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有錢十大白手起家富豪 6人是科技業

凌妃
font print 人氣: 195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凌妃綜合報導)世界上最有錢的十大白手起家富豪多因為靠自身努力而事業有成,或是因創新點子而蓬勃發展,其中超過一半的富豪是高科技巨擘,他們的資產累積迅速,幾乎富可敵國。

據財富研究機構「X財富研究所」(Wealth X Institute)一份最新的報告顯示,全世界最有錢的前25名白手起家富豪大多來自美國,他們的累積財富超過8,500億美元,並創造出全球知名、具影響的企業,如微軟、Berkshire Hathaway、亞馬遜、臉書和谷歌等。

「X財富研究所」擁有超過11萬筆全球超高淨資產的富豪名單,它以各項指標來衡量這些富豪的排名,諸如個人資產、匯率、地方稅、存款利率以及投資表現等等。其最新的報告排列出全世界最富有白手起家的富豪,以軟件巨擘微軟的比爾‧蓋茲居首。

以下就是該報告中,全球最有錢白手起家的十大富豪名單。

1. 比爾‧蓋茲(Bill Gates)

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茲31日自爆事業剛起步時,自己是個工作狂,也是個刁鑽老闆。(Getty Images)

淨資產:874億(美元,下同)
年紀:60歲
國籍:美國
產業:科技業;微軟(Microsoft)

蓋茲曾經自1995~2007年連續13年蟬聯《福布斯》全球富豪財富榜首富,他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也是軟件巨擘微軟的共同創始人;蓋茲夫婦創立了慈善機構——「比爾暨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從事慈善事業不遺餘力。

2. 阿曼西奧‧奧蒂嘉(Amancio Ortega)

奧蒂嘉憑藉服裝帝國英迪德集團和旗下旗艦品牌Zara,依次成為西班牙首富、歐洲首富。(合成圖片/大紀元)

淨資產:668億
年紀:79歲
國籍:西班牙
產業:零售業;英迪德(Inditex)

奧蒂嘉出生於鐵路工人的窮人家,後憑藉服裝帝國英迪德集團與旗下旗艦品牌Zara,依次成為西班牙首富、歐洲首富。目前,Zara已重塑流行服飾產業,讓世界頂級知名品牌也不得不跟上。

3.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全美知名的投資泰斗巴菲特被稱為華爾街的「股神」、「奧馬哈先知」,是當今世界頂級的投資大師。(Bill Pugliano/Getty Images)

淨資產:607億
年紀:85歲
國籍:美國
產業:多元投資;Berkshire Hathaway

全美知名的投資泰斗巴菲特被稱為華爾街的「股神」、「奧馬哈先知」(Oracle of Omaha),是當今世界頂級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從小就熱衷金錢和數字,鍾愛的程度遠超過家族中的任何人。8歲時,便開始閱讀父親書房裡有關股票的相關書籍,甚至製作表格追蹤股價走勢。學生時代的巴菲特,滿腦子想的都是和「掙錢」有關的工作。

4. 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

貝索斯於1994年創立了亞馬遜,公司業務始於線上書店,隨後走向多元化商品經營。(David McNew/Getty Images)

淨資產:566億
年紀:51歲
國籍:美國
產業:科技業;亞馬遜(Amazon)

貝索斯於1994年創立了亞馬遜,公司業務始於線上書店,隨後走向多元化商品經營。1995年7月他才賣出第一本書,1997年公司首次公開招股。目前,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商與電子商務巨擘之一。貝索斯曾對外表示,自己是從車庫開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5. 拉里‧埃理森(Larry Ellison)

埃理森從甲骨文創立以來,就一直擔任執行長一職,直到2014年9月18日高齡70的他,才宣布離開甲骨文執行長一職。(Kimihiro Hoshino/AFP/Getty Images)

淨資產:453億
年紀:71歲
國籍:美國
產業:科技業;甲骨文(Oracle)

埃理森從甲骨文創立以來,就一直擔任執行長一職,直到2014年9月18日高齡70的他,才宣布離開甲骨文執行長一職。埃理森出身寒微,不過,他的女兒梅根(Megan)與兒子大衛 (David)各自擁有一個成功的電影製作公司。

6.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臉書創辦人扎克伯格2月6日在臉書網頁,與華裔妻子普莉希拉‧陳及二個月大的小女兒Max,向華人拜年。(扎克伯格臉書)

淨資產:428億
年紀:31歲
國籍:美國
產業:科技業;臉書(Facebook)

今年31歲的扎克伯格(又譯:祖克伯)是史上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2003年,當他還是哈佛大學的學生時,就和同學共同創立社交網站臉書。他的財富和臉書的前途緊緊相連,因為身為臉書執行長,他的年薪只有1美元。

7. 彭博(Michael Bloomberg)

