他們就難理解的問題提問;以及
◎ 給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建立在溝通基礎上的親情連結,會在孩子的內心種下被認同感和信心,他們也會學到成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看來,愛不但可以改變孩子的大腦、塑造孩子的未來,也將藉此成為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父母們不妨嘗試!@*#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讀書這件事,是造成親子關係疏離很大的原因,我從不對兒子開口說:「你該去讀書了。」而是問他:「你什麼時候考試?準備得如何?你確定嗎?」因為讀書是每個小孩的義務,所以他必須對自己負責。
  • 美國亞特蘭大電視台UP TV近日為推廣「送出一份禮物」(Give a Gift Up)活動,給37個當地孩子出了一道難題:在他們自己想要的和家人想要的禮物之間做出選擇。
  • 美國社交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上個月抱怨說,她2歲的女兒諾思(North West)把一張照片傳上了她的社交帳戶。嬰幼兒真的會使用觸屏嗎?美國一項最新調查研究給出的回答是:真的。不過,近年來,美國從醫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界,均有專家以調查研究為基礎,明確反對孩子過早接觸電子設備。
  •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人與生俱來的智力水平是不可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充分發揮天賦。近期則有科學研究認為,學習一些新技能、發展一些愛好,可以在大腦中開闢新的神經通路,讓智力在後天獲得很大提升。美媒「商業內幕」和《創業家》雜誌網站都刊文介紹了讓人變得聰明的七種愛好,以及科學界對此的解釋。
  • 一個人所受的早期教育會極大影響到未來的升學和就業,以至一生的境遇,而華人家庭一直以重視子女教育著稱,為孩子精心選擇就讀學校。此外,越來越多的大陸家長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美國就讀高中或初中時,也會仔細考量孩子就讀的學校。
  • 家裡添了一個小小的新成員,新手爸媽的生活好像在一夜之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個爸媽都有一個長長的育兒故事。到底怎麼教育孩子更好,媽媽日以繼夜的勞累真的是必要的過程嗎?借鑒一下美國人帶孩子的方法,也許會給您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 盡職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順順當當、成績優良,長大後能成就一番事業,即獲得成功。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沒有一定之規,不過新近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個人的特質可以預見其成功,毫不意外,這些特質很多都受惠於家教。
  • 看更多…親子教育家陳小鳴、雷洛美、鄭靜雯日前在「樂活人生」「天天享受小確幸」講座上,以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說「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微小但確切的幸福),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和參加民眾以互動方式分享快樂人生、小確幸的經驗。
  • 在蒙塔維斯塔高中(Monta Vista High School)圖書館,年輕、親和的實習心理諮商師、戲劇治療師紀雅卉通過交流互動、內心小劇場等分享方式,與青少年學生的華人家長共同梳理親子關係中「聆聽、表達、協商與合作」的最好途徑。
  • 「華人家長會」長期為華人家長及學生提供可靠的指導與服務,2月5日,該會會長朱寶玲和總幹事黃德望公布了多項惠及華人家長和學生的服務計劃,包括舉辦「教做燈籠慶元宵親子活動」、「暑期夏令營」、「家長與教育專家圓桌會議」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