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中共吹噓的平型關大捷現場照是剽竊?

在中國8年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爭中,平型關戰役成為中共大肆用以宣傳其「抗戰功績」的一個重要素材。在中共的相關宣傳中,一張據稱為中共八路軍在這場戰役中伏擊日軍的戰地拍攝照片,成了標誌性圖片。但旅日中國籍歷史學者姜克實經過查證後曾撰文指出,這張照片很可能是由著名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拍攝的國軍台兒莊戰役的戰地攝影作品。

平型關戰役史稱「平型關戰鬥」,是抗日戰爭期間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的太原會戰中的一場戰役。這是抗日戰爭開始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的第一場戰鬥勝利,因此又被稱為「平型關大捷」。

據史料記載,這場戰役發生從1937年9月3日制定作戰計劃,到10月2日全線撤退,戰 場範圍達數百里,中國方面投入兵力11個軍共計十餘萬,歷經大小戰鬥數十次。在這次戰役中,林彪率領的第18集團軍第115師部(時為「八路軍」)9月24日在靈丘至平 型關公路參與了伏擊日軍的戰鬥。因此,中共建政後,這場戰役受到中共官方的大力宣傳。在北京豐台區盧溝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中共權威的宣傳場所中,有一張被標注為「八路軍第115師伏擊日軍」的歷史照片,成為了中共宣傳這場戰鬥的標誌性圖片。

2015年9月19日,《華夏文摘》第1275期刊發了知名旅日中國籍歷史學者姜克實撰寫的《一場尷尬的歷史劇 --代表「平型關大捷」的一張歷史照片》一文。姜克實經過研究查證後指出,這張照片應該是著名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拍攝的國軍台兒莊戰役中的一張戰地攝影作品。

據姜克實的分析,照片記錄的是一個重機槍分隊的部份戰鬥場面。左方跪地者為指揮 ,中間為射手,右者是送彈手。拍攝照片的當天應該是一個晴天。而照片底部還映出兩個黑影,應是站在後方的兩位攝影者同時留下的身影。問題的關鍵是,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究竟在哪裏?它記錄的究竟是哪場戰鬥?

文章指出,當年由中共領導的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的伏擊地點是山西省靈丘縣小寨村的喬溝。那裏是典型的山地溝壑地形。但照片中的場景卻不像小寨村的地形,反而更像是山東省的河套平原的地貌,不難看出,這兩者並非同一地點。

姜克實在查證這張歷史照片的出處時發現,世界著名的記錄影片導演荷蘭人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拍攝的記錄影片《四萬萬人民》中,出現過與這張照片極為吻合的場景。1938年4月4日,伊文思和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e)及攝影組3人來到台兒莊進行戰地採訪,並記錄下了這場戰役珍貴的歷史場面。

從圖片中士兵的服裝,射手姿勢,機槍的送彈帶(發白的直線)和地形上看,可以斷定這兩張圖片來自同一個場景,同一個地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右邊送彈手的斗笠頂端的圖案和斗笠上的四個疑似ICCV的黑體文字也一模一樣。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當年為抗日「國共合作」,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和國民黨軍其他部隊是同裝同餉,所以單單從服裝上很難判斷究竟是哪只部隊的士兵。但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由伊文思本人撰稿的那部記錄台兒莊戰役的影片中,有一段國軍在山間行軍的鏡頭畫面顯示,當時國軍部隊扛著的重機槍恰恰和這張照片中的重機槍是同一類型。

同一地點的同一影像,在國共兩黨的歷史記錄裡卻被表述為兩場完全不同的戰役場景,難免令人質疑:到底是誰在「剽竊」誰?

姜克實的文章分析稱,如果是伊文思的電影中有關台兒莊的記錄,「借用」了共產黨的平型關戰果記錄鏡頭,首先要存在兩個基本條件:其一,此電影膠卷應該在1937年 9月25日,由八路軍的記者完成攝影於小寨村附近戰場;其二,伊文思在1938年2月來華後的半年中,有機會和共產黨(延安)接觸,並接受了延安提供的抗日影片。

然而事實正相反。延安在1937年還沒有任何拍攝電影影像的設備和器材。而據《伊文思與延安電影團的第一台攝影機》中記錄,1938年,伊文思在來華期間與延安(共產黨)接觸時,並未接受中共提供的甚麼膠卷,反而是為了將來能間接得到來自蘇區情況的膠卷,向延安無償提供了一部攝影機和自己拍攝的部份膠片。而與伊文思同行的羅伯特.卡帕也有可能在此時,將自己的台兒莊攝影照片的一部份贈給了葉劍英或周恩來。

文章表示,當時作為一個攝影組成員,卡帕和伊文思總是同時行動,而伊文思攝影機中的鏡頭,幾乎都可以在卡帕的作品中同時出現。因而,兩人在台兒莊戰場一起行動時,兩人的鏡頭也經常在同時同地指向同一歷史場面。以此判斷,前述照片下部映出的兩個黑影,有可能就是卡帕和伊文思兩人。而那張有名的抗日戰士的照片,很可能是羅伯特.卡帕的作品。

責任編輯:澤霖

相關新聞
2024 2024 台灣傳統週--擊鼓跳舞 隆重登場 隆重登場
阿拉巴馬州男子被控在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外引爆爆炸裝置
司法部發言人:法妮·威利斯資金報告「不一致」
喬州發現第三例麻疹病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