彭博曾任紐約市長,備受美國和西方政壇關注的政要,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影響力,還廣泛涉足媒體、教育和慈善事業。(Slaven Vlasic/Getty Images for Clear Channel)

淨資產:421億
年紀:73歲
國籍:美國
產業:金融業;彭博社(Bloomberg LP)

彭博曾任紐約市長,備受美國和西方政壇關注的政要,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影響力,還廣泛涉足媒體、教育和慈善事業,是位愛好廣泛、涉獵豐富的社會知名人士。

8. 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

坎普拉德是IKEA創始人。(大紀元)

淨資產:393億
年紀:89歲
國籍:瑞典
產業:零售業;宜家(IKEA)

坎普拉德是IKEA創始人,在瑞典以賣手錶和長襪起家,用數十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以銷售廉價、時尚、具設計感的家具的跨國公司。坎普拉德一生都在辛勤工作。2002年,他成為瑞典首富,但坎普拉德的生活一直都崇尚節儉,被譽為「瑞典最勤奮、最節約的人」。

9. 拉里‧佩奇(Larry Page)

佩奇是谷歌的共同創始人,現在是Alphabet的執行長。(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淨資產:385億
年紀:42歲
國籍:美國
產業:科技業;谷歌(Google)

佩奇是谷歌的共同創始人,現在是Alphabet的執行長。1998年當佩奇還是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班學生時,便和布林共同成立一個資料中心,分析推展搜尋引擎「BackRub」,也就是谷歌的前身。而現在谷歌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了。

10. 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

儘管谷歌共同創始人布林也珍藏私人飛機,但他坦承不喜歡花錢。(REUTERS/Andrew Kelly)

淨資產:370億
年紀:42歲
國籍:美國
產業:科技業;谷歌

布林是谷歌的共同創始人,出生在前蘇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裡。6歲時,跟隨父母一起移民美國。據報導,他生活簡樸,和妻子在2013年的捐款已達2億1,900萬美元。作為谷歌的靈魂人物,布林的辦公室和其他人的辦公室沒有區別,只是位置稍微好一點。布林將「免費」給員工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從員工用餐、健身,到按摩、洗衣或是看醫生都免費。#

責任編輯:蘇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交媒體儼然已成為現代人與親友、同事之間互動的重要平台。不過研究發現,如果你想要找工作,有5種使用社交媒體的壞習慣一定要改掉,否則你在社交媒體上的貼文將大大降低被錄取的機會。
  • 1999年,網路鞋店捷步(Zappos)執行長謝家華(Tony Hsieh)將他創立的公司LinkExchange以2億6,500萬美元賣給微軟(Microsoft)。但他並沒有自此選擇享受人生。同年,他投資3億5,000萬美元成立網路鞋店捷步,座落於拉斯維加斯的總部因此變成一個科技樞紐。
  • 據科技網站9to5Mac報導,蘋果公司(Apple)預計於3月15日總部庫柏蒂諾(Cupertino)舉行的春季新品發表會上推出iPad Air 3、小屏幕4英寸iPhone 5se以及新款Apple Watch錶帶等3項新產品。
  • 你是早鳥還是夜貓子?如果每天早上你都能愉悅地起床,不需要鬧鐘叫醒,並開始一天,你就是早鳥。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決定一個人是否早起或是晚睡取決於基因。
  • 在如今的美國社會,上網幾乎已成為社會普遍的現象,因為94%的中低收入戶和91%的貧窮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可以連接上網。但一份新的研究報導顯示,中低收入乃至貧困家庭接入網絡的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大部分人家中只有一部能上網的電腦或只能通過僅有的一兩部只能手機上網,成為新的「數位落差」。
  • 谷歌(Google)於2008年推出Chrome之後,旋即成為最受歡迎的瀏覽器之一。許多開發商還在Chrome上添加擴充元件與應用程序(App),讓它使用起來更有效率、也更有趣。最棒的是,你不需要額外動作來處理這些事。
  • 2016年1月,微軟(Microsoft)表示,已有75%的企業用戶正在測試Windows 10 新操作系統。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18%的企業用戶不是正在測試Windows 10,就是其員工已經在使用了。
  • 據報導,約有57%的求職者在找工作時會將企業福利與待遇列為優先考量,而公司為了招募優秀人才也會提高企業的福利與待遇。除了提供免費餐點與健身房設備之外,還有哪些福利令求職人員趨之若鶩的?
  • 據報導,蘋果公司(Apple)預計於3月15日總部庫柏蒂諾(Cupertino)舉行的春季新品發表會上推出小屏幕4英寸的iPhone 5se,傳將會有銀、太空灰與粉紅三種顏色和果粉見面。
  • 臉書(Facebook)儼然已成為個人、社團、企業甚至政府的一個重要分享平台與宣傳管道,它不僅創造了新一代的人際互動方式,也影響著人們 「離線」的生活。但是,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社交平台帶來的負面影響大於正面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